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产业学院

2023版 物联网工程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作者: 时间:2023-09-20 点击数:

物联网工程应用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23版)

(专业代码:080905)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立足莆田,面向福建,辐射全国,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创新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能在物联网及相关领域从事项目管理、工程设计、软硬件产品研发、运维等工作的高素质工程应用型人才。

学生在毕业五年左右的预期职业能力如下

1.职业素养:具有团队协作意识、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

2.具备物联网系统设计、开发、实施、维护的能力;

3.掌握与物联网技术应用相关的工程、设备基本规律和原理知识;

4.具备在物联网相关领域从事技术开发、系统运行与管理的能力;

5.具有工程实践操作和工程初步设计能力。

二、毕业要求

毕业生在知识、能力与素质方面应达到以下要求:

毕业要求1.工程知识:能够掌握数学、自然科学知识,掌握计算机及信息技术领域的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并将其用于解决物联网应用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

1.1 能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科学的语言工具用于物联网相关工程问题的表述;

1.2 能够将相关知识和现代工程工具用于物联网系统的测试和性能分析。

1.3 能够将相关知识和数学分析方法用于物联网工程问题解决方案的比较与综合。

毕业要求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思考物联网工程与相关技术,并通过文献研究,识别、表达、分析复杂工程问题,掌握问题分析方法,获得有效结论。

2.1 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基础知识、物联网工程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分析和识别物联网工程实际中的关键问题;

2.2 能基于相关科学原理和数学分析方法正确描述较复杂的物联网工程问题;

2.3 具有文献检索、综述和分析的能力,会通过文献研究选择可行的解决方案;

2.4 能运用相关知识,对解决方案进行分析和验证,以获得有效的结论。

毕业要求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掌握面向应用领域的物联网系统开发全周期、全流程的基本方法和技术,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物联网系统、关键算法及应用软件,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环境等制约因素。

3.1 熟悉物联网及其应用相关的工程设计/开发的基本流程与方法,能理解设计目标,会分析影响系统性能的各种因素;

3.2 能够根据设计任务和目标,提出物联网及其应用系统设计方案,并进行相关单元部件的设计,在设计中能体现一定的创新意识;

3.3 能够在课程设计、科技活动及毕业论文(设计)等设计环节中,树立综合考虑经济、社会与文化、健康与安全、伦理与法律、环境与发展等诸多因素的意识。

毕业要求4.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物联网应用领域复杂工程问题按照“调研、设计、归纳”的思路进行研究,独立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4.1 掌握物联网工程相关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方法,理解物联网工程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研究方法;

4.2 能够针对物联网工程问题,通过调研和分析提出解决方案,选择研究路线,能够根据设计方案构建物联网系统。

毕业要求5.使用现代工具: 能够在物联网工程实践中开发、选择与使用合理有效的技术、软硬件及系统资源、现代工程开发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并了解其局限性。

5.1 了解物联网工程专业常用的网络仪器设备、物联网感知、驱动与控制实验装置、物联网应用软硬件开发环境和软件工具等硬件和软件资源,掌握其使用原理和方法,了解各类网络测试工具和相应测试方法的特点和局限性;

5.2 能够针对物联网工程相关问题,选择或开发合适的现代工具和实验方法,对具体研究对象进行分析计算,对设计方案进行实验验证,并能分析存在的局限性。

毕业要求6.工程与社会: 具有追求创新的态度和意识,掌握基本的创新方法,以及综合运用理论和技术手段设计复杂物联网系统的能力;设计过程中能够综合考虑社会、经济、文化、环境、法律、安全、健康、伦理等制约因素。

6.1 了解物联网工程专业相关领域的技术标准体系、知识产权、产业政策和法律法规,理解不同社会文化对工程活动的影响;

6.2 能分析和评价本专业工程实践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的影响,以及这些制约因素对项目实施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并且能采取或设计可行有效的安全机制。

毕业要求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建立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在工程实践中能够关注、理解评价环境保护、社会和谐,以及经济可持续、生态可持续、人类社会可持续的问题。

