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工程应用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23版)
(专业代码:080902)
一、培养目标
立足莆田,面向福建,辐射全国,服务于地方经济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需要,培养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以及人文素养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掌握数学和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系统掌握计算机科学基础理论、计算机软/硬件系统及软件工程应用技术和方法;具备良好的沟通、团队协作、工程素养和自主终身学习能力;具备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软件系统开发和管理能力;能综合应用先进的软件工程方法、技术和工具解决复杂的软件工程问题,构造复杂系统软件;能够在IT企业或各行业的信息化部门从事复杂软件系统分析、设计、开发、测试、运维、管理和服务支持等工作,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工程型和应用型专门人才。
学生毕业五年左右,预期达到以下职业能力:
G1 人文素养与职业道德:具备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素养、职业道德和国际视野,在工作中能体现社会责任感、安全、环保及可持续发展意识,积极服务国家与社会;
G2 专业素养:具备较扎实的数理基础,良好的科学素养,系统的专业知识和相关应用领域知识,掌握软件工程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方法;
G3 专业技能:具备较强的工程实践技能和技术开发能力,具有解决软件工程相关领域的复杂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能从事软件工程相关领域系统分析、设计、开发、实施、运维、营销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G4 沟通协调和终身学习能力:具备科学思维方法、团队协作精神、组织沟通能力、多学科交叉融合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富有创新精神;
G5 未来发展与定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软件产业的发展,熟悉软件工程专业技术标准和政策法规,对自身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有较为清晰的认识,具备较丰富的工程项目设计、开发和管理以及市场营销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形成处于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领头人的态势。
二、毕业要求
毕业生在知识、能力与素质方面应达到以下要求:
毕业要求R1 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
R1.1 能系统理解数学、自然科学、计算、工程科学理论基础并用于本专业领域工程问题的表述;
R1.2 具有本专业领域需要的数据分析能力,能针对具体的对象建立数学模型并利用计算机求解;
R1.3 能够将相关工程专业知识和数学分析方法用于推演、分析专业工程问题;
R1.4 能够利用系统思维的能力,将工程知识用于专业工程问题解决方案的比较与综合,并体现本专业领域先进的技术。
毕业要求R2 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R2.1 能运用相关科学原理,识别和判断复杂工程问题的关键环节;
R2.2 能基于相关科学原理和数学模型方法正确表达复杂工程问题;
R2.3 能认识到解决问题有多种方案可选择,会通过文献研究寻求可替代的解决方案;
R2.4 能运用基本原理,借助文献研究,并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工程活动过程的影响因素,获得有效结论。
毕业要求R3 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单元(部件)或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R3.1 掌握工程设计和产品开发全周期、全流程的设计/开发方法和技术,了解影响设计目标和技术方案的各种因素;
R3.2 能够针对特定需求,完成单元(部件)的设计;
R3.3 能够进行系统或工艺流程设计,在设计中体现创新意识;
R3.4 在设计中能够考虑公共健康与安全、节能减排与环境保护、法律与伦理,以及社会与文化等制约因素。
毕业要求R4 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R4.1 能够基于科学原理,通过文献研究或相关方法,调研和分析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
R4.2 能够根据对象特征,选择研究路线,设计实验方案;
R4.3 能够根据实验方案构建实验系统,安全地开展实验,正确地采集实验数据;
R4.4 能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毕业要求R5 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R5.1 了解专业常用的现代仪器、信息技术工具、工程工具和模拟软件的使用原理和方法,并理解其局限性;
