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代码:080905)
一、培养目标
立足莆田,面向福建,辐射全国,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具有妈祖大爱精神、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以及创新创业创造意识;掌握与物联网相关的计算机、通信、电子、传感器等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掌握嵌入式系统软、硬件和物联网系统设计、开发、实施、维护的基本技能与方法;具备工程师的素质,能够不断学习并具有一定特长专长,“懂技术、会开发、能创新”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学生毕业五年左右的预期职业能力目标:
1. 具备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具有人文、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妈祖大爱和敬业精神;
2. 具备与物联网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基础,掌握物联网行业所需的专业知识;能够运用相关法规、技术标准及物联网专业知识和工程技术原则,能够合理运用专业知识和现代工程工具分析物联网工程及相关领域内的工程技术问题;
3. 具备对物联网系统设计、开发和运行的约束条件的认识和分析能力,能在平衡经济、环境、社会、政治、伦理、健康、安全以及可持续性基础上,设计物联网复杂系统或组件的能力;
4. 具备专业交流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具备在多学科团队中分工协作、交流沟通的能力,以及发挥领导作用的潜力,能胜任技术负责、经营与管理等工作;
5. 具有一定工程经验和实践经验,能在物联网相关领域从事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系统运行与维护等工程应用方面的工作;具有创新创业意识,部分毕业生具备自主创业的能力。
6. 能够通过继续教育或其他学习渠道持续学习和更新知识,实现能力和技术水平的提升,具有不断学习适应社会发展和行业竞争的能力。
二、毕业要求
毕业生在知识、能力与素质方面应达到以下要求:
G1.工程知识:能够掌握数学、自然科学知识,掌握计算机及信息技术领域的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并将其用于解决物联网应用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
G1.1 能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科学的语言工具用于物联网相关工程问题的表述;
G1.2 能够将相关知识和数学分析方法用于物联网工程问题解决方案的比较与综合。
G1.3 能够将相关知识和现代工程工具用于物联网系统的测试和性能分析。
G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思考物联网工程与相关技术,并通过文献研究,识别、表达、分析复杂工程问题,掌握问题分析方法,获得有效结论。
G2.1 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基础知识、物联网工程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分析和识别物联网工程实际中的关键问题;
G2.2 能基于相关科学原理和数学分析方法正确描述较复杂的物联网工程问题;
G2.3 具有文献检索、综述和分析的能力,会通过文献研究选择可行的解决方案;
G2.4 能运用相关知识,对解决方案进行分析和验证,以获得有效的结论。
G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掌握面向应用领域的物联网系统开发全周期、全流程的基本方法和技术,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物联网系统、关键算法及应用软件,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环境等制约因素。
G3.1 熟悉物联网及其应用相关的工程设计/开发的基本流程与方法,能理解设计目标,会分析影响系统性能的各种因素;
G3.2 能够根据设计任务和目标,提出物联网及其应用系统设计方案,并进行相关单元部件的设计,在设计中能体现一定的创新意识;
G3.3 能够在课程设计、科技活动及毕业设计(论文)等设计环节中,树立综合考虑经济、社会与文化、健康与安全、伦理与法律、环境与发展等诸多因素的意识。
G4.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物联网应用领域复杂工程问题按照“调研、设计、归纳”的思路进行研究,独立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G4.1 掌握物联网工程相关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方法,理解物联网工程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研究方法;
G4.2 能够针对物联网工程问题,通过调研和分析提出解决方案,选择研究路线,能够根据设计方案构建物联网系统。
