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海峰老师是我校土木工程学院专任教师,工作近十年来,始终秉承爱岗敬业、追求上进的信念,他用耐心和信任,铺设师生间沟通的桥梁;以良好的素质和乐于奉献的精神培育学生成长。他执着追求,辛勤耕耘,潜心研究教育教学方法,积极探索,善于总结,以学生为本,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大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始终以党性在心中,坚持将学生的素质培养放在教学第一位,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以一个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要求自己,用实际行动体现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认真履行一个党员和教师的职责。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大学老师,朱教师对工作一直兢兢业业,从不挑拣工作,拈轻怕重,而是服从分配,从工作到现在,总共承担十多门专业课程的教学任务,繁重的课堂教学之外,每年还指导十几个同学的毕业设计以及数十位同学的各种实习。平时和同事一起探讨工作,教书育人。朱教师认真学习领会教学大纲,以新思路、新方法来指导教学。他还学而不厌,自觉加强专业知识和理论知识的学习,积极参加教研室活动,一起讨论上课的技巧,还经常去听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授课,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朱老师始终以严格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不断给自己施压,工作之余,勇于探究,努力钻研教材,上课前认真备课,做到对授课把控恰到好处收放自如,课后分析每堂课成功在哪里,还存在哪些不足的问题,不断地进行总结,吸取经验教训,并加以改进。在教学中他不是照本宣科,而是以各种教学方式营造轻松、活泼、上进的学习氛围。对照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结合工程实践,搜集了大量的照片和视频,在授课中穿插讲解,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方法来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多年来的教学积累,使他对土建类学生专业课的教学及人才培养模式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朱老师近几年先后主持《工程应用型道桥专业方向人才培养模式、途径和方法的研究》、《基于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 桥梁工程>课程教学改革与研究》等两项莆田学院教育教学改革课题,参与其他老师的教学改革课题多项,通过课题研究,结合社会上对理论基础扎实、动手实践能力强的工程应用型道桥专业人才的需求,总结我校的办学经验,对其人才培养模式、途径和方法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建立与社会发展需要、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理论教学体系与实践教学体系,形成新的工程应用型道桥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同时,朱老师积极将教育教学成果进行总结梳理报奖,其中,作为第二负责人的《土建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应用》获得福建省第七届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多年来的努力让朱老师在教学业绩显著,近两年参加土木工程学院青年教师授课大赛均取得较好的成绩,在学生的评教反馈中也很好,这充分说明其教学工作得到了专家的认可、同事的认可,同学们也比较满意。
要当好一名大学老师、共产党员,朱老师深知在未来社会中,无论从事哪种职业,都将存在终身学习的需要,不求新知,就会知识老化,就会缺乏做好本职工作的专业知识和本领,就无法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就无法体现共产党员的先锋作用。因此还需要不断提高专业技能和业务素质,熟知本学科发展状况。而提高专业技能最重要的途径,就是不断加强学习,积极参与科研工作,自参加工作以来,朱老师已经主持两项福建省教育厅A类科技项目和一项B类科技项目,主持一项福建省科技厅面上项目,发表论文近十篇,以科研促进教学,因为提高教学水平离不开科研;探索应用型人才教育的教学方法离不开科研;教师素质的持续提高离不开教研。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出共产党员的先锋作用。所以,党员教师更应该站在终身学习的高度,力求把握机会,拓展未知领域,增加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完善知识体系结构,以适应新技术革命引发的新挑战。
作为一名大学教师,他在注重教学成绩的同时,更加注重师德教育。教育教学中,他能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关心他们、帮助他们,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学生生病、生活遇到了困难,他都马上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予足够的支持,两次荣获莆田学院优秀班主任称号。所以他的教学始终受到学生的欢迎,师生配合默契,教学效果良好,更展现出一名党员教师的先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