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扬红色精神,传承民族精粹,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6月29日,莆田学院商学院“同心燃梦”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队来到仙游县书峰乡,探寻乡村振兴发展,感受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青黛扎染的魅力。
红迹生枇杷
用好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上午9时许,实践队在讲解员的带领下,踏着山间小路来到了书峰乡大类革命战斗遗址。探访红色文化遗迹,追忆那段光荣而悲壮的历史,深切感受到革命先辈在极度艰苦的战争环境中,为了心中崇高的理想,甘愿抛头颅洒热血的高尚情操以及不畏艰辛、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
红旅精神不仅带动了革命老区的经济发展,枇杷更是当地的支柱产业,推动当地乡村振兴的发展。枇杷园里,依稀可以看到村民除草的身影,实践队员也积极加入到劳作中,帮助村民更快地完成那一片区的除草工作。村民陈先生(化名)说道:“我们村的乡村旅游资源不算丰富,在莆田境内,山不高,林也不密,还是常年缺水的地方。”书峰乡境内多丘陵,山地多、耕地少,当地枇杷栽培历史悠久,品种丰富。近年来,书峰乡政府依托书峰枇杷协会,引导全乡枇杷产业化经营,成立了多家农民专业合作社,注册了“书峰”牌商标枇杷,推动乡村振兴发展。
实践队员何雨欣说到:“我认为当代大学生可以利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帮助当地乡村振兴,我自己,就可以通过设计海报、网页设计、直播平台将书峰乡红色基因、枇杷良田推广出去。”
蓝靛染绢纱
下午2时许,实践队员们走进四黄乡村记忆博物馆,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采用线上直播的方式,传播优秀文化、助力乡村振兴。
隔着屏幕,人们足不出户就能感受到书峰乡“青黛扎染”的悠久历史。“大家现在看到的是青黛扎染的作品。”“大家对扎染有什么疑问可以在评论区打出来。”实践队员化身非遗介绍小主播,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结合抖音直播平台,向大家介绍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镜头的转移,馆内一块块古朴的染布呈现在眼前,蓝白二色的对比,颇有“青花瓷”般的淡雅之感。非遗传承人黄碧红介绍到:“青黛除了染布,还具有很强的药用价值,有消热解毒之功效,是治疗腮腺炎等良药,如果经常穿青黛扎染的衣服对过敏性皮炎特别有用。”
撷撮采线结之,而后染色,扎染,顾名思义分为扎和染两部分,取青黛之靛蓝,与布帛之雪白,二色的对比营造出古典的意蕴,点缀人与生活。“展布、扎布、浸布、染布、洗布、拆布......”跟随着黄碧红的指导,实践队员们用不同的方法染出了深深浅浅、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花纹,似云似雾又像花,一件件独一无二、带着自己特有韵味的扎染作品惊艳登场。“等我老了,我一定会经常过来体验这门手艺,在这个慢节奏生活方式的乡村养老也很不错。”当地游客黄女士(化名)不禁感叹。
书峰乡的每一户人家、每一位人民都从红色基因中汲取砥砺奋进的力量,一代又一代,弘扬着永不过时的红色精神,传承和创新传统文化,让当代文化充满活力。实践队在文化依托下,运用新媒体宣传红色文化、非遗文化,助力当地乡村振兴的发展。
商学院“同心燃梦”社会实践队 供稿
2022年7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