G5.使用现代工具: 能够在物联网工程实践中开发、选择与使用合理有效的技术、软硬件及系统资源、现代工程开发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并了解其局限性。
G5.1 了解物联网工程专业常用的网络仪器设备、物联网感知、驱动与控制实验装置、物联网应用软硬件开发环境和软件工具等硬件和软件资源,掌握其使用原理和方法,了解各类网络测试工具和相应测试方法的特点和局限性;
G5.2 能够针对物联网工程相关问题,选择合适的现代工具和实验方法,对具体研究对象进行分析计算,对设计方案进行实验验证,并能分析存在的局限性。
G6工程与社会: 具有追求创新的态度和意识,掌握基本的创新方法,以及综合运用理论和技术手段设计复杂物联网系统的能力;设计过程中能够综合考虑社会、经济、文化、环境、法律、安全、健康、伦理等制约因素。
G6.1 了解物联网工程专业相关领域的技术标准体系、知识产权、产业政策和法律法规,理解不同社会文化对工程活动的影响;
G6.2 能分析和评价本专业工程实践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的影响,以及这些制约因素对项目实施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并且能采取或设计可行有效的安全机制。
G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建立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在工程实践中能够关注、理解评价环境保护、社会和谐,以及经济可持续、生态可持续、人类社会可持续的问题。
G7.1 具有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知识与意识,能够理解物联网应用对当前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影响与重要性。
G7.2 能够针对具体物联网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对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影响进行分析与评价。
G8.职业规范:具有正确价值观、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对公众的安全、健康和福祉,以及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
G8.1 有正确价值观,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了解中国国情;
G8.2 理解并能在工程实践中自觉遵守诚实公正、诚信守则的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
G8.3 理解并能在工程实践中自觉履行对公众的安全、健康和福祉,以及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
G9.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具有术团队的构建、运行、协调和负责的能力。
G9.1 通过参加跨院系、跨专业的课内外社会实践、公益活动、科技竞赛和工程实践,能与其他学科背景的团队成员有效沟通,合作共事;
G9.2 能够在团队中合作开展工作,理解团队工作任务和团队成员的职责,参与团队的组织、协调等工作,能独立完成自己承担的部分内容。
G10.沟通:能够就物联网工程与应用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具有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的能力。并具备一般的外文科技文献阅读理解能力和外文写作能力,对物联网领域国际前沿有基本了解。能够在跨文化、多学科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G10.1 能够在各种教学和实践环节中,针对物联网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与同学、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会以口头、文稿、图表等方式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
G10.2 具有物联网工程专业方面的外语文献阅读与文献检索能力,具有一定的专业外语写作能力,了解专业领域的国际发展趋势,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基本沟通和交流。
G11.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物联网工程项目或产品的设计和实施的全周期、全流程管理原理及成本、收益等经济分析和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G11.1 理解一般工程项目管理与经济决策的基本知识与方法,了解物联网工程相关系统或项目的开放部署及维护全周期、全流程的成本构成,理解其中涉及的管理与经济决策问题。
G11.2 能够在实践环节、科技活动以及毕业设计(论文)中,运用工程管理和经济决策方法等多学科知识解决设计开发过程中的相关问题。
G12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G12.1能够理解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掌握一定的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方法。
