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莆田学院土木工程学院
  • 设为主页
  • |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工作 >> 团委、学生会 >> 正文

新生教育对高校学风建设的作用

发布时间:2011-10-10   

面对当前新的社会环境对人才的要求,高等教育也随着市场的需求进行适时的改革。作为高等教育中的重要环节——新生教育,其模式与内容也在逐步扩大。传统的适应性教育已经不能涵盖新生教育的全部内容,也不能体现新生教育的重要性。同样,高校的学风建设也是一项重要的系统工程。优良学风一旦形成并能够成为全校师生共同的理念,一代代继承下去,学校将会为社会输送大量人才,为国家培养优秀的接班人。然而良好学风的形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就每一届学生来讲是贯穿在大学四年学习生活之中,就学校而言是贯穿在学生工作的每一个环节。新生是大学生活的开始,如果对新生进行系统的、有效的教育,“习惯成自然”,良好的学风自然形成。所以新生教育在高校学风建设中具有重大的意义。

首先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新生教育与学风建设的关系。

一、关键起点

处在高等教育的始发站,新生是否适应了大学的学习和生活方式?是否接受了科学的观念?势必影响到他们的大学四年,以至将来。同样也关系到这一批次学生的教育质量。新生在进校后,开始接触全新的生活和学习内容,所有信息都是最初概念,这是最基本、最深刻的。在他们深深感受大学应有的学习态度、作风后,他们会很快转化为自己的学习态度和作风。所以在新生入学后,我们要安排一系列入学教育,积极引导他们尽可能快地进入状态,采用配套措施减弱或消除新生的负面因素。

二、最佳时机

新生正处在的人生转折点和心理矛盾期,他们非常渴望得到指导,在思想和行为上很容易受到引导和暗示,有很强的可塑性。此时,我们要因势利导,调整教育内容和方式,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在新生寻找定位和人生目标的时候,给与他们灯塔的作用。

三、重要组成

传统的新生入学教育已经不适应现在的形势,我们必须赋予其新的内涵——学风建设教育。在新生教育阶段指导学生认识大学学习的特点,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有效提高学习效率,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进行思考和研究,培养其独立学习的能力和创造能力。

四、长效保障

如果学风建设仅仅停留在“运动式”的表面,没有建立、健全学风建设的长效机制,就谈不上学校的校风建设和长足发展。在新生教育阶段就形成良好的学风,在良性螺旋式上升过程中,学风建设的机制也会不断完善。这样为学风建设的长效机制提供了前期保障。

其次我们要了解新生的特点,这样才能在教育过程中有的放矢。

对于大学生来讲,从高中步入大学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大学生活已经揭开了神秘的面纱。面对重新定位人生目标、重新确定社会角色、重新适应学习方法和环境、重新建立人际关系,大学一年级的学生带着兴奋、憧憬、迷惘、孤独的复杂感情开始了新的挑战。大一新生是一块璞玉,“琢磨了璞玉,美玉出焉。琢磨了君子,圣贤出焉。”

一、定位人生目标困惑

考大学之前,目标非常明确——考上大学。这是他们从小开始家长和老师不断灌输的思想,已经根深蒂固,也是努力奋斗的动力源泉。等跨进大学们后,宽松、灵活的自我管理模式让他们一下从思想上松懈,突然发现自己没有了信念,不知道该怎么办?同时随着就业形势的严峻,马上又让他们感到了遥远的危机,他们内心有些抓狂。新生很难确定自己的人生规划,很难有一个与新环境相符合的人生定位。

二、社会角色的认知困难

大学新生必经的一个过程就是——角色的认知。在高中,他们也许是出类拔萃的学生,他们带着自豪步入大学校门,在高手如云的新集体中他们的自豪感受到挫败,情感产生强烈落差。知识、才艺、家庭背景等存在许多差距,他们必须进行重新“洗牌”。大家又要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自豪感与自卑感的撞击,让新生产生认知困难。

三、学习方式的重新掌握

作为应试教育的产物,很多新生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学习方法。这种方法适用于学习内容单一的高中阶段,大学教育则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和增强专业指导和实践。新生虽然有勤奋好学的态度,但不知道怎样学,面对这些纵横交错的知识体系,他们也要重新掌握学习方法。

四、生活环境变化大、人际关系更加复杂

许多新生都是习惯了凡事父母包办的家庭教育模式,他们独立生活能力差,凡事都要按自己意愿,进入大学后开始过集体生活,寝室成为主要生活环境,许多琐事都要自己解决,他们感觉不能马上适应。在中学,人际关系相对简单,然而进入大学后,面对陌生环境,他们感到孤独,急切的需要认识新朋友,可是在寻找朋友的过程中,他们碰壁了,这使得他们沮丧、不安。

