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莆田学院外国语学院的“漳韵非遗寻”实践队来到了历史悠久的漳州古城,开启了一场丰富多彩的非遗体验之旅,深度感受灯谜、八宝印泥、高跷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
活动当天,实践队队员们首站到漳州灯谜艺术博物馆,一场热闹非凡的灯谜展猜活动正在进行。馆内展出了上百条内容丰富多样的灯谜,涵盖国家历史典故、民俗风情、成语故事等多个领域。实践队队员们积极参与其中,或独自思考,或三五成群地讨论,现场气氛热烈。当猜出谜底的那一刻,大家都兴奋不已,不仅感受到了灯谜的趣味性,还在娱乐中增长了知识,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来自英教221的实践队员黄婧表示“猜灯谜不仅有趣味性,还能增长知识,让我们在娱乐中了解传统文化,真是一举两得。”


(图为实践队员感受灯谜趣味)
随后,实践队来到了八宝印泥体验馆,亲身体验了八宝印泥的制作过程。从原料的研磨、搅拌到最后的调制,每一个环节都让队员们惊叹不已。他们了解到,八宝印泥作为“漳州三宝”之一,制作工艺十分复杂,需要经过多道工序手工制作而成。队员们小心翼翼地制作着属于自己的八宝印泥,深刻感受到了非遗技艺传承的不易与非凡魅力。

(图为实践队员亲身体验八宝印泥制作过程)
紧接着,实践队来到了片仔癀博物馆。踏入古香古色的片仔癀博物馆,仿佛打开了一扇连接历史的大门。队员们穿梭其中,聆听了片仔癀的“前世”与“今生”,了解到片仔癀是国家一级中药保护品种,其制作技艺在2011年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大家对片仔癀在中医药领域的重要地位以及它作为“海上丝绸之路”上的“中国符号”的意义有了深刻认识。在这里,队员们不仅感受到了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更对传统中药的传承与发展有了新的思考。

(图为实践队来到片仔癀博物馆)
之后,实践队走进了漳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来到漳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队员们仿佛走进了一座文化宝库。馆内陈列着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如剪纸、糖画、传统手工艺等。

(图为实践队来到漳州市非物质文化展示馆)
每一件展品都承载着一段历史,讲述着一个故事。队员们在欣赏这些非遗项目的同时,也看到了非遗文化的传承在现代社会中所面临的挑战,这让大家深刻认识到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也激发了队员们传承和弘扬非遗文化的使命感。

(图为队员们在了解漳州的歌仔剧文化)

(图为队员们在讨论锦歌的历史)
最后,实践队来到了古城记忆馆。在参观古城记忆馆时,实践队被丰富的非遗文化深深触动。水仙花雕刻技艺,通过精妙刀法使花叶矮化、弯曲,造型千姿百态;漳绣以针代笔,70多种针法让作品色彩明亮、肌理丰富,空心打籽绣和凸金绣更是其特技;蔡福美制鼓技艺传承200余年,几十道工序制作出的鼓美观耐用、音色纯正;南词旋律悠扬,唱腔细腻,是漳州独特的音乐形式。这些非遗文化如璀璨星辰,照亮实践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之路,也让他们深知传承与保护的重要性。
此次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走进漳州古城体验非遗活动,不仅让队员们亲身感受到了非遗文化的魅力,也为非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队员们纷纷表示,将以此次实践为契机,积极宣传和推广非遗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力量。
外国语学院 许康平、林婷
责编 陈成焰
审核 陈国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