G12.2能够在本专业的各种教学和实践环节中,体现出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意识,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三、学制学位与学分
修业年限:四年; 毕业后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学生毕业应达到最低总学分:174.5学分。
四、主干学科
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技术
五、核心课程
电子技术、程序设计基础、数据结构与算法、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技术、传感器原理及应用、嵌入式系统、无线传感器网络、物联网识别技术。
六、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电工电子工艺实习、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数据库原理课程设计、传感器原理及应用课程设计、单片机与接口技术课程设计、嵌入式系统课程设计、物联网识别技术课程设计、物联网应用系统课程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设计。
七、课程结构比例表
类别 | 项目、模块 | 总学分 | 总学时 | 授课学时 | 课内外实践 学时 | 学时百分比 |
必修课 | 公共必修课 | 52.5 | 924 | 736 | 188 | 39.4% | 78.2% |
专业基础必修课 | 41.5 | 656 | 528 | 128 | 27.9% |
专业必修课 | 15.5 | 256 | 184 | 72 | 10.9% |
选修课 | 公共选修课 | 8 | 128 | 128 | 0 | 5.4% | 21.8% |
专业选修课 | 24 | 384 | 288 | 96 | 16.4% |
小计 | 141.5 | 2348 | 1864 | 484 | 100% |
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 | 30 | 41 周 |
第二课堂 | 4 | 注:根据学校《第二课堂学分认定表》的要求认定学分,其中三创实践学分≥1。 |
合计 | 174.5 | |
三创教育学分 | 9 | 必修4学分,选修5学分 |
实践环节学分占总学分百分比 | 64 | 占总学分比例: 36.7% (学校要求≥35%) |
人文社会科学类通识教育课程学分 | 32.5 | 占总学分比例: 18.6% (认证要求≥15%) |
数学和自然科学类课程学分 | 27.5 | 占总学分比例: 15.8 % (认证要求≥15%) |
专业基础类课程与专业类课程学分 | 72 | 占总学分比例: 41.3 % (认证要求≥30%) |
注:实践环节学分占总学分百分比=(课内外实践学时/16+集中性实践教学学分+第二课堂学分4)/总学分
八、教学时间总体安排表
学年 | 学期 | 课堂教学 | 集中性实践教学周数 | 军训 | 运动会 | 入学教育与毕业教育 | 机动周 | 学期周数 | 备注 |
授课 周数 | 考试周数 |
一 | 1 | 14 | 1.5 | 1 | 2 | 0.5 | 0.5 | 0.5 | 20 | |
2 | 16 | 1.5 | 2 | | | | 0.5 | 20 | |
二 | 3 | 16 | 1.5 | 1 | | 0.5 | | 1 | 20 | |
4 | 16 | 1.5 | 2 | | | | 0.5 | 20 | |
三 | 5 | 14 | 1.5 | 4 | | 0.5 | | 0 | 20 | |
6 | 16 | 1.5 | 3 | | | | 0.5 | 20 | |
四 | 7 | 0 | 0 | 8 | | 0.5 | | 5.5 | 20 | |
8 | 0 | 0 | 18 | | | 0.5 | 1.5 | 18 | |
九、毕业要求对培养目标的支撑关系矩阵
培养 目标 毕业 要求 | 1. 具备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具有人文、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妈祖大爱和敬业精神。 | 2. 具备与物联网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物联网行业所需的专业知识。 | 3. 具有创新创业意识,持续学习和团队合作能力,具有较强工程实践能力。 | 4. 具备物联网系统设计、开发、实施、维护的基本技能,具有一定工程经验。能在物联网相关领域从事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系统运行与维护等工程应用方面的工作。 |
1、工程知识 | | P | | P |
2、问题分析 | | P | | P |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 | | P | | P |
4、研究 | | P | P | |
5、使用现代工具 | | P | P | |
6、工程与社会 | P | | | P |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 P | | | P |
8、职业规范 | P | | | P |
9、个人和团队 | P | | | P |
10、沟通 | P | | P | |
11、项目管理 | | | P | P |
12、终身学习 | | P | P | |
十二、教学进程表
表1 课程教学
