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院师生携手奋进,书写社会实践满意答卷!
近日,团省委、省委宣传部、省委教育工委等9家单位联合通报表扬了在2024年福建省大学生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表现突出的集体和个人,我校共有17个集体和个人获奖。
2024年暑期,莆田学院师生积极响应福建省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号召,以专业为桨、以情怀为帆,202支团队,超5000名师生奔赴乡村田野开展社会实践,在服务乡村振兴的火热实践中镌刻青春印记。“时光小分队”深入西苑乡顶东湖村、柳园村和西苑村,开展以“深挖红色故事、开展党史教育、推动红色文化传承”为核心的社会实践活动。团队依托学科优势打造“4+3+N”可复制推广的口述革命史料保护范本,为红色文化研究与传承筑牢根基。
优秀团队
文化与传播学院
“时光小分队”实践队
先进工作者
黄欣
机电与信息工程学院
团委书记、讲师
谢钦
体育学院
团委书记、讲师
先进个人
林汇
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
2022 级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
郑可怡
基础教育学院
2022 级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生
林意楠
工艺美术学院
2021级工艺美术专业本科生
在2024年福建省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河小禹”专项行动中,300余名青年学子以科技为笔、以担当为墨,深入木兰溪流域开展生态保护实践,了解推广“河长制”工作,用青春行动诠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深刻内涵。
校团委“治水有神器”社会实践队前往东圳水库、木兰陂、镇海堤、木兰溪防洪工程及相关部门,将莆田从古至今的“治水神器”以“系统调研+梳理”的方式,转化成实践资源,深入探寻治水“神器”中科技文化的精髓与当代价值。其近3万字的优秀调研报告和成员的多篇优秀散文作品,为木兰溪生态价值转化注入青春智慧。
优秀组织单位
莆田学院团委
优秀调研报告
莆田学院团委
“治水有神器”社会实践队
《生态智慧中的“治水神器”:科技赋能木兰溪文旅发展的调研报告》
优秀散文作品
李媛媛
《一河一脉为故乡》
陈彦
《木兰溪的 “ 变”与 “不变”》
翁静茹
《一滴水的涅槃》
新工科产业学院与你“乡”遇实践队通过实地参与,深入了解并推广“河长制”工作,通过水体治理与环境清理、河长制调研、文化体验与生态旅游、科技融合实践创新等系列工作,为河湖治理和乡村振兴贡献着独属于青年人的奋进力量。
优秀散文作品
赖奕霖
《中山河韵:绘就百里幸福画廊》
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刘小汀在“河小禹”专项行动主题演讲比赛中,以真挚饱满的情感和生动鲜活的语言,讲述自己在参与“河小禹”专项行动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生动诠释了积极向上、勇于奉献的精神,激励着更多同学参与到守护绿水青山的行动中。
主题演讲比赛一等奖
刘小汀
《木兰溪水润莆阳 “小禹”建功新时代》
在2024年福建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百校同心八闽行”专项活动中,我校青年学子深入基层一线,以脚步丈量山河,用行动诠释担当,在服务民族地区发展的实践中书写青春篇章。 外国语学院“探赤溪畲乡,品闽东茶香”实践队着力调研赤溪村的扶贫经验,寻访畲族文化。队员们通过采茶制茶、民俗访谈、非遗体验等,总结乡村振兴与民族团结互促共进的鲜活经验。团队撰写的调研报告以详实案例为依托,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生动的地方样本。
优秀调研报告二等奖
“探赤溪畲乡,品闽东茶香”社会实践队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路径研究——以福鼎市赤溪村为例》
新工科产业学院“数”拓星村实践队用镜头聚焦畲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以光影记录畲族地区的发展和民族团结事业的进步,展现新时代民族大团结的蓬勃生机。
新工科产业学院“闽青促融”实践队以在湄洲岛妈祖故里等台胞聚集区域调研为基础,提出吸引台湾青年赴莆就业创业、促进两岸融合相关方面的政策建议。
优秀调研报告三等奖
“数”拓星村实践队
《追寻领袖足迹,共创畲族团结》
优秀实践微视频三等奖
“数”拓星村社会实践队
《山河同心,民族同春》
新工科产业学院
“闽青促融”社会实践队
《闽青促融》
从文化传承到科技助农
从生态守护到赋能教育
我校实践团队
以实际行动彰显了
新时代青年的家国情怀与使命担当
也是新时代青年与祖国
同行的生动注脚
未来
我们将继续鼓励学子扎根中国大地
在实践中增长才干
在奉献中锤炼品格
校团委青年媒体中心: 张琬美
张琬美联系方式:130672258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