7.1 具有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知识与意识,能够理解物联网应用对当前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影响与重要性。

7.2 能够针对具体物联网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对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影响进行分析与评价。

毕业要求8.职业规范:具有正确价值观、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对公众安全、健康和福祉,以及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

8.1 有正确价值观,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了解中国国情;

8.2 理解并能在工程实践中自觉遵守诚实公正、诚信守则的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

8.3 理解并能在工程实践中自觉履行对公众的安全、健康和福祉,以及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

毕业要求9.个人和团队: 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具有术团队的构建、运行、协调和负责的能力。

9.1 通过参加跨院系、跨专业的课内外社会实践、公益活动、科技竞赛和工程实践,能与其他学科背景的团队成员有效沟通,合作共事;

9.2 能够在团队中合作开展工作,理解团队工作任务和团队成员的职责,参与团队的组织、协调等工作,能独立完成自己承担的部分内容;

9.3具备团队负责人角色的相关能力,能在多学科团队中组织、协调团队成员开展工作。

毕业要求10.沟通: 能够就物联网工程与应用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具有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的能力。并具备一般的外文科技文献阅读理解能力和外文写作能力,对物联网领域国际前沿有基本了解。能够在跨文化、多学科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0.1 能够在各种教学和实践环节中,针对物联网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与同学、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会以口头、文稿、图表等方式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

10.2 具有物联网工程专业方面的外语文献阅读与文献检索能力,具有一定专业外语写作能力,了解专业领域的国际发展趋势,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基本沟通和交流。

毕业要求11.项目管理: 理解并掌握物联网工程项目或产品的设计和实施的全周期、全流程管理原理及成本、收益等经济分析和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11.1 理解一般工程项目管理与经济决策的基本知识与方法,了解物联网工程相关系统或项目的开放部署及维护全周期、全流程的成本构成,理解其中涉及的管理与经济决策问题。

11.2 能够在实践环节、科技活动以及毕业论文(设计)中,运用工程管理和经济决策方法等多学科知识解决设计开发过程中的相关问题。

毕业要求12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12.1 能够理解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掌握一定的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方法。

12.2 能够在本专业的各种教节中,体现出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意识,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三、学制学位与学分

修业年限:四年;    毕业后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学生毕业应达到最低总学分:173学分。

四、主干学科

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技术

五、核心课程

电子技术、程序设计基础、数据结构与算法、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技术、传感器原理及应用、嵌入式系统、无线传感器网络、物联网识别技术物联网信息安全

六、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电工电子工艺实习、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数据库原理课程设计、传感器原理及应用课程设计、单片机与接口技术课程设计、嵌入式系统课程设计、物联网识别技术课程设计、物联网应用系统课程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设计。

七、课程结构比例表

类别

项目、模块

总学分

总学时

授课学时

课内外实践

学时

学时百分比

必修课

通识必修课

52

924

752

172

38.76%

79.87%

专业基础必修课

41.5

696

536

160

29.19%

专业必修课

15.5

284

176

108

11.91%

选修课

通识选修课

8

128

128

0

5.37%

20.13%

专业方向选修课

6

104

80

24

4.36%

专业任选课

16

248

176

72

10.40%

小计

139

2384

1848

536

100%

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

30

42周

第二课堂

4

 

合计

173

实践环节学分占总学分百分比

56.3

占总学分比例:  32.5%       (认证要求≥30%)

创新创业学分小计

9

必修4学分,选修5学分

人文社会与科学素养课程学分

33.5

占总学分比例:  19.4%       (认证要求≥15%)

数学和自然科学类课程学分

27

占总学分比例:  15.6%       (认证要求≥15%)

专业基础类课程与专业类课程学分

79

占总学分比例:  45.6%       (认证要求≥30%)

:实践环节学分占总学分百分比=(课内外实践学时/24+集中性实践教学学分+第二课堂学分4)/总学分

八、集中性实践教学计划表

实践模块

序号

课程

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各学期周数分配表

备注

1

2

3

4

5

6

7

8

其他模块

1

511300210

军训

1

3

 

