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 页 >> 资料下载 >> 正文
莆田学院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整改成效阶段报告
2018年04月26日

2017年5月,以安徽工程大学党委书记陈其工教授为组长的教育部本科教学审核评估专家组一行19人,莅临学校对本科教学工作进行了全面的现场考察和评估。评估结束后,学校高度重视专家组提出的意见与建议,在省教育厅的指导下出台整改方案,落实整改措施,取得初步成效。现具体汇报如下:

 

一、明确定位,转型工作上新台阶

2018年,学校入选福建省示范性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名单。学校以此为契机,制定了《莆田学院内涵提升行动计划(2018-2020)》,进一步完善规划和与建设方案,制订更加具体的实施线路图,进一步明确了向应用型办学转型的目标和路径,进一步落实专业群及相应的产业学院建设和运行,细化“十三五”规划和省级示范性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方案。

 

  1. 外引内培,师资队伍建设成效突出

    1. 2017年修订人才引进办法,实施了“百万聘博”优惠政策,取得突出成效。到2018年4月,学校新引进到岗博士17人(其中工科、医科11人),另与37位博士签订了引进协议(其中工科、医科24人);招聘并到岗工作新教师硕士21人(其中工科、医科13人),高级工程师1人(工科),柔性全职聘用教师1人(医科)。同时,学校提高台湾博士引进待遇,加强台湾博士的引进工作,新全职聘用台湾博士3人,兼职聘用台湾博士3人。

    截止目前,学校教师有3人入选闽江学者讲座教授,2人入选福建省高等学校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人入选福建省高校杰出青年科研人才培育计划。学校现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名,省级百千万工程人选2名,闽江学者讲座教授3名,福建省高等学校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16名,福建省高校杰出青年科研人才培育计划人选12名。

    2. 实施博士工程,加大攻读博士学位资助力度。修订教职工攻读博士学位资助办法,进一步提高资助待遇。2017年,共8人考取攻读博士研究生(其中1人赴境外攻读博士学位),2人在职取得博士学位,另有在读博士36人。

    3.提升科研能力。2017年,获得6项国家基金项目,获得校外立项科研项目212项,资助总经费3226万元,所获科研经费为历年最高;加强服务地方团队工作,承担横向科研项目75项,获资助经费559万元。

    2-1 近两年师资对比简表

年份

专任教师

总数

博士

硕士

高职称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2017年4月

765

95

12.42%

473

61.83%

360

47.06%

2018年4月

773

105

13.58%

495

64.04%

348

45.02%

 

  1. 加强建设,办学条件不断改善

    1.经费投入。2017年,学校经费投入显著提升,教育经费总额达4.29亿元,教学经费总额为2亿元,年度教学改革与建设专项经费达3574.73万元。

    2. 改善办学条件。有序推进莆田学院新校区建设工作,按照2万学生规模规划教学行政用房、实验室、学生活动中心等用房,缓解学校教学用房不足的问题。

    3. 改善教学辅助条件。2017年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总额超2.55亿元,当年新增8107.56万元,新增比例为46.49%;新增图书7.66册,总额达128.6万册,增幅较大。

    4.教学科研设施建设。2017年,学校新增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省级重点实验室各1个,目前共有省级实验教学平台14个,省级科研基地20个。现有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与实习基地266个,其中2017年新增35个。

    5.加强专业建设。围绕“应用型”办学定位,优化专业结构,不断调整专业设置,强化专业建设。2017年,市场营销和新闻学两个专业成为省级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测控技术与仪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过IEET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妈祖文化研究逐渐融入人才培养过程。

    6.课程资源建设。学校加大教材资源、课程资源、实践资源、平台基地等资源建设的力度。近一年教师主编教材5部,其中校企合作教3部;新增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3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5门,省级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3个。

    7.充分调动社会资源。2017年,莆田学院分别与仙游县人民政府、秀屿区人民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2018年1月与北京福建企业总商会、北京莆田企业商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校地合作取得成效。2017年,分别与台湾清华大学、台湾元培医事科技大学、台湾大汉技术学院签署了校际合作协议,境内外合作取得成效。此外,学校分别在厦门与广东成立校友联络处。

