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莆田学院土木工程学院
  • 设为主页
  • |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研工作 >> 科研活动 >> 正文

莆田学院土木工程学院开展建筑震害分析与保护对策讲座

发布时间:2021-05-11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震救灾重要论述,做好今年防灾减灾有关工作。5月11日下午,莆田学院土木工程学院于光琼科学楼东报告厅举办我国文化遗产建筑的震害分析与保护对策。此次讲座由西南交通大学教授潘毅担任主讲人,土木工程学院众多学生到场聆听。

据了解,潘毅从因缘而起、震害调查与分析、结构抗震机理分析、地震迫害状态评估、结构抗震保护对策、总结与反思六大部分进行讲述。

活动伊始,潘毅展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分布图,让在场老师、同学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分布在全国有一个清晰的定位。潘毅对汶川地震、庐山地震、尼泊尔地震进行震害调查与分析,随后通过结构抗震机理分析和地震破坏状态评估,精准得出结构抗震保护对策。据介绍,震害调查与分析中的震害等级分为轻微破坏、中度破坏、重度破坏、毁坏。

讲座中,潘毅将现代抗震观和古代抗震观进行了机理分析比较。主讲人潘毅解释道:“现代结构,通过提高结构及构件的强度来抵抗地震荷载,遗产建筑,讲究卸力与以柔克刚相生相克的客观规律有了深刻的认识,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朴素的隔震抗震概念。”随后,潘毅也通过黄帝殿为例用概率评价法和模糊综合法进行震后评价,该方法的评价结果与实际破坏结果状态基本相符。

最后,潘毅以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为开头进行总结与反思:“我国博物馆传统的可移动文物的抗震方法有:粘结法、栓绑法、卡固法、侧支法等。为保证陈列台座上文物或者室外雕塑免受地震破坏,国外已研制不少隔震陈列台。”如今,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面对地震灾害等突发情况时已有了相对的紧急预案及相应的抗震方法,但与此同时,同学们也应自觉提高抗震防灾意识,以应对紧急突发情况。

                                        土木工程学院记者团 林佳慧

 

上一条:土木工程学院开展“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和展望”专题讲座 下一条:福州大学陈宝春教授莅临土木工程学院讲学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