 

 

 

 

 

 

 

2

511300410

生产劳动

1

按学期值周安排执行

 

实习教学

模块

3

511503810

电工电子工艺实习

1

1

 

 

 

 

 

 

 

工程

4

512904710

工程认识实习

1

 

1

 

 

 

 

 

 

新工

5

512901240

毕业实习

4

 

 

 

 

 

 

4

4

校企

实训模块

6

512700810

工程实训D

1

 

 

 

1

 

 

 

 

新工

课程设计

模块

7

512906210

程序设计课程设计

1

 

1

 

 

 

 

 

 

新工

8

511511410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1)

1

 

 

1

 

 

 

 

 

工程

9

511511510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2)

1

 

 

 

1

 

 

 

 

工程

10

512901920

单片机与接口技术课程设计

2

 

 

 

2

 

 

 

 

新工

11

512906310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课程设计

1

 

 

 

 

1

 

 

 

新工

12

512904410

数据库原理课程设计

1

 

 

 

 

 

1

 

 

新工

13

512902410

嵌入式系统课程设计

1

 

 

 

 

 

1

 

 

新工

14

512906410

物联网识别技术课程设计

1

 

 

 

 

 

1

 

 

新工

15

512903320

物联网应用系统课程设计

2

 

 

 

 

 

 

2

 

校企

毕业综合训练模块

16

512901100

毕业论文设计

10

 

 

 

 

 

 

2

14

新工

合计

30

4

2

1

4

1

3

8

18

 

九、教学时间总体安排表

学年

学期

课堂教学

集中性实践

教学周数

军训

运动会

入学教育与毕业教育

机动周

学期周数

备注

授课

周数

考试周数

1

13

1.5

1

3

0.5

0.5

0.5

20

 

2

16

1.5

2

 

 

 

0.5

20

 

3

16

1.5

1

 

0.5

 

1

20

 

4

14

1.5

4

 

 

 

0.5

20

 

5

17

1.5

1

 

0.5

 

0

20

 

6

15

1.5

3

 

 

 

0.5

20

 

7

6

1.5

10

 

0.5

 

2

20

 

8

0

0

16

 

 

0.5

5.5

18

 

十、毕业要求支撑目标的矩阵表

         

培养

目标

 

毕业

要求

 

1.具备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具有人文、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和敬业精神。

 

2.具备与物联网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物联网行业所需的专业知识。

 

3.具有创新创业意识,持续学习和团队合作能力,具有较强工程实践能力。

 

4.具备物联网系统设计、开发、实施、维护的基本技能,具有一定工程经验。能在物联网相关领域从事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系统运行与维护等工程应用方面的工作。

1.工程知识

 

P

 

P

2.问题分析

 

P

 

P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

 

P

 

P

4.研究

 

P

P

 

5.使用现代工具

 

P

P

 

6.工程与社会

P

 

 

P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P

 

 

P

8.职业规范

P

 

 

P

9.个人和团队

P

 

 

P

10.沟通

P

 

P

 

11.项目管理

 

 

P

P

12.终身学习

 

P

P

 


十一、毕业要求指标点与课程的支撑关系矩阵表

        毕业要求

课程

G1工程知识

G2问题分析

G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

G4科学研究

G5使用现代工具

G6工程与社会

G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G8职业规范

G9个人和团队

G10表达与沟通

G11项目管理

G12终身学习

思想道德与法治

 

 

 

 

 

M

 

M

 

 

 

L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L

 

L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M

 

L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M

M

M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

 

 

 

 

 

M

 

M

 

 

 

 

军事理论

 

 

 

 

 

L

 

 

L

 

 

 

形势与政策

 

 

 

 

 

L

L

 

 

 

 

 

大学英语

 

 

 

 

 

 

 

 

 

M

 

 

体育

 

 

 

 

 

 

 

 

M

L

 

 

职业生涯规划

 

 

 

 

 

 

 

M

L

 

 

