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学院:一路探寻,揭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面纱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领会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赓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莆田学院共组织32支专项实践队伍前往漳州、莆田、龙岩、泉州、厦门等市的各县区、古村落、文化遗址等多地,从妈祖文化、元宵文化、红色文化、莆阳文化等角度切入,一路探寻,用脚步丈量家乡文化,感悟中华民族的璀璨历史,揭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面纱,深入学习贯穿其中的思想理念,传承红色基因、重温红色记忆、赓续红色血脉。
追寻红色足迹,传承革命文化
在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纪念馆,大量珍贵的史料再现革命历史;在重庆歌乐山陵园于鲜红的国旗和党旗下缅怀着烈士的英勇事迹;在永定毛主席纪念亭,聆听金丰大山上发生的红色革命故事;在陈康容故居,感叹他“为了伸正义,何惧剥重皮”的奋不顾身;在烈士陵园,被张鼎丞“一段残墙 一座丰碑”动人故事所感动。音乐学院“重温红色记忆”关东组小分队、商学院“青春向阳”等实践队通过对红色文化的探索学习,调研红色文化基地,深化了对党史、革命文化的了解,传承永不褪色、催人奋进的革命力量。

(图为实践队员追寻红色足迹)
图为小分队前往永定区开展活动 图为实践队员在禁毒教育基地
追寻莆阳文化,铺展特色画卷
外国语学院“同心燃梦”社会实践队深入北大村、吴江村,体验“莆阳开春”活动中蕴含的家乡优秀传统文化,与荔城区委、荔城区人民政府等有关部门共同为市民呈现一场沐古风、鉴非遗、品民俗、尝美食的文化盛会。实践队员充当“向导”,服务千名游客,参与拓福体验、集体婚礼、灯谜兑奖等志愿活动,体验独特的民俗文化,将莆阳文化的特色画卷徐徐展开。
(图为实践队队员在集体婚礼现场)
(图为实践队队员在集体婚礼现场)
(图为志愿者在莆阳开春活动现场)
(图为志愿者在莆阳开春活动现场)
扬“福”文化之风 诠释志愿之美
在莆阳开春现场,市委书记付朝阳来到北大村,志愿者积极做好“福”文化宣传,迎接福气满满的第一缕春风,将福文化植根于游客、植根于村落,拉满北大村的“福气值”。在催春花鼓、“福”字拓印、汉服迎亲、莆仙戏曲展演等活动上都活跃着志愿者的身影,引导游客品民俗、尝美食、发福饼、迎春福。
(图为莆田市委书记付朝阳莅临活动现场)
(图为实践队队员进行拓福体验)
(图为志愿者为游客分发福饼)
(图为志愿者为新人分发福饼)
(图为实践队员参加莆阳开春活动)
机电与信息工程学院实践队在云霄县郭铺村、机关幼儿园及总工会三地开展书写春联活动,为孩子们介绍剪纸文化,并通过写福、贴福等互动方式,在节日到来之际为人们送去翰墨飘香的温暖与祝福。志愿者们用热情与担当激活“红色细胞”,释放出更贴民心、更接地气的“红色力量”。让“福”文化之风蔚然而起,与志愿服务“双向奔赴”,互通互融。

(图为实践队员正在写福)
弘扬妈祖文化,焕发时代光芒
外国语学院、基础教育学院、基础医学院、土木工程学院实践队深入北大村、中华妈祖文化研究院、东岩山公园等地,探寻妈祖文化精髓,感悟妈祖文化的魅力。在西天尾镇北大村,实践队依托专业知识展开调研,领悟妈祖文化“立德、行善、大爱”的精神内涵;在中华妈祖研究院,实践队员参观颇具特色的妈祖建筑、妈祖瓷像等,了解妈祖文化的发展历程,探寻妈祖文化历史;在东岩山公园,参观“东山祖祠”、“妈祖行宫”等重要文物和历史古迹,了解妈祖事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图为实践队来到中华妈祖研究院 ) (图为实践队来到中华妈祖研究院)

(图为实践队成员做主题宣讲) (图为实践队员做问卷调查)

(图为实践队的宣传海报)
寻访朱子理学,促进文化传承
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明心至理”实践队探访了武夷山、建阳、五夫镇等地,参观了当地的博物馆、历史景点、文化遗址等,寻访朱子足迹,感受朱子文化,传承朱子美德。在行释菜礼中,传承文化遗产;于诵经典文中,弘扬尚学之道。

(图为实践队员参观朱子文化景点)
探寻元宵文化,触摸习俗脉搏
外国语学院、基础医学院、数学与金融学院学生在家乡本地品析八闽大地独具一格的元宵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学习隆兴社蔗塔背后的故事,观赏世间独一份的光景元宵蔗塔,体会独属于西庄隆兴社的陈甲元宵,体察中国传统节日生成的规律,共同感受传统节日文化的魅力。
图为“陈甲元宵”
图为漳州当地各色花灯
分享会上各具特色的元宵文化培养和树立了认知传统、尊重传统、弘扬传统的理念,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每逢元宵节,漳州人都会在夜间的街上悬挂各种花灯,有鸡灯、鸭灯、鹅灯、鱼灯那样的固定花灯,也有风车灯、跑马灯、云龙灯等会转动的花灯。”临床医学专业的庄磊在线上热情分享着家乡元宵节。
走进文化街区 共续千年繁华
外国语学院、基础教育学院等实践队前往兴化府历史文化街区调研集中了解兴化府文化。队员在历史文化街区内进行考察,通过随机采访、实地走访,深入感受学习当地的历史文化背景。在文化街区开展志愿服务,助力将其建设成全市人民共同的“诗和远方”,与八方游客共同对话千年记忆,共续千年繁华。


图为志愿者在文化街区提供志愿服务
寻找传统本源,唤醒沉睡记忆
音乐学院“成功”小分队前往厦门市博物馆“共饮-江水-长江流域青铜文明特展”参观,通过数件造型奇特的“上新”文物丰富了对于三星堆遗址的认知,从文物中感受历史的脉络。环生学院实践队来到泉州、莆田、漳州和龙岩的博物馆、图书馆和文化遗址,了解闽南文化,以学习和分享的方式发扬传统语言。外国语学院实践队员还深入闽侯一中,为中学生宣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追溯传统本源,重温历史经验,借鉴典故思想,增强文化自觉,深入挖掘古老的文化,唤醒人们的乡土记忆。

图为小分队前往厦门市博物馆进行参观
(图为实践队成员和闽侯一中学校领导合影)
本次社会实践活动得到媒体的广泛关注,福建日报APP、莆田广播电视台、《莆田侨乡时报》、《湄洲日报》、人民日报APP、人民号等媒体多次予以报道。实践队成员在实践中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寻根,捕捉传统文化的魅力,自觉树立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争当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
(供稿:莆田学院陈国成 华慧琳 林佩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