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书籍:《边城》、《病隙碎笔》
本期主讲:小教231陈思颖、中师231陈柏青
地点:紫霄校区图书馆六楼华峰
时间:3月21日(周四)15:00-16:30
本期亮点:
一、《边城》
边城到底是一个怎么样的世界?
用汪曾祺的理解,“边城”世界已经超越了地理概念,在与大都市以及现代物质文明的对峙之中获得的是时间和文化意义上的自足。
湘西世界在沈从文的笔下也有一种神话的品质。沈从文的现代意识体现在他一方面试图挽留这个神话,另一方面又预见到了湘西无法挽回的历史命运。《边城》结尾作为小城标志的白塔在暴风雨之夜倒掉了,它的倒塌预示了田园牧歌的必然终结,这就是现代神话在本质上的虚构的属性。
作家李锐说:这个诗意神话的破灭虽无西方式的剧烈的戏剧性,但却有最地道的中国式的地久天长的悲凉,随着新文化运动狂飙突进的喧嚣声的远去,随着众声喧哗的“后殖民”时代的来临,沈从文沉静深远的无言之美正越来越显出超拔的价值和魅力,正越来越显出一种难以被淹没被同化的对人类的贡献。对都市读者来说,沈从文这些讲述湘西偏远一隅陌生和新奇的故事,给他们造成一种遥远感,这种遥远感一方面来自湘西偏解的地理环境和独特的地域文化,一方面来自沈从文陌生化的讲故事的方式。“远行者必会讲故事”,遥远本身带给故事的距离感和传奇性。
此次读书分享会让我们一起走进沈从文笔下的美学天花板!
二、《病隙碎笔》
《病隙碎笔》像是开在冬天的花。
它是一部注定走向死亡的生命赞歌。
来自一位荒芜却伟大的作家。
做着一场在幽暗尘世中期盼黎明的梦。
在这座现代化的钢铁森林中,我们行色匆匆,却时常忘记与自己独处,无暇看看初生的太阳,记不住一场雨落。我们总说,人总是在无限接近幸福的时候才最幸福。在繁忙的尘嚣中,我们或许更应该明白,白色与黑色之间存在其他颜色,生与死共存,绝望之后才见希望。
“仁慈在于,只要你往前走,他总是给路。在神的字典里,行与路共用一种解释。”
行即是路,路即是行。我们不能困于自身的牢笼,要用眼睛看我们能看到的一切。思考自身,放下浮躁,方得静谧。
从古,风雨飘摇、颠沛流离一生的苏轼,依旧满腔豪情、烟雨江湖。
而今,无时无刻体会着生命艰苦的史铁生,看透生命,至强、志刚。
读《病隙碎笔》像是过了许多难关,阅览青山万重。像是与史铁生一起看过了北京的落叶,吹过同一阵秋风,你我共勉。
温馨提示:参加本期读书会可获得一张素质拓展卡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