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教学 / 正文

音乐学院举办校庆系列活动之紫霄科普讲坛:叩开音乐之门

发布日期:2022-10-20 浏览量:

图为紫霄科普讲坛现场

莆田学院新闻网讯 为进一步提升音乐学院大一新生音乐素养,加强课后主动聆听专业音乐的意识,10月19日,音乐学院于莆田学院紫霄校区中8-201室举办紫霄科普讲坛,主讲人音乐学院公共与史论教研室主任、副教授卢雪珊,音乐学院2022级全体学生参加。

本次讲坛以“叩开音乐之门”为题,围绕“听什么”、“怎么听”,从听觉的角度入手,科普音乐文化。

在“听什么”的问题上,卢雪珊主张根据职业的需求选择我们应该听的音乐。她以问卷的形式调查学院新生课后主要欣赏的是流行音乐,再从职业发展和人生发展两个角度,引导学生在有限的时间中要多聆听专业音乐。

图为紫霄科普讲坛现场

在“怎么听”的问题上,卢雪珊提出“想画面”“查资料”“辨形式”三个步骤。首先,音乐的非语义性特征给欣赏者予广泛的想象空间。通过想画面,提高趣味性与创新性。从作曲家、表演者、欣赏者三个角度,欣赏者属于三度创作,三度创作的良莠主要取决欣赏者的生活经验和音乐基础。另外,三度创作是鲜活的教学素材,对今后的音乐教学有积极意义。

图为紫霄科普讲坛现场

其次,音乐虽然不具有语义性,但却有描绘性。通过查资料,从情感、造型、典故、背景等方面学习音乐,与作者产生时空共鸣。卢雪珊通过《二泉映月》、《花好月圆》等音乐作品,指出新艺术课程标准的要求,音乐是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从文化理解的角度更全面辩证综合的学习音乐。

再次,从音的高低、长短、强弱、音色的四个属性,产生音乐表达的特殊性。结合《摇篮曲》《卡门序曲》小提琴协奏《梁祝》,从体裁、配器、曲式等方面分辨音乐作品的形式,指出音乐除了表达情感,还能体现作者的哲思,使音乐更具有深邃的思想。

最后,卢雪珊强调,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在享受信息便捷的同时,也饱受信息轰炸的困扰,学会聆听音乐,不仅是音乐人职业发展的需要,也是终身发展的需求。愿大家以大学为起点,砥砺前行,才能方得始终,更好地享受波澜壮阔的音乐世界。

(音乐学院:吴星瑶、欧妍蕾指导教师: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