| 课程 编号 | | 学 分 | 学 时 数 | 各学期授课周数、周学时 | 开课单位 |
总 学 时 | 其 中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授课 | | 上机 | 实训 | 课外 | | | | | | | | |
公共 必修课 ︵ 通识教育︶ | 111000530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 3 | 48 | 32 | | | | 16 | | 3 | | | | | | | 马院 |
111001530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3 | 48 | 32 | | | | 16 | 2 | | | | | | | | 马院 |
111000830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3 | 48 | 48 | | | | | | | | 3 | | | | | 马院 |
111001650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 3 | 48 | 32 | | | | 16 | | | 2 | | | | | | 马院 |
111000661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 | 3 | 48 | 48 | | | | | | | 3 | | | | | | 马院 |
111000920 | 军事理论 | 2 | 36 | 16 | | | | 20 | | | | 1 | | | | | 马院 |
111001020 | 形势与政策 | 2 | 64 | 64 | | | | | 0.5 | 0.5 | 0.5 | 0.5 | 0.5 | 0.5 | 0.5 | 0.5 | 马院 |
111300810 | 国家安全教育 | 1 | 16 | 16 | | | | | | | | 1 | | | | | 行政 |
110200940 | 大学英语(一) | 4 | 56 | 56 | | | | | 4 | | | | | | | | 外语 |
110200240 | 大学英语(二) | 4 | 64 | 64 | | | | | | 4 | | | | | | | 外语 |
110200320 | 大学英语(三) | 2 | 32 | 32 | | | | | | | 2 | | | | | | 外语 |
110810210 | 体育(一) | 1 | 24 | | | | 24 | | 2 | | | | | | | | 体育 |
110810310 | 体育(二) | 1 | 32 | | | | 32 | | | 2 | | | | | | | 体育 |
110810405 | 体育(三) | 0.5 | 32 | | | | 32 | | | | 2 | | | | | | 体育 |
110810505 | 体育(四) | 0.5 | 32 | | | | 32 | | | | | 2 | | | | | 体育 |
110810605 | 体育(五) | 0.5 | | | | | | | | | | | | √ | | | 体育 |
110810705 | 体育(六) | 0.5 | | | | | | | | | | | | | | √ | 体育 |
111300505 | 职业生涯规划 | 0.5 | 8 | 8 | | | | | 0.5 | | | | | | | | 新工科 |
111001110 | 就业指导 | 1 | 16 | 16 | | | | | | | | | 1 | | | | 马院 |
111300720 |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 2 | 32 | 32 | | | | | 2 | | | | | | | | 学生 |
111300620 | 创业基础◎ | 2 | 32 | 32 | | | | | | | | | 2 | | | | 三创 |
110400250 | 高等数学A(一) | 5 | 80 | 80 | | | | | 6 | | | | | | | | 数学 |
110400340 | 高等数学A(二) | 4 | 64 | 64 | | | | | | 4 | | | | | | | 数学 |
110400920 | 线性代数B | 2 | 32 | 32 | | | | | | | 2 | | | | | | 数学 |
110401220 |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B | 2 | 32 | 32 | | | | | | | | 2 | | | | | 数学 |
公共必修课小计 | 52.5 | 924 | 736 | 0 | 0 | 120 | 68 | 17 | 13.5 | 11.5 | 9.5 | 3.5 | 0.5 | 0.5 | 0.5 | |
公 共选修课 | | 经济管理类 | 2 | 32 | 32 | | | | | | | | | | | | | |
| 人文社科类 | 2 | 32 | 32 | | | | | | | | | | | | | |
| 艺术类 | 2 | 32 | 32 | | | | | | | | | | | | | |
| 五大五培 | 2 | 32 | 32 | | | | | | | | | | | | | |
公共选修课小计 | 8 | 128 | 128 | | | | | | | | | | | | | |
续上表:
| 课程 编号 | | 学 分 | 学 时 数 | 各学期授课周数、周学时 | 开课 单位 |
