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学院新闻网讯 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弘扬尊师重教社会风尚,新工科产业学院于1月9日晚上通过腾讯会议线上开展“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积极落实立德树人核心职责”为主题的专题讲座,特邀中北大学仪器与电子学院党委书记、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郝晓剑作为报告人,计算机学院院长林振衡教授主持此次讲座,全院师生近百人线上报告会。
讲座伊始,林振衡重点介绍郝晓剑的个人简历和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郝晓剑,中共党员,工学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新型传感技术与高端光电仪器领域理论与技术的创新和自主可控。获省部级教学科研成果奖13项;授权发明专利12项;出版论著2部,发表SCI论文30篇;出版国家级“十二五“”和工信部“十四五”规划教材各一部。目前兼任《Journal of Measurement Science and Instrumentation》/《中国测试》编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教育部学位论文以及多省科技厅专家库专家。曾荣获山西省百名优秀女知识分子、师德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至今已培养出68名优秀的全日制硕博研究生,工作在航空航天集团、兵器集团、中电集团、高校等企事业单位。
此次讲座,郝晓剑主要围绕培根铸魂,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质;选树标杆,大力弘扬高尚师德师风;苦练内功,夯实教师教学科研能力;需求导向,创新开展日常教学培训;探索凝练,立足业务开展课题研究;构筑平台,拓宽教师成长发展渠道;完善机制,促进教师潜心教书育人;关爱健康,做好教师身心健康工作等八个方面深刻阐述了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的重要意义,以及教师躬耕教坛,积极落实立德树人核心职责。
首先,郝晓剑用个人经历引入师风师德建设主题,以中北大学的机制体制作为例子展开报告。首先,郝晓剑介绍了中北“四有”好老师队伍建设的师德师风“六个一”、新入职教师“2261”培养与骨干教师“1123”提升三大工程。其中,举例了中北大学博士后“倍增计划”,最美教师评选,教学沙龙等师德师风建设的举措。
其次,郝晓剑详细报告了师德师风建设八大内容——培根铸魂,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质;选树标杆,大力弘扬高尚师德师风;苦练内功,夯实教师教学科研能力;需求导向,创新开展日常教学培训;探索凝练,立足业务开展课题研究;构筑平台,拓宽教师成长发展渠道;完善机制,促进教师潜心教书育人;关爱健康,做好教师身心健康工作。并结合学院实际案例进行深刻阐述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的重要意义。
在报告会中,对于教师能力的提升,郝晓剑提到开展入职宣誓、加强思想教育、组织青年教师座谈、开展科研能力培训、创新教学理念与教学技能提升六大方面的举措。郝晓剑强调,对于高校而言,师德师风建设的最终目的是回归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创新以及国际交流合作的高校五大职能。她从招生方面的把关,到培育人才过程的提升进行详细解释,特别提到师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性。
接着,郝晓剑进行了报告小结。总结为筑牢信仰之基,党建引领修师德、完善制度建设,长效机制塑师风与对标榜样立德,匠心传承铸师魂三个方面。“我们要弘扬教育家精神和科学家精神。要做四有好老师,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仁爱之心与扎实学识。深入理解四个引路人与四个相统一!”
在交流互动环节,林振衡提出“对于中北大学博士后进站这个举措,具体的做法是什么?”郝晓剑详细地回答道:“这个博士后倍增计划是为了帮助博士尽快融入团队。面向海内外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规定在不同学科团队进行研究。在校园可以随时进站。同时,学院对这些博士生也有相应教学科研考核。”针对科研培训的经验,郝晓剑提出老师与企业的深度融合,锻炼能力,引入项目。车艳提出“在做教学成果奖或教改这方面,对于博士生,我们要靠机制、兴趣还是志愿”郝晓剑说:“是靠机制。以我们学院举例,在绩效改革中,我们提出了KPI。在评职称的过程中,要求教授与副教授必须申报教改项目。”针对陈学军针关于产教融合的问题,郝晓剑说:“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与企业打通链条与将产业同学院人才培养工作结合两个方式。”
最后,林振衡做讲座的总结并提出希望:“郝书记在报告中提到的建设师德师风的很多做法及经验值得我们学院学习借鉴。后续也希望两校能够进行更多的交流讨论,共同进步。”此次讲座过程不乏激情和思想共鸣,在热烈的讨论中拉下帷幕。

图为“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积极落实立德树人核心职责”为主题讲座

图为讲座线上参会人员
(新工科产业学院 郭宇红 林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