R5.2 能够选择与使用恰当的仪器、信息资源、工程工具和专业模拟软件,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分析、计算与设计;
R5.3 能够针对具体的工程问题对象,通过组合、选配、改进、二次开发等方式创造性地使用现代工具进行模拟和预测,满足特定需求,并能够分析其局限性。
毕业要求R6 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R6.1 了解专业相关领域的技术标准体系、知识产权、产业政策和法律法规,理解不同社会文化对工程活动的影响;
R6.2 能分析和评价专业工程实践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的影响,以及这些制约因素对项目实施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毕业要求R7 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R7.1 知晓和理解“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17”;
R7.2 能够站在环境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思考专业工程实践的可持续性,评价产品周期中可能对人类和环境造成的损害和隐患。
毕业要求R8 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R8.1 有正确价值观,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了解中国国情;
R8.2 恪守工程伦理、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尊重相关国家和国际通行的法律法规;
R8.3 在工程实践中,能自觉履行工程师对公众的安全、健康和福祉社会责任,理解和包容多元化的社会需求。
毕业要求R9 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R9.1 能够在多学科、多样性、多形式(面对面、远程互动)的团队中与其他团队成员进行有效地、包容性地沟通与合作;
R9.2 能够在团队中独立承担任务,合作开展工作,完成工程实践任务;
R9.3 能够组织、协调和指挥团队开展工作。
毕业要求R10 沟通:能够就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R10.1 能就专业问题,以口头、文稿、图表等方式,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回应质疑,理解并包容与业界同行和社会公众交流的差异性;
R10.2 了解专业领域的国际发展趋势、研究热点,理解和尊重世界不同语言、文化的差异性和多样性;
R10.3 具备跨文化交流的语言和书面表达能力,能就专业问题,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基本沟通和交流。
毕业要求R11 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R11.1 掌握工程项目中涉及的管理与经济决策方法;
R11.2 了解工程及产品全周期、全流程的成本构成,理解其中涉及的工程管理与经济决策问题;
R11.3 能在多学科环境下(包括模拟环境),在设计开发解决方案的过程中,运用工程管理与经济决策方法。
毕业要求R12 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R12.1 能在最广泛的技术变革背景下,认识到自主和终身学习的必要性;
R12.2 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包括对技术问题的理解能力、归纳总结的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能力;
R12.3 能接受和应对新技术、新事物和新问题带来的挑战。
三、学制学位与学分
修业年限:四年;
毕业后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毕业应达到最低总学分:170学分。
四、主干学科
计算学科
五、核心课程
Java程序设计、数据结构与算法、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技术、Linux系统与应用、软件体系结构与设计、软件质量保证与测试、软件项目管理、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软件工程。
六、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程序设计课程设计、Java程序设计课程设计、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数据库原理课程设计、软件工程课程设计、软件/云计算系统实训、软件/云计算技术综合设计、电工电子工艺实习、工程认识实习、工程实训、毕业实习、毕业综合训练。
七、课程结构比例表
类别 | 项目、模块 | 总学分 | 总学时 | 授课学时 | 课内外实践学时 | 学时百分比 |
必修课 | 通识必修课 | 60.5 | 1068 | 856 | 212 | 44.80% | 77.85% |
专业基础必修课 | 34.5 | 612 | 432 | 180 | 25.67% |
专业必修课 | 9.5 | 176 | 104 | 72 | 7.38% |