最后谈一下如何利用新生教育促进学风建设。

一、系统化的入学教育

按照惯例,大部分高校都会把入学教育放在新生进校的前两周,抓好这两周是非常关键的。科学的教育内容与新生当时的思想状态充分结合,新生教育就开了个好头。

(一)新生军训的重要。每个学校军训的时间不一样,通过对高校在新生刚进校军训和大一结束后军训的比较,笔者认为军训应该放在新生刚进校的时候。原因如下:1.最佳的收心时间。高考结束后,学生们经历了三个月的“放风”,无论从思想上,还是状态上都呈现出松散,不能马上进入大学的学习状态。如果马上接受大学较为自主和宽松的学习、生活方式,他们会措手不及,反而影响了良好习惯的养成,造成新生刚开始的学风就不是很好。通过军训可以让他们收心。2.良好品格的形成。军训是人生旅途中一次不可多得的意志磨炼,培养独立生活能力的机会,培养了大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尤其是对现在的独生子女。军训为刚进校的大学生提供了一个融入大家庭的环境,在军训过程中大家互相帮助、互相关心,能够很快增加集体荣誉感。3.最佳的校纪校规教育时间。通过军训,新生们懂得了并且亲身体会了部队纪律严明、令行禁止的原则。学校只要适时对他们进行校纪校规的教育,能够让他们马上理解和接受,为学风建设奠定基础。

(二)专业思想的教育。在新生进校后,他们渴望对学校和专业的了解。此时,应该充分调动专业教师的积极性,特别是资深教授,对他们进行专业思想教育,让他们对自己所选择的专业有一个初步认识,还可以让师兄师姐对专业做感性的阐释。通过对专业背景、专业特色、专业发展、培养方式、师资配置、就业前景等的介绍,让新生充分认识专业特点,稳定专业思想,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习热情。高年级的学生应该在这个时候举行一些与专业背景有关的活动,吸引新生,让他们亲身感受到专业的特色,培养专业兴趣,慢慢开始喜欢自己的专业。例如外语系,就可以组织英语演讲比赛、英语话剧大赛等。

(三)心理健康的教育。我们一直都说新生是处在“心理断乳期”,他们用敏感的心去接触新的环境,在这个阶段,辅导员的工作就要非常到位。通过开大会、开班会、下寝室、单独谈话等方式,及时了解新生的思想状态,并进行团体或个人的心理辅导及疏导,让他们有步骤的接受新环境和新朋友。同时也要积极与家长沟通,关注新生在大学的适应过程,并有效指导他们形成好的习惯。建立新生心理健康档案,并关心、关注贫困学生、孤儿或单亲家庭的学生。

(四)社会化的教育。在高中,他们没有太多接触社会,也没有想过会马上接触社会。可是到了大学,他们开始有了社会角色和责任。所以从新生进校开始,就要进行四年大学计划和人生职业规划教育。形式也有很多种,例如优秀毕业生回校做“我的大学生活”座谈,考研或找到很好工作的学生进行“我的人生规划”演讲等。

(五)校园文化的教育。良好品位的校园文化能够深深影响和感染学生,提高了新生入学教育的感染力。新生在进校后,就马上被丰富的、高品质的社团活动吸引,他们感受到知识的力量和学校文化氛围的熏陶。寓教于乐的活动,加强了新生对新环境的适应性教育。

二、人性化的管理教育

从新生跨进学校的第一步,就要让他们有家的感觉,让他们马上感受到家的温暖,这就需要我们人性化的管理。我们学风建设一直在讲“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全员育人”,我觉得在新生教育中应该更好的体现“三全”。

(一)热情的接待工作。提前做好准备工作,安排好每个环节,尽量做到人性化。例如志愿者的安排,可以多安排一些志愿者帮助新生家长搬行李;在校园内设置明显的指示牌;制作新生指南,告诉他们怎么做才能马上熟悉环境和目前应该做些什么;在家长休息室设有饮用水;新生宿舍应该都安排好,打扫干净,设施齐全等。“细节决定一切”,在新生刚进校就感受到了学校对他们的关心,这无疑也是爱校荣校教育最好的方式。

(二)辅导员的细致工作。在高校对学生的管理主要是辅导员,从辅导员的角度看,如果想带好自己的学生,新生教育阶段是非常关键的。在刚开始就能给同学们留下很好的印象,建立良好的关系,这对于将来开展工作是很有利的。那么辅导员就要做好预习。1.提前拿到学生名单,熟悉学生的姓名、来自哪里。在现场报名的时候,要熟记学生,并能够和学生有第一次的亲切对话。在后来的见面中能主动打招呼并叫出学生的名字。2.在新生入住寝室的第一天晚上,到寝室去了解情况,与新生亲切交谈,解决他们的问题。让学生感受到辅导员的温暖和亲切(这需要辅导员在前期要有充分准备,对学校、系、专业等有充分的了解。)3.在军训过程中,始终陪着他们,和他们共同经历大学的开始,要有与学生“同甘共苦”的思想,能够让自己从行为上和思想上融入新生集体中。并且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尽快熟悉自己的学生。4.要和学生的家长建立沟通,形成学校——家庭共同教育的模式。5.能够在新生进校一个月内,与每位同学有一次深刻谈话,初步了解学生思想状态,并建立学生档案。6.加强对新生的习惯教育,从开始就要“立好规矩、做好样子”,这为日后良好学风的形成起到关键作用。

新生教育是个短期的过程,学风建设是个长期的工程,短期是为了长期做准备的。我们把好前期关,后面的工作就会好做。所以,新生教育对优良学风的形成是起到关键作用的。只要我们做好科学细致的新生教育工作,学风建设就能顺利进行。

上一条:高校学生党员在学风建设中作用的思考 下一条:高校学生党员在学风建设中作用的思考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