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百年党史浸润青少年心灵,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用好红色资源、创新教育形式,由共青团莆田学院委员会,共青团莆田学院外国语学院委员会志愿团队组成的莆田学院“小红团”新时代文明实践团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她们在记忆的长廊上领悟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共同探寻侨乡赤子迹。
6月28日,莆田学院“小红团”新时代文明实践团联合华亭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埔柳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以“探寻侨乡赤子迹,青春献礼党的二十大”为主题三下乡实践活动。在埔柳村党支部书记杨金山和志愿者带队老师陈成焰的带领下,莆田学院“小红团”新时代文明实践团成功抵达活动现场。“这些年来,埔柳村始终践行在希望的田野上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已打造成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接下来,埔柳村将依托红色资源,高起点规划项目、高层次谋划内容、高站位策划流程,共同探索乡村治理新途径。”村党支部书记在座谈会上的慷慨致辞让志愿者们在学思践悟中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
追溯红色记忆,体悟红色文化。座谈会之后,小红团成员们跟随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负责人来到红色研学的第一站——埔柳村乡愁记忆馆,一走进纪念馆, 一件件有故事的老物件,吱吱呀呀作响的木地板把的时间和空间瞬间拉回到过去,大家都凝神驻足,认真聆听志愿者的讲解,重温党的光辉历程,感悟初心使命,汲取奋进力量。用镜头记录下祖祖辈辈鲜红的印记,革命先烈的勋章徜徉在历史的长河。
在西山半山麓的兰亭寺旁,一块写有“埔柳交通站旧址”的告示牌十分醒目,村支部告诉我们在解放战争时期,埔柳村兰亭寺是革命战争时期地下交通员交换情报的重要地点,多次为中共莆田地方组织安全传递情报,为革命事业作出贡献。走访后,志愿者们纷纷感慨道:正是一代代革命先烈不朽的奉献精神,凝聚的共同体精神,铸就华亭镇如今的成就。而今,我们更将做到“寓思于行、学做合一、持身律己”,投身实践活动,有一分热,发一分光。用脚步丈量历史古街,用心聆听文物回声,用笔墨留住乡愁。
喜迎党的二十大,赓续红色命脉。在红色故事宣讲活动过程中,“小红团”新时代文明实践团成员周煌星宣讲后表示:爱是教育的本源和归宿,很庆幸自己能边感悟边实践。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将不负重托,不负所望,通过宣讲做桥梁,探寻和传播党的力量之源,用实际行动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传承共产党人精神血脉,让红色文化真正走进人们的心里。
活动结束后,莆田学院“小红团”新时代文明实践团总结道: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通过打卡红色地标,不仅让我们接受了一场精神洗礼,更让大家真切地感受到“幸福是奋斗出来的”,进一步坚定了小红团成员的理想信念,激发了干事创业的激情与热情。接下来,我们要将党史学习教育的成果转化为服务人民群众的务实举措,坚定青春献礼党的二十大信念,踏上强国有我新征程。通过此次的“三下乡”实践活动,莆田学院“小红团”新时代文明实践团深刻追忆历史长河,讲好红色故事,在持续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尤其在引领文化赋能方面取得重大实效。
通讯员 黄鑫 潘惠丹

“小红团”成员为村民宣讲红色故事

参观华亭乡愁记忆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