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静辉,2013年毕业于莆田学院外国语学院国际商务专业,中共党员,现就职于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金竹村。他曾获“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福建青年创业奖”、“福建省返乡创业好青年”、“福建省乡村文化和旅游能人”等荣誉称号,曾入选全国农村创新创业优秀带头人典型案例。现任漳州市南靖县泓淨茶叶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漳州市青年联合会副主席,为中共南靖县金竹村党支部书记、漳州市第十六届人大代表。获评2022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卓越奖”。

归雁领航谋发展,不忘桑梓看家乡
王静辉是土生土长的南坑镇金竹村人,他家世代产茶制茶,从小浸润在茶叶的幽幽香气中,故而更是对这片生养他的土地亲近眷恋。怀揣着对于故乡深层的热爱,2013年至2014年,大学毕业的王静辉为回乡创业攒经验、打基础,首先是有计划地在校园里尝试自主创业,同时担任泉州市创业者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创业导师助理,并借此机会,积极参加创业学习培训。返乡后,他以“保护生态,再造故乡”的信念扎根农村近8年。在此期间,王静辉所带领的以返乡大学生和当地退伍军人为核心的创业团队,依托合作社,努力探索着家乡偏远山区村茶产业规模化、品牌化、生态化的发展之路。回到家乡的王静辉根据土地条件,对症下药,因地制宜,最大限度地将现有资源转化为现实财富,他与王淼晶等几个合伙人成立的泓浄茶叶专业合作社年产值近4000万元,提供就业岗位120个,辐射带动周边3个行政村200多户,1000多人增收致富。用近3年的时间成功将一个软弱涣散村打造成省级农业科技示范村,个人被评为“漳州市优秀党务工作者”。

前路坎坷不放弃,苦心钻研促变革
初回家乡踌躇满志的王静辉却因为非科班出身而不被村民乡亲信任,只能先从说服周围的亲戚朋友开始行动。后王静辉又聘请福建农科院、福建农林大学等院校教授作为技术指导,指导贫困农户进行改良种植。王静辉挨家挨户跑,拉着茶农们去听课,并组织院校教授和茶农比拼茶叶制作,让茶农们亲眼见证先进的种茶技术,亲身感受以此技术产出茶叶的香味。最终成功让茶农们学到大山外先进的种茶技术,提高了金竹村本地的茶叶质量。经过茶农们的不断学习努力以及农业科技的力量,合作社所产的茶叶已经可以达到出口日本的标准,并且向有机方向发展。在茶园建立基地,采取合作模式养茶制茶,吸引越来越多茶农加入合作社之后,王静辉便马不停蹄地开始探索新模式,在摒弃一味模仿传统销售方式之后,产销模式的革新让泓浄茶叶专业合作社迈入新的节点。他推行“众筹+社群+旅游+个性化定制”的运营模式,带动当地土特产的销售以及餐饮住宿等相关产业发展,增加了茶农的收入,产销模式愈加趋向年轻化、科技化,越来越多原本离乡外出打工的年轻人也重回故乡,人口老龄化问题也因此得到缓解。泓净茶业团队也成为了“亚热带作物害虫生态防控“111”创新引智项目研究与示范基地”、“湾黒僵菌在茶叶生物防治上的应用研究与推广示范基地”、“国家港澳台科技合作专项项目茶叶绿色防控系列产品联合开发示范基地”等基地。

不忘初心助公益,扎根基层暖民心
王静辉积极投身扶贫产业,经常联合企业家入村慰问贫困父老乡亲,为贫困户送去米、油、肉等物资,用于改善贫困户生活。他所参加的“大地之子”项目被推荐为全国精准扶贫优秀案例,成为福建省民政厅发动“百社帮百村”的主要平台。“扶贫先扶智”,王静辉也高度重视村民们的精神需求和财富。他深知,帮助贫困户脱贫是一项长期而且系统的工程,不能靠简单的输血,要培养他们自力更生的能力。王静辉将自己参加创业大赛所获得的奖金作为启动资金,联合自身团队广泛动员各种社会力量,为高港,葛竹、金竹三个村子的村民众筹了一个乡村公益图书馆。如今,公益图书馆已成为金竹、高港和葛竹3000多名茶农、200多名茶农子女提升知识水平的重要场所。并且王静辉的团队还会定期邀请各个领域的专家来到村中给村民上课解惑,为村民们带来新知识、新技术,积极促进村民们知识思维的更新。他希望外界的日新月异的变化能让农村的沉寂被打破,从而在内部焕发新的生命力、创造力、内生动力。
2018年,当选金竹村党支部书记的王静辉,决定在全村发展茶旅产业,通过茶旅结合,让更多村民一同奔小康。如今他早已带着金竹村的村民发家致富,感受时代给予的春风。作为南靖县泓净茶叶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拥有多年实践经验并将“论文”躬耕于大山的王静辉对于未来更是有着长远清晰的规划设想。结合当地独具特色的茶山茶园,当地致力于打造一个田园综合体,吸引更多游客前来,辐射带动茶叶、餐饮、住宿等,促进文旅生产的融合。
“奋斗的青春最美丽,不奋斗何以言青春!”这是“85后”王静辉的创业感言,他也是以此为标准而行动的。在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公布的2022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卓越奖”获奖人选的通知中,王静辉获评该奖项,在今后的工作中,王静辉将一如既往奋斗和奉献在他所热爱的那片土地上。
(供稿 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