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团莆田学院委员会
团莆院委〔2023〕19号
关于举办莆田学院青年科普创新实验
暨作品大赛的通知
各二级学院团委: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和《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动员和激励广大学生参与科普创作,扩大科普活动的社会影响力,树立品牌,整合资源,促进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方法和科学知识的传播和普及,根据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福建省教育厅、共青团福建省委《关于举办第三届福建省青年科普创新实验暨作品大赛的通知》(闽科协普〔2023〕2号)文件精神,经研究,决定举办莆田学院青年科普创新实验暨作品大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大赛主题
重点围绕“智慧·安全·环保”三大主题,关注前沿科学技术、公共安全健康等领域的科研应用与普及。
二、活动时间
2023年3月10日至4月5日
三、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共青团莆田学院委员会
承办单位:校学生会学术调研部
四、参赛对象
参赛对象为莆田学院全体学生。
五、赛制设置
大赛设“创意作品”单元。“创意作品”项目突出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设置命题“智慧社区”,鼓励学生在智慧社区建设相关背景下发现身边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设计系统模型,创作相关作品。大赛以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展开,线上形式参赛材料需在4月5日前打包并压缩提交至邮箱ptxytw@126.com,文件命名格式为:学院+项目名称+负责人班级姓名+联系电话。
项目 | 主题 | 组别 | 说明 |
创意 作品 | 智慧社区 | 大学组 | 以智慧社区为背景,鼓励学生围绕家居生活、社区服务等方面,发现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利用与人工智能、物联网相关技术创作作品,解决问题,实现既定目标。 |
1、命题背景
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社区环境之中,社区可以是城市中的一个现代小区,也可以是农村里的一个村落或乡镇。信息技术在智慧城市规划和建设中起到重要作用,也是新时代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振兴不可或缺的技术手段。
本项目以智慧社区为主题,旨在促进青年学生关注国计民生并付诸行动,积极投入到幸福美好的未来社区生活的创意、设计和实现中。鼓励青年学生通过关注真实的社区生活场景,结合调查研究,发现身边的问题,发挥创造力,从人文、艺术和科技的角度综合考虑,提出解决方案,设计原型系统,并完成相关作品的制作。
2、命题内容
本项目的主题方向为“智慧社区——社区服务”,鼓励参赛队伍大胆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通过参赛作品展示未来社区生活中智慧社区服务的解决方案。
未来的社区可以为居民提供哪些智能设施和公共服务?要求参赛学生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大胆创意,并通过原型系统加以展示。作品内容可以涉及社区环境的智慧监测、居民日常生活的智慧服务、社区的信息化管理等(不包含与社区垃圾分类有关的内容),例如(作品内容不限于以下示例):
(1)社区环境的智慧监测,对社区的生态环境和安全状况进行监测和管理,保障社区的宜居和安全。
(2)为居民的购物、出行、医疗等日常生活需求提供智慧、便捷的服务,为居民的日常文化生活和休闲娱乐提供智能互动装置或辅助服务,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
(3)进行社区信息化管理,包括社区动态信息的智能发布和接收、邻里智慧互助、村落和乡镇的信息化管理等,打造数字社区。
3、考查目标
考查参赛队伍调查研究、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考查参赛队伍创意、创新、团队合作、沟通协调、呈现和展示等能力。
考查参赛队伍多学科知识交叉学习和应用能力。
考查参赛队伍的科研素养。
4、比赛规则
本命题面向大学组开展,每支参赛队伍由2-4名参赛选手(建议包括不少于1名女性选手)和1-2名学校指导老师组成。同一选手不得跨队参与同一命题比赛。鼓励省内跨校、跨专业组队。赛程共包括初赛、决赛两个阶段,各阶段规则如下:
(一)初赛
初赛为线上评审。
1.初赛为作品评审,各参赛队伍须按照以下要求提交作品文件:
(1)创意设计报告
1)内容要求:创意设计报告必须包含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①拟解决的智慧社区——社区服务相关的问题是什么?
②你的创意是什么?
