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概况

学院简介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概况 >> 学院简介


基础医学院成立于2021年2月,由原基础医学部更名而来;同年3月,原临床医学院党委和基础医学部党总支整合成立基础医学院党委。学院现有教职工66人,专任教师43人,其中教授9人,正高级实验师1人,副教授14人;博士17人、硕士19人,硕博学位比例占83.7%;硕士生导师15人,省级高层次人才1人,实验技术人员12人;专职辅导员4人;行政管理人员11人。现有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1257人。目前,学院党委下设师生党支部5个,包括教工党支部2个、学生党支部3个,其中,重点实验室党支部是建立在重大科研平台(肿瘤转化医学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上的教工党支部。学院现有教工党员34人、学生党员144人,入党申请人576人、入党积极分子300人(含优秀青年教师2人)。

成立以来,基础医学院党委聚焦主责主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历次全会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党建引领学院内涵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党建赋能强基础。2015年,学院临床医学专业通过教育部认证;临床医学专业是省级一流专业;学院是临床医学硕士点建设培育单位;有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1个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肿瘤转化医学重点实验室;二是党建品牌显特色。2021年10月,组织育人项目“培根铸魂 共育红医”入选2021年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精品项目;基础医学院第五党支部于2019年3月入选福建省首批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建设单位,2021年7月通过中期考核成为样板支部建设单位并于2022年11月通过验收。三是课程建设有成效。学院设立医学“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1门课程思政案例入选新华网新华思政典型案例在全国推广,2个课程思政案例被高等医药院校课程思政教育资源联盟采纳推广,1个课程思政项目取得教育厅立项,3个课程思政课题取得学校立项,并有2门课程获批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同时,积极开展专业建设工作,现有1门省级一流课程,4门校级一流课程;校级课程思政中心1个;2门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2个校级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四是科研创新有突破。近三年,学院共获得科研项目32项,其中国家自然青年基金1项,省部级项目8项;发表高水平论文24篇(其中A类8篇,B类7篇,);专著4部;实用新型专利19项,发明专利3项;软件著作1项;横向项目9项,横向经费共101万元;13位省市科技特派员;五是教学改革有发展。学院现有5个教学科研团队;1个名师网络教学工作室;2个校级教学团队;2位教师参加省级教学比赛获奖,校级教学竞赛获奖5人次;校级教学成果奖2项,教育厅教改课题1 项,校级教改课题9 项。六是人才队伍建设有提升。退休返聘教授 1人,引进博士 9人,硕士 4人;培养1 位(金林主任的材料中是3位博士毕业)青年教师考取博士。七是红医文化有传承。通过举办红医讲堂、学院微信公众号开辟“传承红医精神”教育专题、打造生命形态馆为红色医学人文教育阵地等举措,向全院学生、兄弟学院学子以及周边的中小学生开展红色生命教育活动,系统打造红色文化宣传阵地,持续提高学院舆论传播力。同时,学院抽调4位优秀博士党员教师协助市委人才工作办、市卫健委、湄州日报等部门开展《“兴安健康讲坛、莆籍专家说”健康科普系列公益视频》制作工作。2021年获“青年眼”主题联动活动中被评为“优秀校园媒体”;2021年来,学院共计在人民网、新华网、福建日报、学习强国等权威媒体刊发新闻11篇。八是人才培养有成效。学院积极构建“五育并举”、“三全育人”人才培养机制,于2022年5月申报学校“三全育人 ”综合改革建设项目2项。近三年获省“挑战杯”奖项2项、省创青春奖项1项、其它省级奖项3项,市级“中国创翼”奖项 5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共计申报163人次,共计获得专利14项。2021年以来,连续三年考研成绩创全校新高(分别为48人和53人),并有12人被北京大学、同济大学、苏州大学、厦门大学等“双一流”建设高校录取。九是志愿服务有成果。近三年,我院青年志愿者协会积极举办“导医导诊”、“敬老义诊”、“爱心支教”等特色志愿活动,共获得了13项省、市级集体(个人)荣誉奖项。自2019年以来共发布招募签到活动1532次,累计活动总时长51207小时,受服务人数超过250000人。其中,“杏林风志愿服务队”在2021、2022年两次入选全国“圆梦工程”助力乡村学校少年宫“七彩假期”志愿服务示范团队。2021年9月,以我院学生为主力的“男丁格尔”团队支援莆田抗疫事迹经人民日报等媒体报道后受到社会广泛好评,并被授予第八届“莆田青年五四奖章”集体称号和新时代“最美逆行者”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