L

就业指导

 

 

 

 

 

 

 

M

L

 

 

L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L

 

H

 

 

 

 

创新与创业基础

 

 

 

 

 

 

L

L

M

 

 

 

高等数学A

H

M

 

 

 

 

 

 

 

 

 

 

线性代数B

H

M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B

H

M

 

 

 

 

 

 

 

 

 

 

大学物理B

M

 

 

 

 

 

 

 

 

 

 

 

大学物理实验C

M

 

 

 

 

 

 

 

 

 

 

 

现代企业管理

 

 

 

 

 

 

L

 

L

 

H

 

经济管理类

 

 

 

 

 

 

 

 

M

L

H

 

人文社科类

 

 

 

 

 

L

L

 

 

L

 

 

艺术类

 

 

 

 

 

L

 

 

L

L

 

 

五大五培课程群

 

 

 

 

 

L

 

 

 

L

 

 

专业导论

M

L

 

 

 

L

 

 

 

 

 

 

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

M

 

 

L

 

L

 

 

 

 

 

 

程序设计基础

M

 

M

 

H

 

 

 

 

 

 

 

电路基础

M

 

H

 

 

L

 

 

 

 

 

 

数字电子技术

M

 

H

 

 

L

 

 

 

 

 

 

模拟电子技术

M

 

H

 

 

L

 

 

 

 

 

 

计算机组成原理

 

 

L

 

M

 

 

 

 

 

 

 

数据结构与算法

 

H

 

H

L

 

 

 

 

 

 

 

操作系统

 

H

M

L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

 

 

M

 

H

L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技术

H

 

M

 

M

 

 

 

 

 

 

 

软件工程

M

 

H

 

 

M

 

 

 

 

 

 

物联网工程概论

M

 

L

 

 

H

 

 

 

 

 

 

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

L

 

H

 

M

 

 

 

 

 

 

 

物联网识别技术

H

L

 

 

M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

H

 

M

 

 

M

 

 

 

 

 

 

无线传感器网络

H

 

M

 

 

M

 

 

 

 

 

 

嵌入式系统

L

 

H

 

 

M

 

 

 

 

 

 

物联网信息安全

 

L

L

 

 

H

 

 

 

 

M

 

文献检索

 

 

 

L

M

 

 

 

M

 

 

L

创新工程实践(慕课)

 

 

M

M

L

 

 

 

 

 

 

 

学科交叉前沿讲座

L

 

 

M

 

 

M

 

 

 

 

 

产业发展前沿讲座

L

 

 

M

 

M

 

 

 

 

 

 

军训

 

 

 

 

 

L

 

 

H

H

 

 

生产劳动

 

 

 

 

 

M

 

L

M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

 

H

M

 

M

 

 

 

 

 

 

 

程序设计课程设计

 

L

 

 

M

 

 

 

 

 

 

 

数据库原理课程设计

 

L

M

 

 

 

 

 

 

 

 

 

单片机与接口技术课程设计

 

L

M

 

H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课程设计

 

L

H

 

 

M

 

 

 

 

 

 

嵌入式系统课程设计

 

 

H

 

H

 

 

 

 

 

 

 

物联网识别技术课程设计

 

L

M

 

 

 

 

 

 

 

 

 

物联网应用系统课程设计

 

M

H

 

 

 

 

 

 

 

 

 

工程认识实习

L

 

M

 

 

M

 

 

 

 

 

 

电工电子工艺实习

 

L

 

 

H

M

 

 

 

 

 

 

工程实训D

H

 

 

 

M

H

 

 

 

 

 

 

IOT产教融合实训

 

M

H

 

 

L

 

 

 

 

 

 

毕业实习

 

M

H

 

 

 

 

H

 

 

 

 

IOT创新实践

 

H

M

 

L

H

 

 

 

 

 

 

毕业论文设计

 

M

H

 

 

L

 

 

 

M

 

 


、教学进程表

1 课程教学

课程类别

课程

编号

课程名称

标识符

 

 

