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家乡河,蝶变木兰溪。
7月21日,莆田学院商学院“灼耀木兰”社会实践队暑期活动正式启动。当日,在由商学院团委书记吴振宇、市场营销系教研室主任李震和社会实践资深导师韩雨亭等人带领下,实践队一行10人先后走访了涵江区梧塘镇沁后村、木兰溪治理展示馆和三棵树涂料股份有限公司总部,通过对乡镇、街道、村庄和工厂全方位、多角度走访,系统了解木兰溪沿岸高质量发展道路的历史和未来。
水乡巨变
眼前的木兰溪弯弯曲曲,清澈见底,犹如一条卧龙,绵延105公里汇入东海。
这也是一条承载着历史文明的河流,它见证着这座城市的发展史。
回顾历史,木兰溪治理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擘画,并全程推动治水和生态保护工作。
20多年来,历任莆田市委、市政府始终贯彻落实习近平同志要求,攻坚克难,实现了从“水患之河”、“安全之河”到“发展之河”的飞跃式转变,莆田更从福建省内唯一一个洪水不设防的设区市,变成全国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并获评“全国十大最美家乡河”,成为新中国水利史上“变害为利、造福人民”的生动样本。
7月21日上午,我们来到此行调研第一站——沁后村。
沁后村是福建莆田涵江区梧塘镇的一个行政村,它的不远处的沁后水库属木兰溪流域,位于木兰溪支流梧梓河的上游。
沁后村也是莆田市较早发展“三资企业”的工业型明星村,规模以上企业8家,主要以鞋革加工为主,外来就业人口达1万多人。
我们从沁后村感受到了历史的温度,一座座红砖古厝,散落在村落各处,形成聚落,仿佛诉说着曾经的辉煌。
在村委临时办公点旁边有一座中西合璧的大宅——蔡氏万兴堂宅,它为双层左右护厝结构,主建筑下层修建石拱是西式风格,内部多为木质结构,横梁上还残留有精美雕刻的印痕。
当地村民介绍称,它已有上百年的历史,早年修盖时,瓷砖泥土等都是由国外进口而来的,每块红砖大约有5斤重,十分牢固,墙壁上还有名家的字画,足见当年建设此宅时的用工和用心。
沁后村还拥有许多这样的历史风貌建筑,它们承载了村民和家族记忆。
时过境迁,如今的沁后村部分片区已被列入莆田大学城的建设范围,此举意味着将对全村下一步发展注入活力。
“在未来几年,我们村以制造业发展为基础,并将村落传统文化继承与发展,全力打造因学兴村,推动乡村经济发展。”沁后村党支部书记邓壮壮称。
生态发展
7月21日下午,我们来到位于荔城区木兰溪堤路正荣府西南方向的木兰溪治理展示馆,它是一座传统风格的建筑,占地面积约为600平米。
我们在讲解员的引导和介绍下,依次参观了序厅、为民怀情、科学决策、率先垂范、久久为功及尾厅六个展厅,系统而深刻的学习了木兰溪是如何在习近平同志亲自擘画和推动下实现了综合治理,更见证了莆田当地党委政府如何在20多年间接力治水,把一条水患之河变成一条造福人民的生命之河、安全之河、生态之河和发展之河的伟大历程。
“虽然这是一座反映治水历史的展览馆,实则也是反映了莆田城乡建设的动人教材。”商学院团委书记吴振宇称,在此见证了一座城市、一个流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沧桑巨变。
在系统学习木兰溪治理成果后,我们来到了三棵树涂料股份有限公司总部,这家企业也见证了木兰溪沿岸经济的成长。
在总部办公区的楼宇与自然交相辉映,眼前绿草如茵,万亩荔枝林果丰翠叠,三条自然水系蜿蜒交汇,象征着万物睦邻,生生不息,让人沉醉其中。
我们先后参观了企业文化馆、智能生产车间、样板空间、涂料展区和办公园区,还和公司环境高级专家林琴进行了一场以“生态环境保护与产业发展”为题的座谈会,在系统了解企业发展历程和未来战略蓝图之际,还深刻感受到公司的企业使命和文化内涵。
“作为一家倡导生态、环保和健康的企业,三棵树已将理念从研发、生产到办公的每一个细节。”三棵树培训中心负责人许玉芬称。
三棵树的办公区已经是生态智能和高质量发展的样板,办公环境生态优美,犹如置身公园,办公大楼采用国际先进的控制和管理系统,拥有高度智能化、信息化的多功能现代化系统,令人惊讶。
最让我们印象深刻的是,它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涂料公司,不仅企业理念和管理实现了跨越式创新,乃至在产品上也打破了我们的定见,比如它推出了系列的口红产品。
“我认为,生态理念本身也能转化为生产力,它能创造新的机会。”三棵树一位管理人员称。
文/唐丽、程秀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