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学院外国语学院

首页 >> 新闻通知 >> 院内新闻

【寒假“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 三坊七巷站,到了

时间:2024-02-01

“作为‘中国里坊制度的活化石’,三坊七巷保存了坊巷布局的形式……”带队老师沈章彧在带领大家参观“三坊七巷”时介绍道。近日,莆田学院外国语学院学生以“文脉守护”为主题,组成“赓续传承”实践团,由外国语学院辅导员沈章彧带队,去往福州三坊七巷。据悉,三坊七巷是福州的历史之源、文化之根。位于福州中心城区(老城区)的三坊七巷拥有38公顷的完整保护范围。三坊七巷为国内现存规模较大、保护较为完整的历史文化街区,是全国为数不多的古建筑遗存之一,有“中国城市里坊制度活化石”和“中国明清建筑博物馆”的美称。

沈章彧辅导员带领队员们从南后街进入三坊七巷,参观了多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如寿山石雕、福州漆器、剪纸等,并亲身感受了这些传统艺术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走入巷头的福州软木画馆,软木片上精巧的雕刻技艺刻出的图案映入眼帘,细腻的绘画笔触在其间渲染。硬木雕刻的刚毅感和绘画艺术的柔美气息在其间交相辉映,让这种工艺品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还映射出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走至巷中,一家轻盈的店面里纸伞排开,队员们驻足观望,称赞于福州纸伞的秾丽精巧。纸伞美丽的背后,是选材、裁剪、糊伞、绘画等数十道工序,它不仅仅是一种遮雨的工具,更是一种文化的载体,代表着多子多福、长寿平安和团圆美满。

学生们在实践过程中,在工作人员的介绍中,了解了这些传统艺术的历史背景,技艺传承和当代发展。通过实地考察和体验互动,队员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有了更为直观和深刻的认识。队员林嘉怡在活动后表示:“在福州三坊七巷,我们社会实践队不仅领略到了历史的厚重,更感受到了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希望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和珍视这些宝贵的非遗文化,共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璀璨明珠不熄,活化石永存。”

外国语学院团委副书记陈成焰表示:“通过此次的志愿活动,学生不仅领略了福州历史的厚重,更领悟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文化遗产保护’和‘发展经济’‘城市建设’等关系的思考希望学生能将这些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明确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

外国语学院 詹鑫垚 王伊琳 黄鑫

图为参观过程照片

图为实践团合影

责编 陈成焰

审核 陈国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