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当前位置 > 首页 > 新闻 > 正文
莆田文史专家林成彬与高校教师漫谈非遗文化的力量
发布时间:2023-05-22丨作者:丨阅读次数:

516日下午,应莆田学院图书馆邀请,莆田市传统手工艺商会秘书长、莆田学院工艺文化研究院副院长林成彬莅校开设《莆田非遗面面观》主题讲座,结合自身经历,与目前正在开展非遗研究的高校教师们漫谈自己是如何在行走间感受传统文化的力量。

讲座在图书馆二层会议室进行。图书馆副馆长许振和主持了讲座,40余名来自二级学院的教师到场交流。

说明: https://news.ptu.edu.cn/__local/C/38/7F/33D536304CA3C97590E09230DD9_902E43D8_C94B.jpeg

图为莆田文史专家林成彬在讲座中。池瑜凡摄

林成彬在其从事文化工作的四十多年间,曾用30年时间梳理了莆田市民族民间文化遗产和非遗主要项目,花11年时间田野采集和非遗普查研究,担纲申报10个国家级、42个省级、100多个市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整理出版《莆田非遗:守望与传承》被市政府授予社科图书一等奖。

讲座中,林成彬主要从莆田非遗文化现状、莆田非遗文化亮点、莆田非遗文化缺项以及莆田非遗文化前景四个方面进行了分享。他首先系统性地介绍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含义和莆田的民族民间遗产。

记者获悉,截至当前,莆田市拥有1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妈祖信俗,10个国家级、63个省级、330个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拥有11个国家级、92个省级、611个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非遗项目涉及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技艺、民俗等类别,展现出浓郁的地方传统文化魅力。

说明: https://news.ptu.edu.cn/__local/0/30/5C/0E98FCDCF3F424FD11320040149_D0332094_143E4.jpeg

图为讲座现场听讲教师。池瑜凡摄

林成彬强调了莆田民俗文化的丰富性。他说,其中学文化尤为突出,妈祖文化习俗是一大特色,莆田木雕、古典家具等工艺非遗代表了莆田工艺美术发展的巨大潜力,莆田南少林武术作为传统武术文化代代相传,而莆田的饮食文化和九鲤湖的祈梦习俗独具特色。总体来看,莆田的工艺类、民俗类、音乐类非遗占比较大,但在传统医药方面非遗占比较小。

谈到莆田非遗文化的缺失,林成彬分别以公共项目莆田元宵和仙游度尾马上吹、十音八乐等濒危项目缺少保护为例,说明了莆田非遗目前存在三大缺失:非遗申报数量少、参与和抢救公共或濒危项目人少、非遗经济上的扶持少。

民间艺人的生活大都本就拮据,其后代传承人迫于生活也无法专注技艺,致使上一辈的高超技艺没有完全传承下去,后人看到的非遗只是曾经的冰山一角,实在令人遗憾。林成彬说道。

虽然莆田非遗保护仍存在缺失,但提及其前景,林成彬持乐观态度。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非遗的认识不断提高,政府也一定会加大力度进行保护,莆田非遗应该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说明: https://news.ptu.edu.cn/__local/6/DD/E7/62E6786CF7798CA5DE09B3867D6_542B9264_12EA3.jpeg

图为莆田学院莆田非遗面面观主题讲座全景。池瑜凡摄

讲座过后,林成彬和在场的莆田学院教师,一同为莆田非遗保护工作支招。他认为,应该让非遗在传统的传承中与未来衔接,进行适度的创新,比如可以用现代工艺和思维进行产品文创,通过互联网数字化平台找到更好的宣传渠道等。

(文化与传播学院池瑜凡 黄曼琪 莆田学院图书馆)

原文转自莆田学院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