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学院外国语学院

首页 >> 学生工作 >> 学生工作

探秘非遗技艺 守护舌尖上的文化根脉——“兴粉守护者联盟”实践队开展寒假主题社会实践活动

时间:2025-02-07

近日,我校“兴粉守护者联盟”实践队走进黄石镇开展寒假主题社会实践活动,通过沉浸式体验制作工序以及现场直播、拍摄微纪录片等手段,在千年米香中读懂“民以食为天”的文明密码,在守正创新中弘扬传统工艺,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文化动能。

undefined

图为活动现场。

千年米香 探寻非遗密码

undefined

图为兴化米粉制作的美食。

“四角四角方,稻草捆腰间……”这首谜语童谣是几代莆田人的美食记忆,它的谜底就是“兴化米粉”。兴化米粉是莆田十大城市名片之一,其历史悠久,可追溯至宋代,于2017年被列入福建省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实践队成员在与当地工匠深度对话过程中,穿越千年历史,深刻领悟兴化米粉制作背后的文化坚守与情感传承,在米浆蒸腾的氤氲中感受千年匠心传承的温度,于竹匾翻晒的韵律里体悟农耕文明的智慧结晶。

文化解码 体验匠心工艺

undefined

图为实践队员深入兴化米粉制作车间,了解制作工艺。

undefined

图为兴化米粉晾晒场景。

在雾气氤氲的工坊内,实践队成员参与了兴化米粉的全流程制作,从选米浸泡到磨浆蒸煮,体验“看天做粉”的古老智慧。在兴化米粉的制作过程中,需精准把握米浆浓度、蒸煮火候与晾晒时长,稍有不慎便会影响米粉的柔韧性和口感。当手指触碰到温润的米浆时,队员们真切感受到“匠人指尖的温度”,当洁白的粉丝在竹匾上展开的瞬间,更体悟到“慢工出细活”的工匠精神。这种沉浸式劳作教育,让青年学子们重新定义了“传承”,即:不仅是技艺的沿袭,更是对自然馈赠的敬畏与对极致品质的追求。

云端赋能 助力米粉出圈

undefined

图为实践队员通过现场直播推介兴化米粉。

undefined

图为实践队员拍摄兴化米粉制作工艺微纪录片。

实践队成员在制作现场架起直播设备,化身主播,通过现场试吃、讲述兴化米粉的历史故事等方式,向全国网友推介这一特色美食。与之同时,实践队成员还进行了兴化米粉制作工艺微纪录片的拍摄,从清晨的米浆搅拌到夕阳下的米粉晾晒,每一个环节无不充满了工匠们对非遗文化的热爱和坚守。实践队通过现场直播、拍摄微纪录片的双轨传播模式,让兴化米粉搭上了“云端快车”,助力兴化米粉触达更多消费群体,让老手艺走进千家万户,生动诠释了“守正不守旧、创新不失根”的乡村振兴路径。

此次社会实践活动,不仅提升了我校学子对非遗保护的认识,更激发了他们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责任感与使命感。队员们纷纷表示,在未来愿用实际行动让这份千年米香继续飘散芬芳,为地方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承贡献青春力量。

外国语学院 林锦萍 黄鑫

责编 陈成焰

审核 陈国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