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卖台湾肉燥饭活动于4月9日下午四点半在中区道德楼旁举行。组织本次义卖活动的是我校外语系台湾籍老师郑若宜,郑老师已在莆田学院任教10年,主要教文学和文化。郑老师还是外语系图风舞社的创办人郑老师每周都会挤占自己的业余时间来辅导大学生学习舞蹈,而这一切都是无偿的今年开始在北区的闽台财管121任教,从自己的学生那里得知江挥颖同学的情况。我校管理学院财管121学生江挥颖,本该是个活蹦乱跳的男孩,却不幸患上恶性淋巴癌,而大量的医药费让家里生活更加拮据。
郑老师出生在台湾,成长在新西兰。其父亲的家乡是莆田。郑老师先后在英国剑桥大学、新西兰、美国等地念书修学位。由于郑老师本身喜欢旅游,她把到莆田来当成是自己旅游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为了完成父亲的遗愿,所以机缘巧合下她来到了莆田学院担任外语系老师。郑老师说:“跟学生在一块就会觉得自己很年轻,我很喜欢学生,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小孩一样来教。”在与记者交谈期间,郑老师提到自己第一届的学生时,眼睛里还打转着泪水。
郑老师平时喜爱烹饪。在得知江挥颖同学的情况之后,郑老师决定以义卖台湾肉燥饭的方式尽一份自己的绵薄之力。这是郑老师第一次以老师的身份举行义卖活动,郑老师介绍到这时还告诉记者自己再英国、新西兰读书时经常做义卖。肉燥饭将以每份20元的价格卖出。义卖活动是土风舞社社员与老师一起合作举行的。郑老师指出此次义卖肉燥饭活动的目的有:促进闽台文化的交流、更重要的是以抛砖引玉的方式,教导学生什么叫“乐捐”、什么叫“义卖”。教会学生要如何做才能让人相信,义卖是有目标性的收集钱。为了本次活动能够按时举行,郑老师从早上七点多就开始准备。在准备期间,郑老师与09级、10级、11级的干部学生进行了任务的分配,郑老师主要负责在一旁指导学生如何烹饪肉燥饭,学生干部中又分配有后勤组、财务组等。财务组主要有江挥颖班里的同学组成。郑老师这样介绍肉燥饭:肉燥饭是劳动者吃得起又吃得饱的饭。肉燥饭的原料主要是油葱酥、偏瘦的五花肉、小黄瓜丝等。由于经过微博等其他途径的宣传,活动的规模扩大,所以郑老师决定再追加汤和炒辣酸菜。在对郑老师的采访中,记者得知此次活动所需的原料费用都是由郑老师个人出的。负责募捐箱的是江挥颖的同班同学,在活动进行的期间会有专门的人员负责登记义卖卖出的肉燥饭份数,捐款的款项会以份数*单价得出,在出现款项不够的情况下,郑老师会个人出资补足差额。如果有的学生愿意多捐的话,款项多出原本该有的,就将此款项悉数捐出。
在说到江挥颖同学的情况时,郑老师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学生对捐款冷漠且敏感,分不清乐捐和义卖。郑老师说:“年轻的生命,我们做一点小小的事,学生需要被教导,爱心献出来也要有意义。不是钱的问题是心意的问题,能够做一件事很重要,忙义卖这种事很开心,既能帮助学生,又能教学生。”郑老师也对自己做了简要的评价,她眼里的自己是个做事情不会想太多,想做就做,成果好就会很开心,成果不好的时候就反思,做事喜欢有教学上的意义,重视实际行动的人。郑老师告诉记者,她的理念是,不要说太多,要去做。她希望通过这样一个义卖活动学生能够学会做事有细节,学会坚持。
外语系新闻部 黄佳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