总 学 时 | 其 中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授课 | | 上机 | 实训 | 课外 | | | | | | | | |
专业 ︵ 学科 ︶ 基础必修课 | 312900705 | 专业导论 | 0.5 | 8 | 8 | | | | | 0.5 | | | | | | | | 新工科 |
311405140 | 程序设计基础 | 4 | 64 | 40 | | 24 | | | 4 | | | | | | | | 信息 |
311531535 | 电路基础 | 3.5 | 56 | 48 | 8 | | | | | 3.5 | | | | | | | 机电 |
310700940 | 大学物理B | 4 | 64 | 64 | | | | | | 4 | | | | | | | 机电 |
311500610 | 大学物理实验C | 1 | 16 | | 16 | | | | | 1 | | | | | | | 实训中心 |
310406120 | 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 | 2 | 32 | 32 | | | | | | 2 | | | | | | | 数学 |
311502530 | 模拟电子技术 | 3 | 48 | 40 | 8 | | | | | | 3 | | | | | | 机电 |
311502630 | 数字电子技术 | 3 | 48 | 40 | 8 | | | | | | 3 | | | | | | 机电 |
312902135 | 计算机组成原理 | 3.5 | 56 | 48 | 8 | | | | | | 3.5 | | | | | | 新工科 |
312902640 | 数据结构与算法 | 4 | 64 | 48 | | 16 | | | | | 4 | | | | | | 新工科 |
312901630 | 操作系统 | 3 | 48 | 40 | | 8 | | | | | | 3 | | | | | 新工科 |
312902815 | 物联网工程概论 | 1.5 | 24 | 24 | | | | | | | | 1.5 | | | | | 新工科 |
312901030 |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技术 | 3 | 48 | 40 | 8 | | | | | | | 3 | | | | | 新工科 |
312901525 | 软件工程 | 2 | 32 | 24 | | 8 | | | | | | | 2 | | | | 校企 |
312902730 |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 | 3 | 48 | 32 | | 16 | | | | | | | 3 | | | | 新工科 |
312902405 | 实验室安全 | 0.5 | | | | | | | | | | | | | | | 新工科 |
专业基础必修课小计 | 41.5 | 656 | 528 | 56 | 72 | 0 | 0 | 4.5 | 8.5 | 15.5 | 7.5 | 5 | 0 | 0 | 0 | |
专业必修课 | 412902725 | 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 3 | 48 | 32 | 16 | | | | | | | 3 | | | | | 新工科 |
412902625 |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 | 2.5 | 40 | 32 | 8 | | | | | | | 2.5 | | | | | 新工科 |
412905125 | 物联网识别技术 | 2.5 | 40 | 32 | 8 | | | | | | | | 2.5 | | | | 新工科 |
412904620 | 嵌入式系统 | 2.5 | 40 | 24 | 16 | | | | | | | | 2.5 | | | | 校企 |
412905020 | 无线传感器网络 | 2.5 | 40 | 24 | 16 | | | | | | | | | 2.5 | | | 校企 |
412905225 | 物联网信息安全 | 2.5 | 40 | 32 | | 8 | | | | | | | | 2.5 | | | 校企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专业必修课小计 | 15.5 | 240 | 176 | 56 | 8 | 0 | 0 | 0 | 0 | 0 | 5.5 | 5 | 4.5 | 0 | 0 | |
续上表:
| 课程 编号 | | 学 分 | 学 时 数 | 各学期授课周数、周学时 | 开课单位 |
总 学 时 | 其 中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授课 | | 上机 | 实训 | 课外 | | | | | | | | |
422913620 | 模 块 1 | 智能制造导论 | 2 | 32 | 32 | | | | | | | | | 2 | | | | 校企 |
422903620 | 工业控制网络 | 2 | 32 | 24 | 8 | | | | | | | | | 2 | | | 新工科 |
422911120 | 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 | 2 | 32 | 24 | 8 | | | | | | | | | 2 | | | 新工科 |
422913420 | 模 块 2 | 智能交通系统概论 | 2 | 32 | 32 | | | | | | | | | 2 | | | | 校企 |
422910820 | 车联网技术 | 2 | 32 | 24 | 8 | | | | | | | | | 2 | | | 新工科 |
