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虚拟仿真中心 > 正文

中心简介

【来源:中心简介 | 发布日期:2014-11-12 】

管理学院管理决策与行为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于2014年成立,下设4个实训室。中心建设得到了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项目、省级重点工商管理学科建设项目和学校资金的重大支持,现建有人力资源多功能行为观察实训室、公共部门管理仿真实训室、旅游数字综合实训室和中西餐服务与管理实训室。中心立足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着眼于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考虑“轻、重、缓、急”,突出重点,满足需要,资源共享,讲求效益,“产、学、研”相结合,建设具有学科专业发展需要的实验平台。坚持实验室硬件建设和实验室师资队伍建设相结合,实现其功能最大化。

中心按照五大原则进行建设:

一是必须以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为原则。根据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不断建设和改进实验室,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是学生主动适应市场需求,成为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和干得好的应用型人才。

二是必须坚持资源共享原则。实验教学中心教学资源不仅系内各专业可以共享,而且系外各专业也同样可以共享,同时还要向社会开放,提高实验平台综合使用效益。

三是要营造真实的职业环境。实验教学中心建设尽可能贴近企业管理、服务第一线实际情况,创造职业真实氛围,努力体现真实的职业环境,适当引进实体公司进驻,使之兼有实训与生产双重功能,让学生在一个真实的职业环境下按照未来企业专业岗位群对基本技术技能的要求。

四是建设要有先进性。实验教学中心应以旅游行业最先进水平为标准,在配备的设施设备、器具、用品、教学手段方面体现先进性。建设伊始就应该把握当前行业发展趋势,运用行业内使用的现代技术,先进设备,营造具有现代企业氛围的实训环境,做到适当超前并留有可发展空间。

五是要具有社会开放性。实验教学中心要功能集实践教学、科研、生产、社会服务和技能鉴定于一体。不仅可以为校内学生提供职业技能的实践场所,而且还能为社会提供其他多方位服务,承担学生和从业人员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的任务。莆田企业众多,专业培训机构缺乏,实验教学中心具有服务社会的功能是中心建设的远景思路。

中心建设现状如下:

1、已建两个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

管理学科对综合能力的培养具有很高的实践动手要求,但因其实际环境的复杂和多变性,不论是建造真实实验环境或是学生进入企业实践均带有建设成本高、应用周期短、安全性低和管理难的诸多问题。而将管理行为的一部分在由互联网构成的虚拟空间中进行建设,高度模拟的虚拟管理环境仿真度高、操作性强、实践覆盖面广、系统性强、改进弹性大,同时建设成本低、可持续性良好,也可最大程度保持学生的实践安全。

基于以上需求和建设原则,中心构建了管理决策虚拟仿真网络实验教学平台和管理行为仿真实训教学平台。

图1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

管理决策虚拟仿真网络实验教学平台包括人力资源多功能行为观察实训室和旅游数字综合实训室,结合中心其他实训室设备和校内网络资源,依托虚拟现实、多媒体、人机交互、数据库和仿真观察等技术,构建高度仿真的虚拟环境,学生在虚拟与仿真实训环境中开展学习活动,完成管理实践中人的行为、企业的行为、生产和管理流程等的模拟实验,做到再现过去管理实践,替代现实中的真实实验以及对未来管理实践的模拟与探索等,最终达到验证现有管理理论和探索管理科学规律的目的。学生可以在虚拟世界中进行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学习,达到培养多层次、复合型、创新型管理人才的目标。

管理行为仿真实训教学平台可为多功能角色仿真模拟教学提供实训场地,是具有扩展性、兼容性的管理和共享平台,包括中西餐服务与管理实训室(明道教学咖啡厅)和公共部门管理仿真实训室,可供师生开展高度仿真的公共行为和餐饮经营实践活动;虚拟网络实验的内容可以在仿真环境中进行进一步实际验证,从而实现管理实践情境“再现过去、替代现实和模拟未来”,是一种进一步验证或探索管理科学规律的实验方法。

2、建设了“四化一体”开放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中心以培养人才、服务社会的目标为核心,从教学资源信息虚拟化、教学活动仿真化、管理职能协同化、人才培养开放化四个方面进行实验室建设,建成了一个“四化一体”的管理学科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共享平台。通过该平台确保实验资源和组织管理的有效融合,形成一个健康、开放、共享且可持续发展的虚拟仿真实验生态系统,集课堂、案例、实验、实训、见习、实习、创业等环节于一体,把人的行为、企业的行为、生产和管理流程等融入管理教学实践,创新管理学科教学模式。

教学资源信息虚拟化。中心建构了实践与理论教学互动机制,以资源、校企合作为建设基础建设了面向培养目标的实验体系及实验项目库。把理论教学知识点所涉及到的实践教学资源需求,按照软硬环境建设条件,在数字综合实训室建设成虚拟网络环境,把教学环节中的实践“资源”提炼出来统一信息化设计,把各环节中的实体职能转化为虚拟角色和虚拟活动,形成虚拟实验体系及教学管理组织模式。

教学活动仿真化。中心提供高度仿真的实训室环境,可开展全真企业经营管理活动。学生可将理论知识在仿真实训中进行实践验证,来验证企事业生产、管理流程和管理理念,达到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培养。

组织管理协同化。实验教学中心实施了校、院(部)二级管理的委员会统筹体制,形成教授领衔、结构合理的实验教学队伍。将学校、学院、社会等实体纳入该模式,建立校企之间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使各职能部门以多种形式参与实验中心建设,实现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科学研究的有效结合,保障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效果。

人才培养开放化。实验教学中心支持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实施全开放的培养方式,虚拟网络环境互联互通,学生在课内外、实验室或宿舍均可以使用进入数字虚拟网络访问网络数据开展训练;仿真环境的实训室大力实行课外开放措施,学生可通过开放申请进入实训室,开展创业实训活动,亲身体验管理并写出分析总结报告。通过对人的行为、企业的行为、生产和管理流程的虚拟仿真理解管理实践并感悟管理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