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直默默耕耘莆田学院这一方水土。“拼却老红一万点,换将新绿百千重”,这是我校林庆扬老师的真实写照。林庆扬老师自1986年从福建师范大学毕业后就到莆田学院外语系任教,距今已有36年之久。纵然时间斑驳了他的双鬓,却磨灭不了他满腔的教学热情。
立讲台三尺,育桃李满园
在毕业之际,林庆扬怀揣着对未来的满腔憧憬来到莆田学院担任外语系的教师。起初,林庆扬教学经验较少,他向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教师们取经,再自己一点一点地摸索契合自己教学、适合学生教育的方案。在这期间,他还不断学习崭新的知识,将其纳为己用,融入自己的教学之中。他就像是一块海绵,孜孜不倦地汲取外界的知识。学习着、摸索着,林庆扬老师很快就掌握了如何在教学课堂上灵活运用教案,将自己的所学所知与课堂内容结合起来,充分拓展教学内容,教学成果甚好,获得老师同学们的一致好评。2020年,应莆田市图书馆邀请举行《大夏之魂 莆籍教育家欧元怀》,听众达1.4万人。

林庆扬课堂中与学生互动场景
锋芒初显露,一展凌云志
不仅如此,从2000年开始,林庆扬出色的实力以及那潜心苦读的精神,让他成为了福建省的译协理事与特邀外事翻译,负责莆田市所有重大外事活动英语口译。中国摄影艺术节、第二届国际枇杷节、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等不计其数的外事活动场合都有林庆扬老师担任翻译的身影,在莆田市杰源贸易有限公司与美国第三大零售企业Kmart公司谈判时担任口译员。林庆扬老师更是凭借其卓越的外语实力在大小活动上大放异彩——小至在莆田市庆祝莆田学院成立的文艺晚会进行英文主持,大至担任连续五届莆田市委书记、市长及其他领导会见外宾的口译人员、外宾的随行翻译。

林庆扬老师当选为福建省翻译协会理事
以抱病之躯,成教育事业
林庆扬从小视力不好,后来高度近视又引发了白内障,前几年才去做了手术。然而手术的带来了干眼的后遗症,让他无法长时间用手机电脑办公,这不仅难受,还会使视线模糊。但是,如今的教学早已离不开电子媒体,他只好看一会电子产品,再热敷眼睛,就这样循环往复,直至完成他的任务。林庆扬闲时随手写几篇散文,戏称自己还曾在《莆田学院报》上发过几篇“豆腐块”。他感慨道:“再坚持二年,我就退休了。”林庆扬老师从稚嫩的师范毕业生蜕变为经验丰富的教师,其中经历可谓是“为者常成,行者常至”。

林庆扬老师在莆田学院报上发表的文章
爱生如亲子,育子成大才
在林庆扬的漫漫教学生涯中,有几件往事深深镌刻在他的脑海之中。林庆扬在1993年曾当任93届外贸班的班主任,他和同学们相伴度过了漫长的大学生涯。同学们向他求教的身影、师生共同举办班级活动等等的生活点滴仍历历在目。林庆扬不仅是他们的老师,更是他们的长辈与朋友。但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学生毕业离校后,他特意把剩余的班费连同账单用挂号信寄给每位学生。每带一届学生,他都会写一篇“名字”诗,把学生的名字和性格特征都融合到诗里。时间飞逝,至今他还记得班上同学的名字——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吴燕华、妈祖文化研究院的曾伟、资产设备处的林葵花......

担任班主任期间记录的班费开支情况
2018年,林庆扬指导学生赵小峰参加海丝杯口译比赛,获得三等奖,是省内同类高校中唯一获奖的本科生,其他获奖选手均为翻译方向的研究生。2021年,外国语学院举办福建省“讲好中国故事”英语技能大赛选拔赛,由于疫情,林庆扬只能让学生在线上提供视频和文字稿。参赛的小组共有十几组,如此重的工程量全是由他一个人负责。同一年的11月,林庆扬指导了五位学生参加省里的“讲好中国故事”英语技能比赛。参与比赛要先拍演讲视频,视频的拍摄从下午2点一直持续到晚上8点半。林庆扬考虑到同学们劳累了一天,便拿50元给学生加菜,自己饿着肚子回家。他谈起来那次,他庆幸到:“还好摄像老板开车送我回来,要不然还叫不到车。”最终,在林庆扬老师的指导下,参加比赛的陈悦等5人在比赛中荣获了三等奖。

林庆扬在第三届“海丝杯”翻译(口译)大赛颁奖现场
36年的教学生涯,不仅仅是林庆扬老师实现了他年少时教书育人的伟大抱负,更是践行了“冀以尘雾之微,补益山海,萤烛末光,增辉日月”这寥寥数字。他热爱教育关爱学生的德行折射出人民教师的风范,如挺拔的青松,站成了教师队伍立的一根标杆!
(外国语学院新闻部 郑敏)
审核人:黄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