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产业学院

三下乡-莆田学院学生为非遗传承注入青春力量

作者: 时间:2023-07-04 点击数:

莆田学院新闻网讯 “你知道莆田非遗扎染吗?”“扎染是怎么制作出来的呢?”7月3日下午,莆田市荔城区东阳小学旁的宗祠里热闹非凡。当地小学生在大学生的带领下,认真观察蓝靛泥生产照片,抢答扎染文化知识,并动手制作扎染方巾。这是莆田学院“拾遗”社会实践队给村子带来的变化。

下午三点,实践队队员林志勇拿出印着非遗扎染生产过程的图片,以提问的方式开启了“非遗文化小课堂”。尽管外面骄阳似火,但小朋友们的热情却只增不减。他们认真聆听老师讲解扎染染料的制作工序、扎染的原理,并积极抢答问题。在实践队大学生的指导下,小朋友们并排而坐,拿起白方巾,选好橡皮筋、弹珠等辅助材料捆绑棉布。

图为拾遗实践队和小朋友合影留念。新工科产业学院 供图

图为实践队员林志勇讲解非遗故事。新工科产业学院 供图

“只需要与蓝靛泥相结合,便能发现艺术的魅力。”在实践队员的指导下,小朋友们把折好的方巾放进蓝靛泥,兴致勃勃地等待着蓝靛的着色。当侵染黛蓝清洗完毕后,一条条方巾展现出精巧的花纹,孩子们大呼“神奇”。他们相互比对着各自图案的不同,有的像完全开放的花朵,有的像排列整齐的方格,还有的像复杂多变的“螺旋风暴”……

“前一天刚到打蓝田了解蓝靛泥制作工序、跟青黛扎染非遗传承人黄碧红学习扎染,今天就轮到我们来当老师,真是令人兴奋和期待。活动中,小朋友们的积极性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特别是他们拿着方巾尽情挥赛创意时,我的心中充满了成就感和信心。”该实践队教学设计组组长林志勇表示,短短几个小时,小朋友们还无法全面了解扎染,但一定在实践中体会到这项技艺的非凡之处。

图为实践队指导小朋友折方巾。新工科产业学院 供图

图为小朋友在动手制作方巾。新工科产业学院 供图

图为小朋友在晾晒制作好的扎染方巾。新工科产业学院 供图

“非遗传承离不开人,尤其是有热情、有天赋、有技能的传承人。孩子是最具潜力的群体,考虑到很多孩子对非遗缺乏认识,对非遗技艺的文化内涵与独特魅力不够了解,所以,本次社会实践旨在为孩子们认知非遗搭建平台、创造机会。”该实践队指导老师阙丽君表示,希望通过活动能在孩子的心中播种下非遗传承的种子,激发孩子们的兴趣,点燃他们的热情,让非遗传承后继有人。

据悉,为非遗传承注入青春力量,莆田学院“拾遗”社会实践队利用暑假时间,走进体验馆、田间地头、文化古街等非遗传承点,参观非遗作品,聆听非遗故事,感受非遗之美,并在民间非遗传承人的带领下,动手体验,学习非遗技艺。此外,他们还下乡非遗启蒙支教,力争通过“大手牵小手”的方式,在小朋友心中播下非遗传承的种子。



(新工科产业学院 阙丽君、林鑫燕)

学院地址:莆田市城厢区学园中街1133号   邮编:351100    院办电话:0594-2689080   书记、院长信箱:ptuxgk@pt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