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后我会努力在这里磨练自我,助力乡村振兴。” “我也要贡献我的力量,正视乡村振兴的现状。”同学们争着要在乡村振兴中发光发热,以“不怕苦、不怕难”的精神投入到现代化农业发展中去。
为搭建高校学生基层治理平台、推动社会实践服务活动常态化,同时发挥莆田学院外国语学院的人才优势,推动经济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建设,7月11日,城厢区华亭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同莆田学院外国语学院团委开展社会实践基地结对共建活动。莆田学院外国语学院“同心联侨”实践队在陈立颖老师带领下来到华亭镇举行校地签约仪式。
会上,陈立颖老师分别结合专业领域和华亭镇实际情况,就如何深入推动校地共建进行深入探讨。实践所负责人对莆田学院外国语学院广大师生一直以来对华亭镇乡村振兴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表示将持续强化校地合作,致力于培养应用型人才,激励学生就地取材、融合专业和本地实际,推动乡村振兴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会后,华亭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负责人带领实践队共同参观了华庭乡愁记忆馆,探寻爱国华侨、莆籍著名作家陈春德故居,让学生深刻了解实践教育资源,调动实践成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下一步,华亭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和外国语学院学生将会实现乡村振兴建设的“双向奔赴”,优势互补,携手推进校地合作深度融合、协同创新与共赢发展,共同助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不断提升社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莆田学院外国语学院团委副书记陈成焰表示,此次校地共建双向赋能,鼓励外语学子把实践做在社会需求中,同时丰富了基层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为全方位推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据悉,下一步华亭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和莆田学院外国语学院将进一步强化顶层设计、深化校地共建、开展多元合作,切实增强帮扶实效,激励青年扎根基层,将理论知识运用于社会实践中,绘制好文明实践的“施工图”,助力乡村振兴工作再上新台阶。
通讯员 林俐屏
责编 陈成焰
审核 陈国成

图为签约仪式现场

图为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共建揭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