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土木工程学院创新打造“心灵筑梦,结构释压”主题心理教育活动,在西区食堂东侧广场开展沉浸式互动体验。活动通过“筑梦灯塔”“伴愿绘心”“星光筑路”三大创意工作坊,吸引100余名学生参与,将专业特色与心理关怀有机融合,构建起独具匠心的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

图为集体合照。土木工程学院供图

图为师生合照现场。土木工程学院供图
巧手筑塔,寄语未来
在“筑梦灯塔”工作坊,结构力学知识转化为指尖艺术,同学们将个人愿景融入许愿灯塔的设计,搭建起象征信念的灯塔,随后郑重地写下内心的愿望和励志话语。“每根骨架都对应着目标分解,就像规划人生蓝图。”参与设计的刘同学表示,这种具象化操作让抽象的理想变得清晰可触。

图为心灵灯塔群。土木工程学院供图
星光筑路,掌灯同行
“星光筑路”工作坊以灯笼为载体,学生们在纸灯上书写心理困惑,通过协作点亮光影长廊。手心上闪烁的光影,寓意着他们对未来征途的希望。大家彼此分享,互相倾诉,在温馨的氛围中,按下快门,让此刻的温暖与支持成为彼此前行的力量。

图为心灵纸灯。土木工程学院供图
伴愿绘心,同风远游
风筝作为理想的寄托,在“伴愿绘心”工作坊中大放异彩。学生们充分发挥想象力,精心设计风筝图案,共同放飞承载着愿望的风筝。当数十只彩鸢翱翔天际时,同学们分享喜悦,释放内心的压力,欢声笑语回荡在活动现场。

图为学生共同设计风筝现场。土木工程学院供图

图为学生放飞风筝。土木工程学院供图
傍晚,活动接近尾声。广场树丛中,学生们亲手制作的“灯塔群”散发着温暖的光芒,不仅点亮了校园,更照亮了每一个路过者的心扉。此次活动负责人赖振达感慨到:“活动中,学生们纷纷敞开心扉,倾诉内心的困惑,在交流中拉进了彼此的距离,增进了友谊。大家意识到孤独并非枷锁,相互激励,为实现心中的愿望共同努力。”
土木工程学院新闻部 刘心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