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毒品和艾滋病已成为一个我们人人熟知的词汇。毒品,它就像一双魔爪伸向我们灵魂的深处,让吸食的人身心俱残,家庭支离破碎,社会动荡不安。而艾滋病目前尚无法医治,一旦染上,将会很快威胁人们的生命。作为大学生的我们更要懂得如何甄别社会上的诱惑,珍爱生命,远离毒品。今天咱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禁毒防艾的知识吧!

一、什么是毒品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57条规定,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它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麻醉药品及精神药品品种目录》中列明了121种麻醉药品和130种精神药品。根据中国禁毒网权威发布, 毒品分为传统毒品、 合成毒品、 新精神活性物质(新型毒品)。其中最常见的主要是麻醉药品类中的大麻类、鸦片类和可卡因类。
二、常见毒品大科普
目前世界上最常见的最主要的毒品,有以下几种:
1.鸦片
从罂粟果里提炼出来的一种棕褐色或黑色膏状物,在医学上称为“阿片”,在民间叫“大烟”、“烟土”、“烟膏”等。

2.海洛因
海洛因是从吗啡中提炼出来的一种白色粉末,目前被称为“世界毒品之王”,仅一次吸用就可产生心理依赖性,极难戒断。

3.可卡因
从南美灌木古柯叶中提取出来的生物碱,化学名称为苯甲基芽子碱,是最强的天然中枢兴奋剂,呈白色晶体状,味苦而麻。

4.吗啡
吗啡是从鸦片中提炼出来的一种白色针状结晶或结晶性粉末,有苦味,遇光易变质,溶于水,略溶于乙醇,是一种生物碱。

5.大麻
大麻主要有三种形态:大麻脂、大麻油。大麻通常被制成大麻烟吸食,或作大麻饮料饮用,亦可咀嚼、鼻吸或吞服。

6.冰毒
属于苯丙胺类衍生物的一种,亦称去氧麻黄素,药称“甲基苯丙胺”。这类药当时主要用作治疗发作性睡病和儿童多动症。

三、新型毒品知多少

四、大学生应如何防范新型毒品
1、认真接受毒品基本知识和禁毒法律法规教育。
2、要有警觉戒备意识,对诱惑采取坚决拒绝的态度。如不轻易和陌生人搭讪,不接受陌生人提供的香烟和饮料;在公共场所不随便离开座位,离开座位时最好有人看守饮料、食物等。
3、生活中遇到困难挫折,要设法寻找正确的途径去解决,决不能借毒解愁。
4、尽量少进入迪厅、酒吧、KTV等治安复杂的场所。
五、什么是艾滋病
艾滋病(AIDS)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传染病,由感染艾滋病病毒(HIV)引起,HIV是一种能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的病毒。它把人体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CD4T淋巴细胞作为主要攻击目标,大量破坏该细胞,使人体丧失免疫功能。因此,人体易于感染各种疾病,并发生恶性肿瘤,病死率较高。HIV在人体内的潜伏期平均为8~9年,在艾滋病病毒潜伏期内,可以没有任何症状地生活和工作多年。
六、艾滋病传播途径
1.血液传播,输入血液和各种血制品,器官移植,使用被污染的注射器、针头、针灸针、外科器械、牙科器械、美容器械等,共用刮脸刀、剃须刀、牙刷等,都有一定的感染几率。

2.母婴传播,女性艾滋病感染者在怀孕、分娩和哺乳期间将艾滋病病毒传播给胎儿或婴幼儿。

3.性行为传播,同性或异性之间无保护性行为,包括肛交、生殖器性交或口交都可以传播艾滋病病毒,尤其是肛交行为,其感染率是几种性行为中最高者。

七、吸毒与艾滋病的关系
1、吸毒者常常共用针管、针头,引起艾滋病病毒的经血液传播。吸毒者毒瘾上来,常几个人甚至十几个人凑在一起共用一副注射器,别说消毒,连起码的清洗都来不及。如果其中有一个人是艾滋病毒感染者,注射器就会被病毒污染,艾滋病病毒就会在其他吸毒者中传播。
2、吸毒者的性行为往往是很混乱的,性乱交引起艾滋病病毒的经性途径传播;
3、吸毒者的体质下降,身体免疫力差,为艾滋病病毒的感染和发病创造了条件。
八、我们应如何预防艾滋病

目前尚无预防艾滋病的有效疫苗,因此最重要的是采取预防措施。其方法是:
1.坚持洁身自爱,不卖淫、嫖娼,避免高危性行为。
2.严禁吸毒,不与他人共用注射器。
3.不要擅自输血和使用血制品,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4.不要借用或共用牙刷、剃须刀、刮脸刀等个人用品。
5.使用安全套是性生活中最有效的预防性病和艾滋病的措施之一。
6.要避免直接与艾滋病患者的血液、精液、乳汁接触,切断其传播途径。
禁毒防艾,人人有责。身边大学生的我们更应该要为身边的人树立榜样,以身作则,多用知识装备自己,增强禁毒防艾意识,坚决做到不吸烟、不喝酒,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共同撑起我们美好的明天!
莆田学院 外国语学院
文章内容 百度百科 广元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文章编辑 宣传部 沈静雯
文章排版 宣传部 郑雨萍
图片来源 百度百科 人民日报
审核 陈成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