为加强莆仙文化内涵研究,打造莆仙文化学术研究中心,加快创设学校特色品牌,进一步推动莆田市莆仙文化传承与发展,服务文化莆田建设,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加强莆仙文化学术研究
(一)加强莆仙文化基础研究。整理莆仙古代作品,编写《莆阳文丛》系列丛书,每年点校莆仙古代文学等著作3-5册,到2020年点校10册。加强莆仙文化基础研究,组织编写《莆仙文化概论》。开展莆仙名人与古代科举文化、民风民俗、家族组织、莆仙方言、莆仙工艺美术、莆仙戏曲等专题研究,到2020年每个专题编写一套专著。加强莆仙文化内在精神研究,提炼莆仙文化内涵,为研究莆仙文化奠定基础。(牵头单位:莆仙文化研究院,责任单位:文化与传播学院、音乐学院、工艺美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二)建设莆仙文化数据中心。在莆仙古籍文化数据库基础上,利用超星数字图书技术,建设莆仙文化数据中心,使之成为最权威最完整的莆仙文化数据中心。依托莆田市宣传、文化系统及市图书馆等单位,广泛收集莆仙文化工艺美术、民俗等影像素材,共同建设莆仙文化多媒体数据库。(责任单位:莆仙文化研究院)
(三)推动科研平台和项目建设。积极申报福建省社会科学研究基地、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和协同创新中心或其他研究平台。积极申报以莆仙文化为主题的省社科、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争取获得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立项1项。(牵头单位:科研处,责任单位:音乐学院、工艺美术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妈祖文化研究院、莆仙文化研究院)
(四)打造莆仙文化学术交流品牌。筹办首届莆仙文化学术研讨会,每年在相关期刊、报纸上发表学术论文10篇以上,扩大莆仙文化学术交流范围。邀请社会各界专家学者参与莆仙文化研究,共同编写莆仙文化学术著作。(责任单位:莆仙文化研究院、各单位)
(五)积极提供智力支持。依托历史学、民俗学、建筑学、考古学、人类学、哲学、宗教学、艺术学等,集聚校内外力量,开展多学科综合研究,传承与创新莆仙文化,特别是做好莆仙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保护和传承工作。在福建省“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莆田市“十三五”文化产业、海洋经济与文化、两岸关系与闽台区域文化发展等方面开展研究,在福建省委《调研内参》、省社科联《成果要报》等具有影响力的报刊、网站上发表研究报告,并向有关部门提供咨询服务。(责任单位:莆仙文化研究院、文化与传播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妈祖文化研究院)
(六)创办《莆仙文化研究》刊物或在《莆田学院学报》设置莆仙文化专栏。协调沟通市委宣传部创办《莆仙文化研究》刊物或在《莆田学院学报》设置莆仙文化专栏,并做好稿件收集、审稿及录用工作。(责任单位:莆仙文化研究院、科研处、学报编辑部)
二、注重莆仙文化弘扬宣传
(七)开展莆仙文化宣讲活动。定期举办各类莆仙文化讲座,并利用校广播电台、校报、校园网、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在校内营造良好的莆仙文化氛围。与海外华侨社团、商会、莆仙同乡会等组织联系,宣讲莆仙文化。参加省市社科联、文化部门等单位组织的传统文化进书院、图书馆、社区等活动,向社会各界弘扬莆仙文化。(责任单位:莆仙文化研究院、外事办、相关二级学院)
(八)建设莆仙文化传播人才培养特色班。创建莆仙文化人才培养特色班,培养莆仙文化传播人才。(责任单位:教务处、莆仙文化研究院、相关二级学院)
(九)将莆仙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将莆仙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和新校区建筑。举办莆仙文化艺术节,发挥学生社团作用,开展丰富多彩的莆仙文化第二课堂活动,将莆仙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在新校区建设莆仙文化展示厅,修建体现莆仙科举文化的古代书院,并在校园建筑景观设计、道路命名中体现莆仙文化特色。(责任单位:宣传部、团委、文化与传播学院、基建处、外事办、莆仙文化研究院)
(十)打造莆仙志愿者社会服务品牌。组建莆仙志愿者服务队,参与市、区有关部门组织的相关活动,服务政府部门、学校、社会团体开展莆仙文化活动。开展莆仙文化进社区、进校园活动,树立服务品牌,为创设莆仙文化品牌服务。(责任单位:团委、宣传部、莆仙文化研究院)
三、壮大莆仙文化研究队伍
(十一)建立莆仙文化核心研究队伍。在全校范围遴选研究人员,组建莆仙文化核心研究队伍,每个研究方向设1名带头人和5-6名研究骨干。(责任单位:莆仙文化研究院、科研处、研究生处)
(十二)打造莆仙文化研究专兼职研究人员队伍。引进相关学科博士参与莆仙文化研究,到2020年,莆仙文化各研究方向配置2-3人专兼职研究人员。(责任单位:人事处、莆仙文化研究院)
(十三)鼓励校内优秀教师参与莆仙文化研究。完善相关制度,校内教师发表的莆仙文化论文可作为职称评聘和奖励的依据。(责任单位:人事处、科研处)
(十四)推荐青年教师攻读莆仙文化相关博士学位。推荐莆仙文化研究青年教师攻读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厦门大学国学研究院、福建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华侨大学等研究机构和高校博士研究生。(责任单位:莆仙文化研究院)
(十五)引进高水平莆仙文化研究学者。聘请海内外各高校、科研机构相关高水平学者来校工作。柔性聘请10名左右海外莆仙文化研究专家加盟研究院,作为莆仙文化研究院特聘教授或特聘研究员。(责任单位:莆仙文化研究院、人事处)
(十六)完善莆仙文化研究人员职称认定和岗位聘任。完善相关规定,莆仙文化研究院专职研究人员列入学校教师编制,明确其职称评聘和岗位聘任条件;兼职研究人员在莆仙文化方面的科研、教学工作,均计入其个人工作量核算,用于职称评聘和岗位聘任。莆仙文化研究院专职研究人员在开展莆仙文化研究的同时,讲授全校性课程《莆仙文化概论》,并参与“莆仙文化传播本科人才培养特色班”的教学。(责任单位:人事处、教务处、科研处)
(十七)修改完善莆仙文化成果奖励办法。提高莆仙文化研究成果奖励力度。第一署名单位为莆田学院,在A类、B类和C类期刊上发表的莆仙文化研究论文,由莆仙文化研究院给予适当奖励。提高莆仙文化咨询报告的奖励力度,智库咨询报告获得省级领导人批示及省级有关厅局批复,获得市厅级领导人及市级有关委局批复,由莆仙文化研究院给予适当奖励。提高莆仙文化咨询报告在职称评聘中的作用,由校学术委员会研究智库咨询报告作为学术成果的认定标准。(责任单位:人事处、科研处、莆仙文化研究院)
(十八)完善行政人员和编辑人员配置。配置行政人员,加强莆仙文化研究院的财务、资产、资料室、科研项目管理、研究生人才培养管理、学术交流事务等行政工作的管理。配置专职编辑人员,协助主编做好《莆仙文化研究》办刊工作。(责任单位:人事处)
各责任单位要加强对莆仙文化品牌创设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结合工作实际,按照以上工作安排和部门分工,制定本部门的具体工作方案,细化任务,明确时限和要求,落实责任,确保2020年达到预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