选修课 | 专业方向选修课 | 13.5 | 256 | 136 | 120 | 10.74% | 22.15% |
专业任选课 | 8 | 160 | 64 | 96 | 6.71% |
通识选修课 | 8 | 112 | 112 | 0 | 4.70% |
小计 | 134 | 2384 | 1704 | 680 | 100% |
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 | 32 | 51周 |
第二课堂学分 | 4 | |
合计 | 170 |
实践环节学分占总学分百分比 | 60.5学分,占总学分比例:35.59% (认证要求≥20%,学校要求≥35%) |
创新创业学分小计 | 6 | 通识必修2分,第二课堂三创讲座1分,专业创新实践3分 |
人文社会与科学素养课程学分 | 33.5 | 占总学分比例:19.71% | (认证要求≥15%) |
数学和自然科学类课程学分 | 25.5 | 占总学分比例:15.00% | (认证要求≥15%) |
学科专业课程学分 | 70.5 | 占总学分比例:41.47% | (认证要求≥30%) |
注:实践环节学分占总学分百分比=(课内外实践学时/16+集中性实践教学学分+第二课堂学分4)/总学分
八、集中性实践教学计划表
实践模块 | 序号 | 课程 编号 | 课程名称 | 学分 | 各学期周数分配表 | 备注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其他模块 | 1 | 511300210 | 军训 | 1 | 2 | | | | | | | | |
2 | 511300410 | 生产劳动 | 1 | 按学期值周安排执行 | |
实习教学 模块 | 3 | 512904710 | 工程认识实习 | 1 | 1 | | | | | | | | 校企 |
4 | 511503810 | 电工电子工艺实习 | 1 | 1 | | | | | | | | 工程 |
5 | 512908980 | 毕业实习 | 8 | | | | | | | 12 | 4 | 校企 |
实训模块 | 6 | 512907440 | 工程化项目训练与开发创新实践 | 3 | | | | | | 4 | | | 校企 |
7 | 512908120 512907320 | 软件系统实训(软开方向) 云计算系统实训(运维方向) | 1 | | | | | 2 | | | | 校企 |
1 | | | | | 2 | | | | 校企 |
8 | 512908240 512908340 | 软件技术综合设计(软开方向) 云计算技术综合设计(运维方向) | 3 | | | | | | | 4 | | 校企 |
3 | | | | | | | 4 | | 校企 |
| 9 | 512700810 | 工程实训D | 1 | | | | | 1 | | | | 工程 |
课程设计 模块 | 10 | 512909110 | 程序设计课程设计 | 1 | | 1 | | | | | | | 新工 |
11 | 512904610 | Java程序设计课程设计 | 1 | | | | 1 | | | | | 新工 |
12 | 512900510 |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 | 1 | | | 1 | | | | | | 新工 |
13 | 512900710 | 数据库原理课程设计 | 1 | | | 1 | | | | | | 新工 |
14 | 512902710 | 软件工程课程设计 | 1 | | | | | 1 | | | | 新工 |
毕业综合训练模块 | 15 | 512908470 | 毕业综合训练 | 7 | | | | | | | 4 | 10 | 校企 |
合计 | 32 | | | | | | | | | |
九、教学时间总体安排表
学年 | 学期 | 课堂教学 | 集中性实践教学周数 | 军训 | 运 动 会 | 入学教育与毕业教育 | 机 动 周 | 学期 周数 | 备注 |
授课 周数 | 考试 周数 |
一 | 1 | 13.5 | 1.5 | 1 | 2 | 0.5 | 0.5 | 2 | 20 | |
2 | 16 | 1.5 | 2 | | | | 0.5 | 20 | |
二 | 3 | 16 | 1.5 | 2 | | 0.5 | | 1 | 20 | |
4 | 16 | 1.5 | 1 | | | | 0.5 | 20 | |
三 | 5 | 16 | 1.5 | 2 | | 0.5 | | 1 | 20 | |
6 | 16 | 1.5 | 4 | | | | 0.5 | 20 | |
四 | 7 | 0 | 1.5 | 18 | | 0.5 | | 1 | 20 | |
8 | 0 | 0 | 16 | | | 0.5 | 5.5 | 18 | |
注:( )代表在寒暑假内开展的周数
十、毕业要求支撑培养目标的矩阵表
培养目标 毕业要求 | G1 人文素养与职业道德:具备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素养、职业道德和国际视野,在工作中能体现社会责任感、安全、环保及可持续发展意识,积极服务国家与社会; | G2 专业素养:具备扎实的数理基础,良好的科学素养,系统的专业知识和相关应用领域知识,掌握软件工程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方法; | G3 专业技能:具备较强的工程实践技能和技术开发能力,具有解决软件工程相关领域的复杂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能从事软件工程相关领域系统分析、设计、开发、实施、运维、营销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 