③对相关文献、产品、应用系统或使用者的调查研究报告。
2)格式要求:以图文形式阐述创意设计报告,要求PDF格式,大小100M以内。
(2)作品方案
1)内容要求:作品方案必须包含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①作品设计思路、实现和制作计划。
②作品创新点。
③材料清单和相关要求,包括软硬件名称、类型等。
④制作过程,至少包括5个步骤,每个步骤需配合图片和文字说明。
⑤作品成果,包括外观图片、功能介绍、演示效果等,并提供必要的使用说明。
⑥团队成员介绍和工作分工说明。
⑦团队工作讨论记录表。
模板见附件1。
2)格式要求:PDF格式,大小100M以内。
(3)参赛承诺和声明
参赛队伍填写参赛承诺和声明,模板见附件2。打印签字后扫描上传,要求PDF格式,大小10M以内。
2.评审标准
(1)价值观
作品能够反映当代青年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通过作品传递科技向善的理念。
(2)主题符合性
作品创意与“智慧社区——社区服务”的主题方向相契合,能够通过作品反映出参赛队伍对主题内容的思考;作品设计能够很好地诠释主题,内容健康、积极向上。
(3)科学性
作品主题、创意和应用等,均符合科学原理,没有科学性错误。
作品展示过程能够体现出相关科学原理或科学现象。
(4)创新性
作品创意巧妙、独特,体现出创作者的新奇想法。
作品使用简单的方法或手段解决了相对复杂的问题。
作品能够为实现某种目的提供一种创新的、有意义的改进方法。
(5)技术性
作品的设计合理、恰当地应用了相关技术。
作品综合运用各种技术,包括手工制作、数字制造、程序设计、数字建模等。
(6)实用性
作品具有一定的实用性或能体现一定的人文关怀,能够帮助人们解决生活中常见的一些问题。
作品可以为某一领域中常见的问题提供具有实践意义的指导方案。
作品设计合理,成本控制合理。
(7)完整度
作品方案内容完整,能够展示创作过程。
作品成果演示顺利。
(二)决赛
决赛采用现场演示、作品展示和答辩方式进行,考查参赛队伍的作品操作能力、现场表达能力以及表演展示能力(演示形式不限)。
决赛参赛选手和学校指导老师须与初赛一致,如个别队员因特殊原因无法参赛,需向校团委提出申请,但不可替换其他人员参赛。决赛规则如下:
1. 网上提交材料:
(1)作品方案
内容和格式要求与初赛相同。
(2)作品视频
内容包括但不限于重要制作过程、作品操作和演示过程等。
要求5分钟以内,MP4、AVI、MOV或FLV格式,大小100M以内。
(3)作品代码
C、C++、C#、Java、Python等格式,100M以内。
(4)展示 PPT
大小100M以内。
(5)海报材料
图文并茂的展板设计稿,JPG格式,尺寸60cm*90cm,大小100M以内。
(6)作品成果
现场提交,可为实物、模型或其他形式成果。
2.陈述形式说明
(1)鼓励参赛队伍围绕参赛作品主题及内容选择恰当的演示形式,鼓励选手在答辩过程中重点展示作品创新点、技术点等专业水平。
(2)作品陈述不设人数限制,凡报名参赛选手均可参加(不允许指导老师参与)。
(3)陈述过程可辅以视频、PPT等配合说明。
(4)作品演示说明:要求参赛作品(实物、模型或其他形式)能够体现其设计原理及主要功能。
3.评审标准及注意事项
评审标准主要从完整度、创新性、技术性、实用性、科学性以及现场表现等几个方面考虑,重点考查作品创作的专业水平。
评审采用打分制,参赛队伍陈述完毕后,评委进行打分,并按照平均分的高低确定排名。如遇作品同分且无法判别获奖等次的情况,由评委现场对同分作品进行投票或打分来决定获奖等次。
六、参赛队伍责任及义务
1.入围作品的队伍有义务参加大赛举办的相关展示和交流活动。
2.参赛队伍须承诺作品为团队原创研究成果,大赛主办方享有对其提交作品的无偿的永久的公益性宣传、展出、出版及其他使用权。
共青团莆田学院委员会
2023年3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