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沉浸式感悟多元泉州的深厚文化底蕴,1月19日,莆田学院“‘遗’见青心”社会实践队秉怀揣着探寻历久弥新的海丝文脉起源之心来到晋江市博物馆,赓续海丝文脉,追溯海丝滥觞。
在博物馆的每一个角落,都弥漫着浓厚的海丝文化氛围。实践队队员们驻足在每一幅照片前,每一段文字间,每一件文物旁,仿佛与海丝千年文脉进行面对面“对话”,亲历那些惊心动魄的历史瞬间,对海丝文化资源的时代性应用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镇馆之宝“宋磁灶窑酱釉刻明教会碗”是研究古时泉州“涨海声中万国商”盛景不可多得的“宝贝”,更是宋时磁灶窑繁荣发展的重要见证者,它和草庵、摩尼光佛沿着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文化链条。实践队成员们在此一同邂逅海丝文脉序章,于一口“碎碗”中窥见蕴藏于海丝之路的千年文故,倾听着回响在磁灶瓷窑中的海丝韵律。
“拓印,是中国最古老的特殊印刷技术之一,可用墨拓将器物上的字体、纹饰拓印下来流传千年……”博物馆志愿者详细介绍了拓印技艺的起源和相关知识,并具体展示了制作新年福字拓印手工的流程。深入浅出的讲解,让实践队队员听得津津有味,仿佛穿越时空,与历史中的传统技艺面对面。
未来,莆田学院“‘遗’见青心”社会实践队将继续在实践中开启古今对话,漫游于温陵山海中的海丝韵律,感受中华悠久的海洋文化,并持续为延续这座世遗之城的文化瑰宝,守护和传承中华文脉贡献一份“青”力量。
数学与金融学院 郑超鑫 张思颖
审核:李航 林嘉祺 郑仁炜

图为实践队队员参观海丝文化传统民俗文化情景

图为实践队队员近距离体验茶文化

图为实践队队员参观镇馆之宝“宋磁灶窑酱釉刻明教会碗”

图为实践队队员体验非遗拓印术

图为实践队队员于晋江博物馆前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