G4 沟通协调和终身学习能力:具备科学思维方法、团队协作精神、组织沟通能力、多学科交叉融合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富有创新精神; | G5 未来发展与定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软件产业的发展,熟悉软件工程专业技术标准和政策法规,对自身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有较为清晰的认识,具备较丰富的工程项目设计、开发和管理以及市场营销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形成处于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领头人的态势。 |
R1 工程知识 | | P | P | | |
R2 问题分析 | | P | P | | P |
R3 设计/开发解决方案 | | P | P | | P |
R4 研究 | | P | P | P | |
R5 使用现代工具 | | P | P | | |
R6 工程与社会 | P | | | P | |
R7 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 P | | | | P |
R8 职业规范 | P | | | P | P |
R9 个人和团队 | P | | | P | P |
R10 沟通 | P | | | P | P |
R11 项目管理 | | | P | P | P |
R12 终身学习 | | | P | P | P |
2、主要课程先修逻辑关系
课程名称 | 选修课程 |
高等数学F(一) | 无 |
高等数学F(二) | 高等数学F(一) |
线性代数C | 无 |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C | 高等数学F(一)、高等数学F(二) |
计算机系统基础 | 无 |
程序设计基础 | 无 |
大学物理B(一) | 高等数学F(一) |
大学物理B(二) | 高等数学F(一)、高等数学F(二)、大学物理B(一) |
Java程序设计 | 程序设计基础(含课程设计) |
数据结构与算法 | 程序设计基础(含课程设计)、程序设计与问题求解训练 |
数字逻辑 | 无 |
计算机组成原理 | 计算机系统基础、数字逻辑 |
操作系统 | 计算机系统基础、数据结构 |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 | 程序设计基础(含课程设计)、Java程序设计(含课程设计)、离散数学、数据结构与算法 |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技术 | 程序设计基础(含课程设计)、计算机系统基础 |
软件设计与体系结构 | 软件工程(含课程设计)、Java程序设计(含课程设计) |
软件质量保证与测试 | 程序设计基础(含课程设计)、Java程序设计(含课程设计)、软件工程(含课程设计) |
软件项目管理 | 程序设计基础(含课程设计)、Java程序设计(含课程设计)、软件工程(含课程设计) |
Linux系统与应用 | 计算机系统基础、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技术、操作系统 |
程序设计与问题求解训练 | 程序设计基础(含课程设计) |
Python程序设计基础 | 程序设计基础(含课程设计)、Java程序设计(含课程设计) |
Web前端开发基础 | Java程序设计(含课程设计) |
IP网络规划与设计 |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技术 |
CTF网络安全训练 |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技术、程序设计基础(含课程设计) |
Web系统开发基础 | Java程序设计(含课程设计) |
Python程序设计 | 程序设计基础(含课程设计) |
Java Web框架技术 | Java程序设计(含课程设计)、数据库原理与应用(含课程设计)、Web前端开发基础 |
Web前端框架应用与开发 | Java程序设计(含课程设计)、数据库原理与应用(含课程设计) |
Java EE高级编程 | Java程序设计(含课程设计)、Web系统开发基础、Web前端框架应用与开发、数据库原理与应用(含课程设计) |
续上表:
课程名称 | 选修课程 |
Java高阶编程技术 | Java程序设计(含课程设计)、Java Web框架技术、Web前端开发基础、数据库原理与应用(含课程设计) |
虚拟化技术与应用 | 操作系统、Linux系统与应用、数据库原理与应用(含课程设计) |
云平台与高性能服务构建 | 操作系统、Linux系统与应用、虚拟化技术与应用 |
自动化运维技术 | 操作系统、Linux系统与应用、虚拟化技术与应用 |
互联网微架构技术 | Java程序设计(含课程设计)、Web前端框架应用与开发、Java EE高级编程、数据库原理与应用(含课程设计) |
移动应用开发技术 | Java程序设计(含课程设计)、Web系统开发基础、Web前端框架应用与开发、数据库原理与应用(含课程设计) |
云应用开发 | Java程序设计(含课程设计)、数据库原理与应用(含课程设计) |
微服务与分布式架构 | Java程序设计(含课程设计)、Linux系统与应用、虚拟化技术与应用 |
Kubernetes与云原生 | 操作系统、Linux系统与应用、虚拟化技术与应用 |
云存储技术与应用 | 操作系统、虚拟化技术与应用、Linux系统与应用 |
云计算与大数据 | Java程序设计(含课程设计)、计算机系统基础 |