各学期授课周数、周学时

开课

单位

 

授课

实验

上机

实训

课外

 

 

 

 

 

 

 

 

通识

必修课

 

111000530

思想道德与法治

 

 

3

48

48

 

 

 

 

 

3

 

 

 

 

 

 

马院

11100153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3

48

32

 

 

 

16

2

 

 

 

 

 

 

 

马院

11100083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3

48

48

 

 

 

 

 

 

3

 

 

 

 

 

马院

111001650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3

48

32

 

 

 

16

 

 

 

4

 

 

 

 

马院

111000661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

 

 

3

48

48

 

 

 

 

 

 

 

4

 

 

 

 

马院

111000920

军事理论

 

 

2

36

16

 

 

 

20

 

 

1

 

 

 

 

 

马院

111001020

形势与政策

 

 

2

64

64

 

 

 

 

0.5

0.5

0.5

0.5

0.5

0.5

0.5

0.5

马院

111300810

国家安全教育

 

 

1

16

16

 

 

 

 

 

 

 

1

 

 

 

 

行政

110200940

大学英语(一)

 

 

3.5

56

56

 

 

 

 

3.5

 

 

 

 

 

 

 

外语

110200240

大学英语(二)

 

 

4

64

64

 

 

 

 

 

4

 

 

 

 

 

 

外语

110200320

大学英语(三)

 

 

2

32

32

 

 

 

 

 

 

2

 

 

 

 

 

外语

110810210

体育(一)

 

 

1

24

 

 

 

24

 

2

 

 

 

 

 

 

 

体育

110810310

体育(二)

 

 

1

32

 

 

 

32

 

 

2

 

 

 

 

 

 

体育

110810405

体育(三)

 

 

0.5

32

 

 

 

32

 

 

 

2

 

 

 

 

 

体育

110810505

体育(四)

 

 

0.5

32

 

 

 

32

 

 

 

 

2

 

 

 

 

体育

110810605

体育(五)

 

 

0.5

 

 

 

 

 

 

 

 

 

 

 

 

 

体育

110810705

体育(六)

 

 

0.5

 

 

 

 

 

 

 

 

 

 

 

 

 

体育

112900105

职业生涯规划

 

 

0.5

8

8

 

 

 

 

0.5

 

 

 

 

 

 

 

新工

112900210

就业指导

 

 

1

16

16

 

 

 

 

 

 

 

 

1

 

 

 

马院

111300720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2

32

32

 

 

 

 

2

 

 

 

 

 

 

 

学生处

110400250

高等数学A(一)

 

 

5

80

80

 

 

 

 

6

 

 

 

 

 

 

 

数学

110400340

高等数学A(二)

 

 

4

64

64

 

 

 

 

 

4

 

 

 

 

 

 

数学

110400920

线性代数B

 

 

2

32

32

 

 

 

 

 

2

 

 

 

 

 

 

数学

110401220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B

 

 

2

32

32

 

 

 

 

 

 

 

2

 

 

 

 

数学

111300920

创新与创业基础

C

 

2

32

32

 

 

 

 

 

2

 

 

 

 

 

 

三创

通识必修课小计

 

 

52

924

752

0

0

120

52

16.5

17.5

8.5

13.5

1.5

0.5

0.5

0.5

 

通识

选修课

 

经济管理类

 

 

2

32

32

 

 

 

 

 

 

 

 

 

 

 

 

 

 

人文社科类

 

 

2

32

32

 

 

 

 

 

 

 

 

 

 

 

 

 

 

艺术类

 

 

2

32

32

 

 

 

 

 

 

 

 

 

 

 

 

 

 

五大五培课程群

 

 

2

32

32

 

 

 

 

 

 

 

 

 

 

 

 

 

通识选修课小计

 

 

8

128

128

 

 

 

 

 

 

 

 

 

 

 

 

 


 续上表:

课程类别

课程

编号

课程名称

标识符

 

各学期授课周数、周学时

开课

单位

 

授课

实验

上机

实训

课外

 

 

 

 

 

 

