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埕后厝,坐北朝南,三或五开间加双护厝,红砖白石墙体,夕阳斜照在斑黑的木栏上,巷子里传来的熙熙攘攘的讲解声惊起燕雀从飞檐上振翅离开。7月7日下午,莆田学院数学与金融学院“青‘马’逐光,‘荔’民同行”实践队于莆田市梧塘镇漏头村开展“古厝研学,赓续优秀传统文化”活动,由村干部李志琳带领青年志愿者走老街、串古巷。
据现场了解,古厝文化源自中原建筑的深厚文化,中原古建筑文化中强调正统、崇宗敬祖、聚族而居的家族伦理观和文化传统,是精神文化的载体,是福建古建筑文化的鲜明特点。
研学现场,李志琳带领一队青年穿梭在狭窄的巷子里,走至每一处古厝,李志琳都为学生介绍古厝的建构材料、建筑风格、内部构造与建成故事,引导学生观赏保留较完好的古厝建筑,深入感受匠心所在,体验中华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发展和演变。
“红砖墙雕饰精美,栩栩如生的鸟雀花卉纹理布满勾栏。”临研学结束,“青‘马’逐光,‘荔’民同行”实践队跟随村干部李志琳来到当地古厝群落中最有名的郑宅,郑宅因中国体坛名将郑家三父子被誉为体育世家,被视为“为国争光”、“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等体育精神的物质载体。
研学结束后,村委副书记李志琳表示,古厝建筑是漏头村的重要文化地标,希望“青‘马’逐光,‘荔’民同行”实践队能够为漏头村古厝做宣传,活化古厝建筑,让更多人了解古厝文化,感受匠心独运的技艺,共享非遗保护成果。
“青‘马’逐光,‘荔’民同行”实践队本次下乡实践重点聚焦于助力乡村发展相关文旅和文创产业,挖掘古厝的历史文化价值,实现古厝历史文化效益与社会经济效益的共创共享,共同助力古厝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数学与金融学院 郑佳旻
图为实践队成员与村干部合影留念
图为实践队成员与村民交谈
图为村干部为实践队成员介绍古厝
图为村干部为实践队成员介绍村庄

图为村干部为实践队成员介绍古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