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一条舞动的文化记忆

发布日期:2023-11-28

护理学院新闻网讯 我出生于福建三明的大田县,一个被绿色稻田和古朴建筑环绕的地方。家乡里的人提起故乡总是戏称我们来自小破田。但就是这样一个小破田,却有着一项传承百年的民间艺术——大田板凳龙。它以板凳为舞台,以锣鼓为配乐,舞出了福建人民的智慧与情感,如同一道璀璨的彩虹,跨越时间和空间,连接着古今的桥梁。

舞动的亲情与祝福

犹记童年岁月,每逢元宵,我总是兴奋不已。城关传来的鼓声、鞭炮声,还有那独特的韵味,是我心中最美好的回忆。板凳龙总是参与着我与家的快乐时光。我依稀记得,小时候父亲忙于工作,我与父亲并不常见面。但每年元宵,父亲都会放下工作,参加全家一年一度的“赏龙”活动。在城关街头,父亲抱着我,挤在人群中,观看那精彩的板凳龙表演。震天的鼓声,激昂的旋律,还有那五彩斑斓的板凳龙,舞动在夜幕下。闪烁的灯光中,父亲温暖的手,轻轻抚摸我的头,那份呵护,那份亲情,如板凳龙般,深深地烙印在我的心头。那时候的我,对于大田板凳龙的每一个细节都感到新奇与敬畏。龙头的咆哮,龙身的翻滚,龙尾的摆动,都像是在诉说着一个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故事。每当板凳龙舞动起来,我总是迫不及待地跑向广场,挤进人群中,仰望那条巨龙。以板凳为舞台,以龙骨为脉络,将灯光与舞蹈结合,演绎出一个个神奇的故事。每个板凳都是一个独立的舞台,每盏灯都是一个生动的角色。灯光亮起,板凳舞动,仿佛古老的传说在此刻复活。我曾无数次梦想过,有一天能成为那条板凳龙的一员,随着它的舞动而舞动,随着它的翻滚而翻滚。舞龙,更多的是年轻人的事。除了感知龙头的威风凛凛和栩栩如生之外,最值得欣赏的迎龙灯环节就是来回拉扯板凳龙,就是在龙头率领下和拔河一样进行拉锯战,经常是头尾对拉,这是体现每一条龙灯活力的重要环节。这份很不简单的体力活,年轻人相对更容易胜任。在过去的村落活动中,迎龙灯意味着村内的青壮年都要上阵,以此体现村落的兴盛。板凳龙的桥数越多,越说明该村庄的人丁兴旺之程度。村落迎龙灯,在很早的时候可能因农村修建公路或者重修祠堂筹款所用,后来却因为家里生儿育女或者年长者达到一定年纪而加以庆祝。但无论如何,祈求五谷丰登和国泰民安方面的祝福始终是元宵佳节最美好的祝愿。通过这样的方式,人们找到了节庆的乐子,找到了寻求与接受祝福的好途径。我曾经问过父亲,为何这条板凳龙如此吸引人。父亲告诉我,板凳龙是大田的魂,是乡亲们心中的精神图腾。它见证了时代的变迁,也见证了福建的发展。对于村民们来说,板凳龙不仅仅是一种民间艺术,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和乡情的表达。

(图源 公众号绿都三明)

