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工作
联系方式
莆田学院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
地址:莆田市城厢区学园中街1133号
电话:0594-2215260
网站:https://www.ptu.edu.cn/hjysw/
就业指导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工作 >> 就业指导 >> 正文

大学生就业指导( 五 )

2015年04月14日 20:22  点击:[]

  
1. 目前就业的新形势、新问题

  (1)由于高校连续扩招,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大幅度增长。而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增加幅度并没有大的变化,从而导致高校毕业生高存量、高膨胀。

  (2)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过去的统一分配制度一去不复返。而逐步实行“供需见面”、“双向选择”的市场化就业运作模式。但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的学生,由于特定的独生子女年代背景,本身比较叛逆和不独立,同时从小到大均生活在学校这个“温室”里面,导致生理和心理相对不成熟、自我心理调节能力和应对挫折能力相对滞后,面对国家新的就业政策,表现出了不同的心理状态。
  (3)国内就业结构总体上存在着地域不平衡以及突出的结构性矛盾。
  (4)由于就业市场上供过于求,导致许多用人单位过分关注文凭,动不动就强调要博士、硕士、MBA,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人才学识与应聘职位不相称,并造成局部的人才积压,最终导致人才难尽其才,加剧了人才的浪费和人才市场的恶性竞争;过分强调性别,不少用人单位考虑女大学生生理因素、婚姻因素、成就动机等,导致女大学生就业难;过分重视地域,一些用人单位选用人才时优先考虑本地人才,导致外地户口学生机会减少;过分看重经验。许多用人单位越来越喜欢有工作经验的毕业生,要求“来了就能用”。一般大学生无法满足要求。以上这些用人要求对许多毕业生心理上也带来了一些不平衡。
2 .大学生就业过程中一些常见的心理问题

  (1)就业茫然心理。就业茫然几乎是每个大四毕业生都必须经历的一段心理困惑。许多大学生在学校这个象牙塔中安心、努力的学习,并怀着最美好的梦想期望能在社会中找到一个做适合自己发挥才能的位置。但是,许多学生对于自己能够做什么或者说想要做什么、适合做什么却不太清楚。部分毕业生过高估计自己的知识时评和专业技能,对一般的用人单位不屑一顾;部分毕业生过低估计自己的水平,严重缺乏自信,不能向用人单位充分展示自我;还有一部分学生虽然能恰当评价自己,但是却没有一个职业的定位,仍然不能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由于茫然的心理,许多毕业生不能准确找准自己的位置,也就不能以积极心态去寻找就业机会,甚至于部分毕业生选择放弃就业,从而严重影响了大学生就业工作。
  (2)就业求稳守旧心理。受中国传统观念和家庭的影响,现代大学生就业的基本期望依据表现为报酬、工作的地域、工作是否相对稳定、发展机会、专业是否对口、福利、合同期限等方面。因此,许多毕业生在就业时,仍然首选公务员、事业单位、科研机构、国有企业等一些过去的“铁饭碗”单位,因此,也才会出现近1000人争抢20个岗位的公务员报考现象。在一些招聘会上,一些人满为患的大型国企面前门庭若市,而一些求贤若渴的私企面前却门可罗雀。
  (3)就业盲目攀高的心理。20世纪80年代出生的大学生成长环境相对来说比较安定,生活条件优越,且多是独生子女,在家庭受到百般呵护,在生活中大多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在求名、求富动机的驱使下,不能从自身实际出发,正确评价自己的主客观条件,而一心追求大城市、高报酬、好福利的用人单位。所以在求职中不肯“屈就”,坚决要留在一些大城市,而不愿意到省会城市周边地区甚至西部等一些特别需要人才的地方去。同时,有部分毕业生喜欢跟同学、朋友进行比较,用自己的标准来衡量几个单位的优胜劣汰,从而百般挑剔自己的岗位,羡慕别人的工作,有时候会轻易进行放弃,更有甚者,对朋友、同学进行诽谤、造谣中伤等,从而严重影响与他人的交往状态。
  (4)消极依赖心理。当代一些大学生均是80年代的独生子女,很多事情由父母进行代劳,从高中开始,学校、专业的选择基本由家长完成。他们从小养尊处优、在生活上自立、自理能力较差,存在很强的依赖心理,很难形成独立的人格和社会责任感。从而很难在用人单位面前充分展示自己,而是想着依靠父母或亲戚的努力为自己安排一个好的就业单位。而近年来,也确实有很多家长利用职权为孩子谋取私利,这个现象在冲击廉政的同时,也给广大没有就业关系的学生带来心理上的严重不平衡。
3. 运用归因理论培养大学生科学择业观
  当代大学生之所以在就业时存在着诸多不良就业心态与不能对自己进行合理归因判断有很大关系。科学择业观的养成能使学生摒弃不良择业心态,有利于大学生合理定位、科学分析,形成一种真正具有竞争力的“就业力”。要培养科学择业观,首先要运用归因理论构建有别于传统就业指导模式的个性化大就业指导体系。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沿袭的是传统的应试育的模式,重视知识传授,忽视实践能力与心理素质的培养。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我国开始进入社会转型时期,高校就业工作也进入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艰难转型的时期。同时,只有对学生进行长远的职业生涯规划,引导他们进行合理科学的归因和设计,制订出一个长远的、符合自身特点的职业发展规划,构建一种新型的就业指导模式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才能使大学生具有就业竞争力。

上一条:大学生就业指导(六)
下一条:大学生就业指导(四)

关闭

学院地址:莆田市城厢区学园中街1133号   |   邮编:351100   |   学院办公室:2215260   |   教学科研办:2696445      辅导员办公室:2658125  |   院长信箱  |  书记信箱  闽ICP备00940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