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产业学院

红绿并重寻生态治理密码知行合一探乡村振兴之路

作者: 时间:2023-07-07 点击数: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大学生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7月6日,莆田学院新工科产业学院新“碳”索、新青有为三下乡社会实践队深入省级文明村、乡村振兴试点示范村常太镇岭下村开展生态治理与乡村振兴实地调研工作,引导大学生对生态治理与乡村振兴有更深刻的领会。

岭下村是革命老区村、省级库区移民综合整治示范村、市级“幸福家园”试点村,位于莆田市城厢区常太镇西南部,东圳湖之畔。这里山清水秀、风景秀美、生态资源丰富、交通便利。“过去村里基础设施落后,旅游配置设施也不完善,几乎没有什么游客,可谓‘藏在深闺人未识’。”岭下村党支部书记陈敏感慨万千,“从前羡慕别人生活在景区,现在我们村就是景区,这里山清水秀、风景秀美、生态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相信以后村子还会变得更美,也希望有更多游客前来观光。”

在陈敏书记的带领下,实践队成员沿着研学之路,来到东圳移民精神展示馆,由“三次奉献”、“移民精神”、“移民之路”等展区串起东圳移民史,翔实的资料、大量的实物和生动的故事,再现艰苦奋斗、团结协作、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东圳精神”。如今,该馆作为党建教育和主题党日活动基地的东圳移民事迹教育点,成了党史学习教育网红“打卡地”,让“两次搬迁三次奉献”的东圳移民事迹成为激励后人的一座不朽丰碑。

据悉,近年来,岭下村党支部大力实施“党建引领、夯基惠民”工程,多方筹措4000多万元资金,以生态环境整治为抓手,全面提升村容村貌,进行河道清淤和整治等工程,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产业,以“新文旅+新田园+生态园”为核心,集“食行游娱学”于一体,打造草地户外露营地、主题摄影基地、团建亲子园等乡野、旅游、文化相结合的“一亩芸”新兴旅游项目,走出独具特色乡村振兴之路,提升村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学生第十一党支部郑峰同学表示,“通过本次实地调研岭下村生态治理与乡村振兴工作,我受益匪浅、收获满满,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学好专业知识本领,为数字赋能生态‘智’理与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据悉,岭下村党支部还引进了18个优良的白肉枇杷品种,按照标准化管理,树立常太枇杷的新标杆,并积极探索延长枇杷产业链、发展枇杷深加工,生产枇杷罐头、枇杷膏、枇杷花茶、枇杷酒等,为推动乡村振兴谋求新动能、新增长点。

图1:图为村党支部书记陈敏带领实践队学生参观学习交流 刘伟摄

图2:图为村党支部书记陈敏带学生参观东圳移民精神展示馆 刘伟摄

图3:图为岭下村观景平台俯瞰图 刘伟摄

图4:图为本次实践队合影留念 刘伟摄


( 刘志煌、黄剑双、朱韩彬)

学院地址:莆田市城厢区学园中街1133号   邮编:351100    院办电话:0594-2689080   书记、院长信箱:ptuxgk@pt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