422902120 | 移动应用开发技术 | 2 | 32 | 16 | | 16 | | | | | | | | 2 | | | 校企 |
422912920 | 模 块 3 | 智慧城市概论 | 2 | 32 | 32 | | | | | | | | | 2 | | | | 校企 |
422913220 | 智能建筑 | 2 | 32 | 24 | 8 | | | | | | | | | 2 | | | 校企 |
422911520 | 社区安防系统 | 2 | 32 | 24 | 8 | | | | | | | | | 2 | | | 校企 |
以上3个模块中必须选修1个 |
422912320 | 物联网接入技术 | 2 | 32 | 16 | 16 | | | | | | | 2 | | | | | 新工科 |
422900130 | Python程序设计 | 3 | 48 | 32 | | 16 | | | | | | 3 | | | | | 新工科 |
422903020 | MATLAB仿真技术 | 2 | 32 | 16 | | 16 | | | | | | | 2 | | | | 新工科 |
422904320 | 人工智能基础 | 2 | 32 | 32 | | | | | | | | | 2 | | | | 新工科 |
422905120 | 物联网定位技术 | 2 | 32 | 24 | | 8 | | | | | | | 2 | | | | 校企 |
422912525 | 物联网通信技术 | 2.5 | 40 | 32 | 8 | | | | | | | | 2.5 | | | | 校企 |
422906610 | 专业英语 | 1 | 16 | 16 | | | | | | | | | 1 | | | | 新工科 |
422901425 | 图像处理与机器视觉 | 2.5 | 40 | 32 | 8 | | | | | | | | 2.5 | | | | 校企 |
| 市场营销 | 2 | 32 | 32 | | | | | | | | | 2 | | | | 商学院 |
| Python高阶数据分析 | 1 | 16 | 8 | 8 | | | | | | | | 1 | | | | |
|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 2 | 32 | 24 | 8 | | | | | | | | 2 | | | | 新工科 |
| 物联网操作系统 | 2 | 32 | 16 | 16 | | | | | | | | | 2 | | | 新工科 |
422905320 | 物联网控制原理与技术 | 2 | 32 | 32 | | | | | | | | | | 2 | | | 校企 |
| 文献检索与科技论文写作 | 1 | 16 | 8 | | 8 | | | | | | | | 1 | | | 新工科 |
422912620 | 物联网中间件技术 | 2 | 32 | 24 | | 8 | | | | | | | | 2 | | | 校企 |
422900720 | 大数据应用技术 | 2 | 32 | 24 | | 8 | | | | | | | | 2 | | | 校企 |
422911320 | 机器学习基础 | 2 | 32 | 24 | | 8 | | | | | | | | 2 | | | 校企 |
| Android物联网应用开发 | 2 | 32 | 16 | 16 | | | | | | | | | 2 | | | 新工科 |
422901715 | 现代企业管理 | 1.5 | 24 | 24 | | | | | | | | | | 1.5 | | | 校企 |
420582720 | 工程伦理 | 1 | 16 | 16 | | | | | | | | | | 1 | | | 管院 |
422910030 | 创新工程实践(慕课)◎ | 3 | 48 | | | | | 48 | | | | | | | | | 学生 |
422901810 | 学科交叉前沿讲座 ◎ | 1 | 16 | | | | | 16 | | | | | | | | | 校企 |
422900510 | 产业发展前沿讲座 ◎ | 1 | 16 | | | | | 16 | | | | | | | | | 校企 |
专业(最低)选修课小计 | 24 | 384 | 288 | 约96 | | | 0 | 0 | 0 | 5 | 10 | 9 | 0 | 0 | |
合计 | 140.5 | 2332 | 1848 | 484 | 21.5 | 23.5 | 24.5 | 27 | 21.5 | 14 | 0.5 | 0.5 | |
注:1. ◎ 表示该课程为三创(创新创业创造)课程;
表2 集中实践教学
实践类型 |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学分 | 周数 | 各学期周数分配表 | 开课单位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通识教育实践 | 511300210 | 军训 | 1 | 2 | 2 | | | | | | | | |
511300410 | 生产劳动 | 1 | 1 | 按学期值周安排执行 | |
课程设计和综合实验 | 512906210 | 程序设计课程设计 | 1 | 1 | | 1 | | | | | | | 信息 |
511511410 |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1) | 1 | 1 | | | 1 | | | | | | 实训中心 |
511511510 |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2) | 1 | 1 | | | | 1 | | | | | 实训中心 |
