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她本科毕业于福州大学英语专业,2005年获得厦门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学位,2012年获得厦门大学英语语言文学博士学位。自1996年本科毕业后,一直在莆田学院外国语学院工作,至今已有19个年头了。2009年晋升为副教授职称,2014年晋升为教授职称,现为外国语学院院长助理。
除了课程教学,她还非常关注学生的成长。她认为,高校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培养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更是要培养具备人文素养、心理健康、积极向上同时又能够脚踏实地的年轻人。因此,她经常利用课外的时间,经常通过各种形式,如当面或者通过邮件、QQ、微信等和学生交流沟通,了解班上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帮助他们解疑答惑,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尽己所能帮他们提供建议或者解决烦恼,同时以自己的言传身教为他们带去正能量。她相信,这些润物细无声的关怀会给学生带来温暖和感动,更能够对他们产生积极正面的影响。
作为高校教师,科研是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多年来在教学之余,她一直埋头科研,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在厦门大学读博期间(2008-2012),在词典学国际权威刊物(如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exicography)上先后发表了五篇SSCI、A&HCI论文,引起了国际同行的关注,同时在国内的A、B类核心刊物(如《当代语言学》、《外语与外语教学》、《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等)发表了多篇CSSCI论文,并在国内唯一的词典学核心刊物《辞书研究》上发表了系列论文,获得了国内同行的一致认可。同时还主持和参与了多项科研项目。曾获得厦门大学研究生科研成果特等奖和一等奖,获得莆田学院北楼勤奋敬业青年教师称号。2012年博士毕业之后,她仍然坚持科研工作,于2012年出版了专著Dictionary Use and EFL Vocabulary Learning: An Empirical Research of English Majors’ Use of Bilingualized Dictionaries in China,2013年在《外语与外语教学》(CSSCI)上发表了论文“CALL环境下双解词典的查阅行为与词汇习得的相关性研究”。2012-2013年,她主持了省厅A类课题“CALL环境下的词典查阅行为与二语词汇习得的相关性研究”。2014年,她所申报的省社科项目“基于CALL方法的词典使用与英语搭配习得研究”(2014-2017)获得立项。同时,她还主持校内育苗基金项目“CALL环境下的词典使用与EFL词汇习得研究”(2012-2015),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基于语料库的词根词缀习得顺序研究”(2013-2015)(排名第二),同时参与横向课题“《韦氏高阶英汉双解学习词典》编纂”(出资方为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0-2015)。
她在科研上努力做到把教学与科研融合起来,做到以教助研,以研促教。由于她的研究方向是词典学,特别是词典使用研究,因此非常关注学生的词典使用问题。平时在教学中非常留心学生的词典查阅需求、查阅技能和使用习惯,通过课堂观察和课外与学生的沟通,构思科研的主题,然后再通过实证研究形成论文。同时把科研的发现结果运用到教学当中。比如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学生在查阅英汉双解词典的时候,同时查阅英语释义和汉语对应词的策略对词汇理解和记忆保持的效果最好,因此她极力倡导学生在使用双语词典的时候要两种语言的解释都看,而不是只查阅其中的一种。再比如,在词典类型与词汇学习的效果方面,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使用双解词典比使用英英词典和英汉词典的效果更好,因此她并没有像国内其他学者那样,强调学生要使用全英文的词典,这对外国语学院学生整体语言水平不高的情况下并不适用。总之,对她来说,教学与科研可以做到紧密联系在一起,可以起到彼此促进的作用。
也正是由于在科研方面的历练,使得她每年在指导学生的毕业论文时能够做到得心应手。从论文选题的确定、文献资料的检索与数理、开题报告的撰写、文献综述的形成,到论文正文的撰写,到论文格式的细枝末节,每一个步骤每一个环节,都能够为学生提供全面、细致、专业的指导。同时以严谨的科研作风严格要求学生,培养学生搜索资料的能力、阅读文献的能力、主动思考的能力、提出问题-解释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踏实、认真、细心的良好习惯。通过她所指导的毕业论文写作训练,学生们无论在思维能力、表达能力还是良好习惯的形成方面都取得很大的进步。
陈玉珍老师以其突出的贡献荣获2014年 “莆田市女职工标兵”的光荣称号,这是一种肯定,也是一种鞭策;2016年9月和11月,陈玉珍老师作为莆田学院代表分别出席了中国共产党莆田市第七次代表大会和中国共产党福建省第十次代表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