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我这样,把馅料捏成一个个小圆球,再用皮把馅包起来,放入木制印模......”7月11日,莆田学院外国语学院艺览吾“遗”社会实践队成员走进兴化府历史文化街区,通过实践的方式了解并深入探索莆田非遗文化魅力,助力莆田非遗宣传。
活动伊始,实践队成员开展第一个实践项目:红红火火——莆田红团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陈煌歆手把手教学,向实践队的成员们讲解了有关莆田红团的历史由来与发展概况,倾听他与红团独特的故事,并为实践队员们演示制作过程,实践队成员们也纷纷拿起手中的工具,现场动手体验。
莆田红团始于唐代,传承千年,是福建莆田民间传统风味小吃,以吉祥文化为特征,是莆仙最有特色的传统节日食品,其文化价值丰富且意义重大。唤醒其文脉,重现其华章,便是实践队成员乃至当代青年需要做,正在做的事。
“这次我突破个人的‘初次体验’,完成了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学习制作红团,不仅增加了此次活动的趣味性,而且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有重要意义。”来自福建福州的实践队员程章激动地说道。
本次活动通过“非遗+互动体验”,让队员们从文化传承角度,对莆田非遗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了解,引导大家坚定文化自信,积极参与到莆田非遗的体验、传播中来,争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
通讯员:黄雨蕊 黄鑫
责编 陈成焰
审核 陈国成


图为演示制作过程
图为实践队成员现场动手体验

图为实践队员们制作成品

图为实践队员们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