 

 

  

专业

学科

基础必修

312900705

专业导论

 

0.5

8

8

 

 

 

 

0.5

 

 

 

 

 

 

 

新工

312903740

程序设计基础

4

76

40

 

36

 

 

4

 

 

 

 

 

 

 

新工

311531535

电路基础

 

3.5

56

48

8

 

 

 

 

3.5

 

 

 

 

 

 

机电

311500340

大学物理B

 

4

64

64

 

 

 

 

 

4

 

 

 

 

 

 

机电

312700210

大学物理实验C

 

1

16

 

16

 

 

 

 

1

 

 

 

 

 

 

工程

310406120

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

 

2

32

32

 

 

 

 

 

 

2

 

 

 

 

 

数学

311502530

模拟电子技术

3

48

40

8

 

 

 

 

 

3

 

 

 

 

 

机电

311502630

数字电子技术

3

48

40

8

 

 

 

 

 

3

 

 

 

 

 

机电

312904435

计算机组成原理

 

3.5

60

48

12

 

 

 

 

 

3.5

 

 

 

 

 

新工

312904240

数据结构与算法

4

72

48

 

24

 

 

 

 

4

 

 

 

 

 

新工

312905030

操作系统

 

3

52

40

 

12

 

 

 

 

 

3

 

 

 

 

新工

312902815

物联网工程概论

 

1.5

24

24

 

 

 

 

 

 

 

1.5

 

 

 

 

新工

312904725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技术

3

52

40

12

 

 

 

 

 

 

3

 

 

 

 

新工

312905420

软件工程

 

2

36

24

 

12

 

 

 

 

 

 

2

 

 

 

校企

312904830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

 

 3

52

40

 

12

 

 

 

 

 

 

3

 

 

 

新工

312902405

实验室安全

 

0.5

 

 

 

 

 

 

0.5

 

 

 

 

 

 

 

新工

专业基础必修课小计

 

41.5

696

536

64

96

0

0

5

8.5

15.5

7.5

5

0

0

0

 

专业必修课

412906330

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3

56

32

24

 

 

 

 

 

 

3

 

 

 

 

新工

412906425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

2.5

44

32

12

 

 

 

 

 

 

2.5

 

 

 

 

新工

412906925

物联网识别技术

2.5

44

32

12

 

 

 

 

 

 

 

2.5

 

 

 

新工

412907025

嵌入式系统

2.5

48

24

24

 

 

 

 

 

 

 

2.5

 

 

 

校企

412907925

无线传感器网络

2.5

48

24

24

 

 

 

 

 

 

 

 

2.5

 

 

校企

412908025

物联网信息安全

2.5

44

32

 

12

 

 

 

 

 

 

 

2.5

 

 

校企

 

 

 

 

 

 

 

 

 

 

 

 

 

 

 

 

 

 

 

 

 

 

 

 

 

 

 

 

 

 

 

 

 

 

 

 

 

 

 

 

 

 

 

 

 

 

 

 

 

 

 

 

 

 

 

 

 

 

 

 

 

 

 

 

 

 

 

 

 

 

 

 

 

 

 

 

 

 

 

 

 

 

 

 

 

 

 

 

 

 

 

 

 

 

 

 

 

 

 

 

 

 

 

 

 

 

 

 

 

 

 

 

 

 

专业必修课小计

 

15.5

284

176

96

12

0

0

0

0

0

5.5

5

5

0

0

 


续上表:

专业选修课

课程

编号

课程名称

标识符

 

各学期授课周数、周学时

开课

单位

 

授课

实验

上机

实训

课外

 

 

 

 

 

 

 

 

422913620

智能制造方向

智能制造导论

 

2

32

32

 

 

 

 

 

 

 

 

2

 

 

 

新工

422920820

工业控制网络

 

2

36

24

12

 

 

 

 

 

 

 

 

2

 

 

新工

422914320

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

X 

2

36

24

12

 

 

 

 

 

 

 

 

2

 

 

新工

422912920

智慧城市方向

智慧城市概论

 

