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学院新闻网讯 为了提高学术水平,促进科研有组织开展,营造良好的学术研究氛围,5月6日上午,新工科产业学院邀请四川大学计算机学院(软件学院、智能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教授赵启军来莆开展学术交流和专题讲座,此次学术交流活动由民营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福建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和莆田市电子信息产业技术研究院共同承办。
赵启军以“行人多粒度特征学习与识别及其在公共安全中的应用”为题面向全校师生开展紫霄学术讲坛,本次讲座由林振衡院长主持,各专业的师生代表参加。
讲座伊始,林振衡首先向参会师生们重点介绍了赵启军的简介和科研成果。据悉,赵启军,四川大学计算机学院(软件学院、智能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赵博士长期从事生物特征识别领域的研究,已在国内外学术会议及期刊上发表论文百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14项和软件著作权2项,出版专著和译著4部,近五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两项、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课题一项以及省部级和企业合作项目四项。赵博士是中国图象图形学学报青年编委,曾担任第11届中国生物特征识别大会(CCBR2016),2018年IEEE身份、安全和行为分析国际会议(ISBA2018)的程序委员会主席,第9届IEEE生物特征识别理论、应用和系统国际会议(BTAS2018)和2021年国际生物特征识别大会(IJCB2021)的人脸识别领域主席等。
此次紫霄学术讲坛,赵启军重点介绍了中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应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完善公共安全体系。由此,赵启军指出行人识别技术赋能公共安全治理,并围绕“行人检测计数和身份识别”话题,从多粒度特征学习与识别的角度,详细介绍深度学习时代相关技术的最新进展。“行人技术有密度回归和人头技术两种典型方法。”赵启军说道,随后他指出,行人技术的主要思路是结合检测计数方法和密度估计方法,利用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实现跨域的知识迁移。“如何利用3D人脸进行无约束人脸识别?”赵启军系统介绍了3D增强法、3D辅助法两种方法,并详细讲解人脸识别系统面临的攻击、基于深度学习的人脸防伪演示系统筹有关于人脸识别的模块知识。
在提问交流互动环节,与会教师代表结合自身在工作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与赵启军进行了深入探讨交流。本次讲座的顺利开展,对提高学院学术科研工作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为新工科产业学院做好人工智能的学习与研究起到了重要指导和促进作用。
图为林振衡主持紫霄学术讲坛
图为赵启军作专题讲座分享
(新工科产业学院 傅歆晔 林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