网络攻防技术 | 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技术、Linux系统与应用、程序设计基础(含课程设计) |
数据挖掘与机器学习 | Java程序设计(含课程设计)、Web系统开发基础 |
CTF网络安全训练 | 计算机系统基础、程序设计基础(含课程设计)、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技术 |
软件系统实训 | 程序设计基础(含课程设计)、Java程序设计(含课程设计)、数据库原理与应用(含课程设计)、Web系统开发基础、Web前端框架、Java Web框架技术 |
云计算系统实训 | 操作系统、Linux系统与应用、虚拟化技术与应用、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技术、云平台与高性能服务构建、自动化运维技术、Python程序设计 |
软件技术综合设计 | 程序设计基础(含课程设计)、Java程序设计(含课程设计)、数据库原理与应用(含课程设计)、Web系统开发基础、Web前端框架、Java Web框架技术、微服务与分布式架构 |
云计算技术综合设计 | 操作系统、Linux系统与应用、虚拟化技术与应用、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技术、云平台与高性能服务构建、自动化运维技术、Python程序设计 |
3、专业方向模块的选择与要求
根据企业用人需求、学生就业反馈和学生意见等根据多方面的调研,本次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了三个专业方向,第4学期是可自由选择方向模块,一旦选择某个方向模块,则必须修满该方向模块中的5门课程学分,选修其它方向模块的课程不计学分,各方向模块的人才培养目标与要求如下:
(1)Web系统开发方向:以Web系统开发为主线,结合前端开发框架技术、Java后端主流开发框架技术、移动应用开发技术,以培养Web全栈开发工程师为目标;选择该方向建议再选修《Python程序设计基础》,其它专业任选课不限。
(2)云计算开发方向:以云计算开发为主线,结合Java全栈框架、虚拟化技术和微服务架构,以培养云计算软件工程师为目标;选择该方向建议再选修《Web前端开发基础》,其它专业任选课不限。
(3)云计算运维方向:以云计算应用、自动化运维和系统安全为主线,结合Kubernetes、云原生和网络安全,侧重实施和运维,培养云计算运维工程师为目标;选择该方向建议再选修《IP网络规划与设计》,另外《网络攻防技术》、《CTF网络安全训练》和《云安全技术》可根据兴趣选修,其它专业任选课不限。
4、应用型与特色化
本次修订提高了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比重,以利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报考职业资格认证和行业/企业技能认证,加强学生应用、分析和解决工程实践能力;另一方面积极组织和举办各类学科竞赛,以赛促学,增强学生“三创”能力。
本专业实行3+1的人才培养模式,与知名IT企业开展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机制,绝大部分专业核心课程和集中性实训课程实行产教合作教学,并与特定企业积极开展产业定制班。本专业现已加入华为欧拉/高斯人才发展加速计划,将课程教学与产业发展和应用紧密结合。
建议报考的计算机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和行业/企业技能证书,包括但不限于下表所列证书:
职业资格证书/行业技能证书/1+X证书
类型 | 证书名称 | 级别-认证单位 | 备注 |
软考职业资格证书 | 网络工程师 | 中级-人社部和工信部 | 建议至少考1种 |
软件设计师 | 中级-人社部和工信部 |
数据库系统工程师 | 中级-人社部和工信部 |
信息安全工程师 | 中级-人社部和工信部 |
行业/企业技能证书 | HCIA/HCIP/HCIE | 初级/中级/高级-华为 | 根据兴趣选考 |
CCIA/CCIP/CCIE | 初级/中级/高级-思科 |
RHCSA/RHCE/RHCA | 初级/中级/高级-IBM |
NISP一级/二级/三级 | 初级/中级/高级-测评中心 |
5、专业准入标准
(1)对本专业有浓厚的兴趣或立志本专业的学习,根据学校通知自愿申请。
(2)申请时间:通常在第2学期初根据学校通知要求提交申请,审核通过后,从第3学期开始转入本专业学习。
(3)要求已修必修课(数学、物理和英语)单科成绩在85分以上,无违纪记录。
(4)准入课程:需已修或补修以下课程
课程名称 | 学分 | 开课学期 | 其它代替课程 |
高等数学F(一) | 5 | 1 | 无 |
高等数学F(二) | 4.5 | 2 | 无 |
大学物理B(一) | 2 | 2 | 无 |
大学物理实验D | 1 | 2 | 无 |
程序设计基础(含课程设计) | 4(1) | 1 | 无 |
计算机系统基础 | 2 | 1 | 无 |
工程认识实习 | 1 | 1 | 无 |
专业导论 | 0.5 | 1 | 无 |
离散数学 | 4 | 2 | 无 |
数字逻辑 | 2.5 | 2 | 无 |
6、毕业生未来发展蓝图
主分类 | 次分类 | 描述 |
就业 | 政府 | 党政有关部门,从事研究、设计、开发、运营和管理等工作 |
院所 | 高等院校和行业研究机构等,从事教育、科研和管理等工作 |
企业 | 网信企业、银行、运营商和IT企业等,从事研究、设计、开发、运营和管理等工作 |
自主创业 | 自主创办相关IT企业、推动云计算技术与应用发展 |
升学 | 国内深造 | 国内知名大学、中国科学院相关院所攻读硕士、博士学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