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学院新闻网讯 记者(郑峰 林司渝 刘志煌)为厚植广大青年学生担当,贡献青春力量,扎根一线、坚守基层,在乡村振兴大舞台上建功立业,7月5日至6日,莆田学院新工科产业学院学生第十一党支部联合新青有为、新“碳”索三下乡社会实践队赴莆田市新度镇蒲坂村、常太镇岭下村开展了以“‘数字’赋能乡村治,新青有为共赴兴”为主题的实践调研。
1999年10月,莆田遭受第14号超强台风袭击,荔城区蒲坂村受灾严重。台风后,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省长习近平同志走访了受灾严重的莆田市荔城区新度镇蒲坂村,面对众多一时失去居所的倒房户,习近平允诺:“等你们在春节前能建好一层新居的时候,我再来看望。”7月5日实践队来到了新度镇蒲坂村,郑仁明书记回忆道:“经过这次洪灾以后,习近平总书记就下定决心要改造木兰溪的堤坝,从源头解决蒲坂村的洪涝情况。工程从1999年10月27日开工,动员了各个领域的人员投身到木兰溪改造中,历时了四年终于建好了木兰溪的堤坝,让蒲坂村的村民们得以安居乐业。”
这是基于莆田乡情的一次成功治理,现在的蒲坂村早已焕发出新的生机,每月还会组织莆仙戏展演,丰富村民们的生活,提高村民们的生活幸福指数,让乡村治理表现在更多民众看得到的地方,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也能丰富村民生活,做到切实为人民服务。
“今天我想带大家真正看看岭下村的乡景、乡情”,7月6日常太镇岭下村党支部书记陈敏带领实践队队员们参观了“一亩芸”新兴旅游项目。据了解,岭下村党支部积极招商引资,大力发展旅游产业,以“新文旅+新田园+生态园”为核心,集“食行旅娱学’于一体,发展绿色生态旅游,大中小学生可以参加主题研学,参与到岭下村生产的每一个环节。
“在蒲坂村,我感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基层建设的重视,真正深入基层,为基层人民着想;在岭下村,我体会到了作为学生党员,更应该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真正扎根一线,把基层治理的问题调研出来,对不同乡情对症下药。”学生第十一党支部党员谢宇芃说道。
据悉,莆田学院新工科产业学院“新”青有为实践队通过本次上山下乡、入户调研的社会实践,学生们对乡村发展和人民生活情况有了新的理解,也在一次次与党员干部、乡村建设者的交流中感悟到了服务社会的精神力量。新工科产业学院坚持以党建引领为核心,坚持以实施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为载体,以学科专业为基础,不断探索“数字+“乡村治理新模式,以物联网技术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助推乡村振兴提质增效,走出一条党建引领乡村治理与乡村振兴“互融共进”新路子。

图1:图为蒲坂村郑仁明书记与实践队队员开展座谈会 张宗坤摄

图2:图为蒲坂村郑仁明书记介绍蒲坂村的治理历史 刘伟摄

图3:图为实践队队员参观习近平总书记在蒲坂村栽种的榕树 刘伟摄

图4:图为岭下村党支部书记陈敏为实践队队员介绍岭下村的情况 张宗坤摄

图5:图为实践队学生在岭下村合影留念 张宗坤摄

图6:图为实践队队员尝试岭下村晾晒的黄豆 刘伟摄

图7:图为实践队队员岭下村党支部书记讨论如何改进岭下村治理 刘伟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