2

32

32

 

 

 

 

 

 

 

 

2

 

 

 

新工

422914420

智能建筑

 

2

36

24

 

12

 

 

 

 

 

 

 

2

 

 

新工

422911520

社区安防系统

 

 

2

36

24

 

12

 

 

 

 

 

 

 

2

 

 

新工

小计

 

6

104

80

24

 

 

 

 

 

 

2

4

 

 

 

 

以上2个方向中至少选修1个

422921720

物联网接入技术

 

2

40

16

24

 

 

 

 

 

 

2

 

 

 

 

新工

422910830

Python程序设计

 

3

56

32

 

24

 

 

 

 

 

3

 

 

 

 

新工

422922320

MATLAB仿真技术

 

2

36

24

 

12

 

 

 

 

 

 

2

 

 

 

新工

422904320

人工智能基础

 

2

32

32

 

 

 

 

 

 

 

 

2

 

 

 

新工

422922420

物联网定位技术

 

2

36

24

 

12

 

 

 

 

 

 

2

 

 

 

新工

422906610

专业英语

 

1

16

16

 

 

 

 

 

 

 

 

1

 

 

 

新工

422912025

图像处理与机器视觉

 

2.5

44

32

12

 

 

 

 

 

 

 

2.5

 

 

 

新工

422912110

Python高阶数据分析

 

1

20

8

12

 

 

 

 

 

 

 

1

 

 

 

新工

422922520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2

40

16

24

 

 

 

 

 

 

 

2

 

 

 

新工

420530220

市场营销

 

2

32

32

 

 

 

 

 

 

 

 

2

 

 

 

商院

422915020

物联网操作系统

 

2

40

16

24

 

 

 

 

 

 

 

 

2

 

 

新工

422905320

物联网控制原理与技术

H

2

32

32

 

 

 

 

 

 

 

 

 

2

 

 

校企

422914710

文献检索与科技论文写作

 

1

20

8

 

12

 

 

 

 

 

 

 

1

 

 

新工

422914820

大数据应用技术

 

2

36

24

 

12

 

 

 

 

 

 

 

2

 

 

新工

422914920

机器学习基础

 

2

36

24

 

12

 

 

 

 

 

 

 

2

 

 

新工

422923120

移动应用开发

 

2

40

16

24

 

 

 

 

 

 

 

 

2

 

 

新工

422923220

物联网云平台应用

 

2

40

16

24

 

 

 

 

 

 

 

 

2

 

 

新工

422917915

现代企业管理

H

1.5

24

24

 

 

 

 

 

 

 

 

 

1.5

 

 

校企

421901610

工程伦理

 

1

16

16

 

 

 

 

 

 

 

 

 

1

 

 

管院

422910030

创新工程实践(慕课)

C

3

48

 

 

 

 

48

 

 

 

 

 

 

 

 

学生

422901810

学科交叉前沿讲座    

H

1

16

 

 

 

 

16

 

 

 

 

 

 

 

 

校企

422900510

产业发展前沿讲座    

H

1

16

 

 

 

 

16

 

 

 

 

 

 

 

 

校企

专业(最低)选修课小计

 

22

352

256

96

 

 

0

0

0

5

9

8

0

0

 

合计

 

139

2384

1848

536

21.5

26

24

31.5

20.5

13.5

0.5

0.5

 

注:课程标识符:校企合作开发课程H,三创类课程C,核心课程为★,四新类课程X

 


2 集中实践教学计划表

实践

类型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标识符

学分

周数

各学期周数分配表

开课

单位

通识教育实践

511300210

军训

 

1

3

3

 

 

 

 

 

 

 

 

511300410

生产劳动

 

1

1

按学期值周安排执行

 

课程设计和综合实验

512906210

程序设计课程设计

 

1

1

 

1

 

 

 

 

 

 

新工

511511410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1)

 

1

1

 

 

1

 

 

 

 

 

工程

511511510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2)

 

1

1

 

 

 

1

 

 

 

 

