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莆田学院新工科产业学院“匠心致美,雕魂塑神”社会实践队深入泉州市提线木偶戏传承保护中心参观采访。团队通过访谈国家级非遗提线木偶戏代表传承人、二级舞美设计师林聪鹏,深入了解并亲身体验了提线木偶雕刻的文化魅力。
家庭艺术环境的熏陶与其本人对木偶的强烈喜爱,林聪鹏以此为支持开展了48个年头的木偶头设计与雕刻工作。剧情需要什么样的人物,就需要设计、雕刻出相应的木偶头,木偶头的造型和表情就为木偶人物定下了性格特征。据悉,剧团木偶头部的设计、雕刻大部分均出自林聪鹏之手。

图为林聪鹏向团队介绍木偶头制作过程。新工科产业学院 供图
“先用泥巴塑造出想要的角色模型,跟导演确认定稿后,再选用合适大小的阴干过的樟木进行雕刻,雕刻完成后再进行粉彩,有些还需要植入毛发。桌上的这些工具,如平刀用于削大面积,圆刀用雕刻眼窝等凹陷部分,斜刀用于调整脸部小细节。”林聪鹏指着桌上的提线木偶和工具向成员们介绍,“无论是古代神话故事中的角色,还是近现代真实存在的人物,只要剧情需要,林聪鹏都能进行精细且符合人物性格特点的设计与雕刻。”

图为木偶头雕刻的不同阶段。新工科产业学院 供图
在谈及是否有科技力量注入木偶雕刻工艺时,林聪鹏介绍之前有尝试用过3D打印。3D打印虽然大大缩短了木偶雕刻时长,但是其存在树脂材料较重且较容易破损的缺点。

图为工艺桌上惟妙惟肖的木偶头。新工科产业学院 供图
采访结束后,成员们欣赏着工艺桌上惟妙惟肖的木偶头,赞叹不已。
此次在泉州市提线木偶戏传承保护中心的参观与采访,成员们深入了解到提线木偶雕刻这一工艺的价值和重要性,同时团队成员也结合自身机器人工程专业的特点,为木偶雕刻的创新传承进行了自己的思考。

图为团队与林聪鹏老师合影留念。新工科产业学院 供图
(新闻231 马慧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