舞动的乡情和进步

随着时代的变迁,大田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前破旧的房屋被现代化的建筑所取代,乡间的小路也变成了宽阔的公路。这种变化给身处大田的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我离开了家乡,去上大学。然而,无论我身在何处,大田板凳龙的影子始终跟随着我。每当我感到迷茫和无助时,我就会想起那条舞动的板凳龙,想起家乡的亲情和乡情。每逢佳节,我与家人们都会相聚一堂,重温那美好的时光。板凳龙,成为了我们之间深厚的情感纽带。父亲曾带我参观板凳龙的制作过程。板凳龙完成后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迎龙灯。这一环节很需要注意前后协调,不然板凳龙在行进特别是转弯过程中很容易折断。在这样的时候,县里一些德高望重的人就将出面维持秩序,在龙身的各个部位都会有相应人员协助。在龙灯队伍的前奏部分,也是一部分相对年长的居民在前面引领,举着灯笼,扛着旗灯、火铳,还有就是敲锣打鼓的什锦班。因而,龙前龙后,压阵的村民很多,规模相当壮观。在迎龙灯时,如果协调环节出问题,那就很容易造成纠纷。不过,在很多的时候,在这个环节大家都会比较宽容与相让,毕竟这是彼此共同迎接幸运和祈盼吉祥的重要时刻。也正是因为迎龙灯更多是基于表达美好愿望,乡下村落的龙灯往往都会去邻村及其同姓村落朝拜,还会去朝拜祖宗祠堂,为它们平添更多的欢乐与期待,在现在看来,这是相邻村落和谐相处的有效方式。农村毕竟是农村,平时村落之间难免会有一些纠纷,但在此时双方更多则会形成一种谅解,彼此做事则会留一些分寸,正所谓“有话好好说”。每到一个村落及其朝拜之地,锣鼓喧天,鞭炮声震耳欲聋,热闹非凡。每每迎龙灯过程中处于休息状态时,村民们随即就会很主动地在龙头下来回穿梭,美美地接受新年大好运气的降临。我与父亲、母亲、兄弟姐妹们共同参观板凳,那份亲情在非遗的传承中愈发浓厚。板凳龙,是我与家人之间的情感纽带,对故乡的思念和回忆。它见证了我们一家的团聚与欢乐,也承载着我对未来的期望和责任。

时代在变,乡情不变。大田板凳龙作为我们家乡的特色文化符号,已经成为了连接过去和现在的桥梁。它见证了时代的变迁,也寄托了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对于我来说,板凳龙不仅是一种传统的民间艺术,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和乡情的表达。每当我想起那舞动的板凳龙,便如同回到了那熟悉的故乡。而每次回到家乡,看到那熟悉的场景和听到那激昂的鼓声,仿佛又回到了小时候。板凳龙不仅是我们家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家乡的骄傲。它在家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邻里之间、亲朋好友之间提供了交流的平台。它让人们更加了解彼此,增进感情。尤其在元宵节期间,板凳龙巡游活动更是将家乡的团结和亲情推向了高潮。无论男女老少,大家都欢聚一堂,共享欢乐时光。

(图源 公众号绿都三明)

舞动的青春和传承

在大学校园里,我结识了许多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学们。我们分享彼此的文化背景,交流思想和观点,这让我更加珍视我们的家乡文化。在讲述家乡的故事时,我总是不忘提及大田板凳龙,它不仅仅是一种传统的民间艺术,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和乡情的表达。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我们大学生在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我们有责任去传承和推广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可以通过参与相关的活动和培训课程来提高自己的非遗保护意识和能力。在课程中,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板凳龙的历史、文化内涵以及制作技艺等,从而对它有更全面的认识。此外,我们还可以参加板凳龙表演和制作比赛,与其他爱好者交流学习,提高自己的技艺水平。现在的时代正是新媒体兴盛的时代,我们可以通过宣传和推广非遗文化的重要性来让更多人了解和关注板凳龙同时,我们也可以组织一些相关的文化活动,如板凳龙展览、讲座等,让更多人了解它的魅力和价值。另外我们还可以利用自己的计算机技能为板凳龙建立数字化档案,方便更多人研究和了解它。我们还可以利用自己的社交媒体影响力,为板凳龙在网络上宣传和推广,吸引更多人关注和参与它的保护和传承工作。总之,作为大学生,我们应该积极参与到板凳龙的传承与非遗文化的保护中,为这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注入青春的力,以传承之光舞动文化记忆。

大田板凳龙不仅是一种文化活动,更是一种情感的纽带。它连接着古今,连接着每一个人。在舞动的灯光和舞姿中,我们可以看到古人的智慧和勤劳,看到他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同时,我们也看到了现代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如今,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给大田板凳龙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然而,我相信这种传统的非遗文化活动将会一直延续下去。因为它们代表着我们的根和灵魂,是我们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让我们一起用心灵去聆听那悠扬的龙吟声,去感受那份深深的文化底蕴和情感纽带。

(图源 公众号绿都三明)

(通讯员 护理学院苏艳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