工程

512901920

单片机与接口技术课程设计

H

2

2

 

 

 

2

 

 

 

 

新工

512906310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课程设计

 

1

1

 

 

 

 

1

 

 

 

新工

512904410

数据库原理课程设计

 

1

1

 

 

 

 

 

1

 

 

新工

512902410

嵌入式系统课程设计

 

1

1

 

 

 

 

 

1

 

 

新工

512906410

物联网识别技术课程设计

 

1

1

 

 

 

 

 

1

 

 

新工

512903320

物联网应用系统课程设计

H

2

2

 

 

 

 

 

 

2

 

校企

实习和实训

511503810

电工电子工艺实习

 

1

1

1

 

 

 

 

 

 

 

工程

512904710

工程认识实习

 

1

1

 

1

 

 

 

 

 

 

新工

512700810

工程实训D

 

1

1

 

 

 

1

 

 

 

 

新工

512901240

毕业实习

H

4

8

 

 

 

 

 

 

4

4

校企

毕业设计

512901100

毕业论文(设计)

 

10

16

 

 

 

 

 

 

2

14

新工

合计

 

30

42

4

2

1

4

1

3

8

18

 

 

十三、其它说明

1. 本专业将学生的创新创业创造意识和能力的培养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除在通识教育课《创业与创新基础》、《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等课程中教授相关知识外,同时设置了《创新工程实践》、《学科交叉前沿讲座》、《产业发展前沿讲座》等专业选修课程,另外还在第二课堂中要求至少完成1学分的三创实践内容,通过限选的方式保证学生达到三创教育学分要求。这些教学环节将根据物联网工程技术和相关产业发展,以及物联网工程应用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安排教学内容,形式包括学术讲座、技术培训、作品设计和制作、参加竞赛等。此外,在专业课教学及其他实习实训环节也要求教师根据具体教学内容,进行三创方面的教育。

2. 物联网工程专业是学校2016年新创办的专业,面向物联网工程相关研究、开发和应用领域,培养能够掌握面向应用领域的物联网系统开发全周期、全流程的基本方法和技术,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物联网系统、关键算法及应用软件的应用型人才。

物联网作为新一代的信息革命,其理论、方法、技术和应用发展迅速,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按照新工科人才培养的理念和卓越工程师培养的要求,专业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与华为公司、中软国际、东软教育科技等企业进行多次沟通和交流,就专业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体系进行了较深入讨论,基本明确了校企共同开发的课程和实习实训环节,并就如何实施培养过程以及学院和企业如何对这些课程及教学环节进行考核和质量评估有了初步方案,对共建校内、校外实训基地形成初步意向。

3. “新工科”是产业发展变革而成长出一些新兴的工科领域以及产业发展对现有工科提出新要求的双重背景下应势而生。与老工科相比,“新工科”更强调学科的实用性、交叉性与综合性。物联网工程是实现物物相连、智慧生活的万亿级别产业,是实现智慧城市和智慧地球的关键,智能化正在逐渐进入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物联网工程专业是莆田市人民政府、莆田学院、信息技术新工科产学研联盟于2019年共同建设的“新工科产业学院”专业之一。专业核心定位和长期发展愿景,是要尽早达到“新工科”领域的一流办学水平,大力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新工科”专业能力、就业能力和职业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专业按照新模式、新机制、新路径的原则,实行多主体共建共管。本专业积极对接行业、企业人才需求,借助华为、百度、腾讯、中软国际等企业资源,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和工作能力,打造学生的专业能力、就业能力和职业能力。专业人才培养特点一是按新工科建设,专业课程将讲授物联网领域前沿技术和应用案例;二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深度融合,将安排大量有企业深度参与的实验、课程设计、实训、实习、毕业综合训练等实践性教学环节;三是与企业联合培养,为合格的毕业生提供前置型双向选择就业服务。


十四、

附:课程拓扑图





学院地址:莆田市城厢区学园中街1133号   邮编:351100    院办电话:0594-2689080   书记、院长信箱:ptuxgk@pt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