512901920 | 单片机与接口技术课程设计 | 1 | 1 | | | | | 1 | | | | 校企 |
512904020 |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课程设计 | 1 | 1 | | | | | 1 | | | | 新工科 |
512904410 | 数据库原理课程设计 | 1 | 1 | | | | | | 1 | | | 新工科 |
512902410 | 嵌入式系统课程设计 | 1 | 1 | | | | | | 1 | | | 校企 |
512905720 | 物联网识别技术课程设计 | 1 | 1 | | | | | | 1 | | | 校企 |
512903320 | 物联网应用系统课程设计 | 2 | 2 | | | | | | | 2 | | 校企 |
实习和实训 | 511503810 | 电工电子工艺实习 | 1 | 1 | 1 | | | | | | | | 实训中心 |
512904710 | 工程认识实习 | 1 | 1 | | 1 | | | | | | | 新工科 |
511501210 | 电子线路CAD实训 | 1 | 1 | | | | 1 | | | | | 机电 |
512901240 | 毕业实习 | 4 | 8 | | | | | | | 4 | 4 | 校企 |
毕业设计 | 512901100 | 毕业设计(论文) | 10 | 16 | | | | | | | 2 | 14 | 校企 |
合计 | 29 | 40 | 3 | 2 | 1 | 2 | 2 | 3 | 8 | 18 | |
十三、其他说明
1. 本专业将学生的创新创业创造意识和能力的培养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除在通识教育课《创业基础》、《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等课程中教授相关知识外,专业与企业合作设置了《IOT创新实践》作为学生必修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同时设置了《创新工程实践》、《学科交叉前沿讲座》、《产业发展前沿讲座》等专业选修课程,另外还在第二课堂中要求至少完成1学分的三创实践内容,通过限选的方式保证学生达到三创教育学分要求。
这些教学环节将根据物联网工程技术和相关产业发展,以及物联网工程应用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安排教学内容,形式包括学术讲座、技术培训、作品设计和制作、参加竞赛等。此外,在专业课教学及其他实习实训环节也要求教师根据具体教学内容,进行三创方面的教育。
2. 物联网工程专业是学院2019年创办的新专业,面向物联网工程相关研究、开发和应用领域,培养能够掌握面向应用领域的物联网系统开发全周期、全流程的基本方法和技术,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物联网系统、关键算法及应用软件的应用型人才。
物联网作为新一代的信息革命,其理论、方法、技术和应用发展迅速,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按照新工科人才培养的理念和卓越工程师培养的要求,专业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与华为公司、中软国际、东软教育科技等企业进行多次沟通和交流,就专业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体系进行了较深入讨论,基本明确了校企共同开发的课程和实习实训环节,并就如何实施培养过程以及学院和企业如何对这些课程及教学环节进行考核和质量评估有了初步方案,对共建校内、校外实训基地形成初步意向。
3. “新工科”是产业发展变革而成长出一些新兴的工科领域、以及产业发展对现有工科提出新要求的双重背景下应势而生。与老工科相比,“新工科”更强调学科的实用性、交叉性与综合性。物联网工程是实现物物相连、智慧生活的万亿级别产业,是实现智慧城市和智慧地球的关键,智能化正在逐渐进入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物联网工程专业是莆田市人民政府、莆田学院、信息技术新工科产学研联盟于2019年共同建设的“新工科产业学院”6个专业之一。专业核心定位和长期发展愿景就是要尽早达到“新工科”领域的一流办学水平,大力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新工科”专业能力、就业能力和职业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专业按照新模式、新机制、新路径的原则,实行多主体共建共管。
在建设和发展的初期,以莆田市和莆田学院为创校基地,依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国内一流大学的学术及教学资源,以及华为、百度、腾讯、中软国际等知名企业的技术及产业资源,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工作能力,打造学生的专业能力、就业能力和职业能力;专业人才培养特点一是按新工科建设,专业课程将讲授物联网领域前沿技术和应用案例;二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深度融合,将安排大量有企业深度参与的实验、课程设计、实训、实习、毕业综合训练等实践性教学环节;三是与企业联合培养,为合格的毕业生提供前置型双向选择就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