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晚,北楼专家讲坛在紫霄校区西区砼心楼312教室隆重举行。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王湛莅临我院做题为“结构优化研究进展”的学术讲座。讲座由土木工程学院院长张秀成主持,土木工程系教师、土木工程专业及工程管理专业学子到场聆听。

图为王湛讲座现场
讲座伊始,王湛以“双碳”政策作为切入点,列举了当前建筑结构设计领域存在的若干问题,从而引出结构智能化设计的发展前景、分类及概念。人工智能是未来科技发展的大趋势,结构设计师们将通过软件学习或算法优化,让软件对设计数据、设计条件进行处理,从而实现结构设计的自动化。目前结构智能化设计的发展逻辑为先发展基于优化算法的结构智能化设计,提供优质设计样本,再发展基于机器学习的结构智能化设计,确立模型,优化效率。

图为王湛讲座现场
随后,王湛结合项目经验向师生们提出了结构智能化设计的难点、要点和研究方法。王湛指出,结构智能化设计的难点与要点在于算准、算好和算快。要算得准就要从节点刚度入手,建立起基于节点需求的半刚性框架设计理论;要算得好就要对复杂体系结构性能开展研究,提出若干高性能建筑结构体系优化理论;要算得快则要建立高效准确的结构非线性计算模型和优化算法,提高计算方法和优化算法的适配度。此外,他还向师生们介绍了“边界拟合导向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失效模式控制优化”等结构智能化设计的研究方法,开阔了师生们的视野,进一步激发了师生们的科研热情。

图为王湛答学生问
最后在谈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及面对未来的准备时,王湛表示,未来建筑结构设计领域的设计理论、设计标准、设计软件将会更深、更全、更广。他希望教师们能转变教育观念,即以培养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为主;而作为学生则要注重个人能力的培养:终身学习、积极实践、学习编程等。
土木工程学院 林智民
人物链接:王湛,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高校教学名师、全国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救学评估委员会委员、中国钢结构协会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分会副理事长、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钢结构专业委员会委员。研究方向为钢结构、钢-凝土组合结构、结构优化,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项以及省部级科研项目多项,获得广东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发明一等奖各一项,发表论文100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