  2. 深化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1.积极推进东南新工科产业学院建设。依托莆田学院的硬件资源和教学资源,开设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工科专业(方向),引进北航、北理工等知名高校的优秀专家资源,引进华为、百度、腾讯、中软国际等知名企业的教学案例和工程师,通过双师型教师、产业化实训基地、产业化实习等产学合作办学模式,培养一批面向新工科专业最前沿的应用型本科、硕士人才。

    2.探索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依托学校六个产业学院的建设,与共建产业学院的大型企业加强合作,开展行业产业关键技术联全攻关项目,提升教师承担产业行业研究课题。六个产业学院分别与30多家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探索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

    3.深化教学改革。围绕学校“应用型”办学定位,落实转型任务,推动我校应用型课程体系建设和教学模式改革,2017年11月,学校印了《莆田学院应用型课程改革与建设意见》;公布校级应用型教学团队立项名单,成立31支校级应用型课程教学团队,5支专业群建设教学团队。教师在教学改革上取得一定成效,2017-2018学年(截止目前)发表教论文48篇,73个教学改革项目获立项。

    4.深化实践教学改革。根据学校转型要求,从2018届毕业综合训练开始增加毕业综合训练题目来源于行业企业应用比例要求,并鼓励学院聘请行业实践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指导学生毕业综合训练, 毕业综合训练题目来源于行业企业一线应用比例达70%。

     

    五、提升服务,促进学生成长

    近一年来,学校高度重视学生发展工作,继续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学风建设、心理健康教育等工作,引导学生参加教师科研活动达337人次,举办文化、学术讲座323次,获得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4项、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69项;现有注册社团127个,2017年举办活动近300场;青年志愿者注册数达7901人,2017年志愿服务时长累计158060 小时。2017届毕业生对母校的满意度达到97.78%,总体满意度较高。

     

    5-1 学生学习成效对比表(计算方法与教育部状态数据采集内涵一致)

时点

全日制在校生数

竞赛获奖数

获取专利数

学术论文数

2015-2016学年

16079

352

32

26

2016-2017学年

15579

512

32

14

 

5-2 毕业生去向对比表

生源

毕业生数

毕业率

授予学位率

就业率

签约率

升学人数

2016届

3512

98.15%

97.98%

99.22%

60.26%

102

2017届

3920

99.06%

99.06%

99.62%

66.44%

115

 

六、健全制度,完善质量保障系统

完善、补齐制度和规定,合理配置教学资源,将六位一体的教学监控系统真正做到落地开花。2017年下半年,学校成立第五届教师督导团,制订《莆田学院关于印发教学督导团章程的通知》《莆田学院关于印发二级学院(部)教学督导组工作办法的通知》等相关规章制度,建立了专职教学督导与在职教学督导有效融合、校级教学督导与院系教学督导相结合的两级本科教学督导制度。

 

七、重点打造妈祖文化人才培养特色

2018年,学校发布《莆田学院妈祖文化品牌提升行动计划(2018-2020年)》,着力打造世界妈祖文化研究中心;刊发《妈祖文化研究》总计5期。

探索建立完整的妈祖文化本科人才培养体系。继续举办“妈祖文化传播本科人才培养特色班”;将《妈祖文化概论》设为全校性必选课程,开设各类妈祖文化选修课,各相关二级学院在大二、三年级结合各自专业举办各类妈祖文化选修课程;在思政课中融入妈祖文化内容,将妈祖“立德、行善、大爱”的精神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地化的鲜活教学内容,融入全校大学生思想教育课之中;推动妈祖文化融入学生毕业训练与专业实践,鼓励学生申请妈祖文化科研课题或参与教师的妈祖文化科研课题;邀请海内外妈祖文化研究知名专家开设全校性的妈祖文化学术讲座。

2018年,莆田学院获批为福建省硕士学位授予培育建设单位,以妈祖文化研究为内涵的社会学也列入培育点,2018年计划招收培养3名社会工作(妈祖文化)专业研究生,对莆田学院加强妈祖文化研究特色具有推动作用。

 

 

 

莆田学院

2018年4月

上一条:莆田学院2018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下一条:莆田学院2016-2017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