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工团学

学生活动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工团学 -> 学生活动 -> 正文

暑期三下乡|古谯流火映党心,诗书继世忠厚传

作者: 发布日期:2022-07-04

为深入学习党史,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加强红色思想文化学习,莆田学院商学院青马班“荧燎星火”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队于6月27日前往莆田市古谯楼和中共闽中第一党支部旧址,深入红色基地,寻访红色足迹。

“岑楼坐镇仰巍峨,百里莆阳竟若何。”史料有记,建造于城门之上,瞭望以晓万物之楼谓之谯楼。凡有筑城,必有谯楼。汉朝以来凡有谯楼雄踞之地,就不乏迂回变迁的深厚历史;“荧燎星火”实践队在文献路所观,不仅是一砖一瓦一红墙,更是兴化古城递给莆田人的一张跨越时空的名片。

转而向东北行去两百余丈路,便能望见一座迥异于周边的红砖瓦楼,其名曰哲理钟楼。谯楼钟楼,一座见证千载兴华府的盛衰荣辱,一座见证文献名邦百年教育发展史,自成一格的西式建筑在古城的深厚历史下,反而尤为相得益彰。年轮更替,岁月沧桑,抹不去古城的钟谯之美;古谯流火,哲理继世,在莆阳大地上辉映出更为鲜活的文化印记。

走进古谯楼,便是以踏入莆阳书房为肇始,实践队员走上楼内石阶,只见谯楼内侪辈云集,三三两两落在古香古韵的四方形木桌旁,或是读书览报,或是仰屋著书,儒雅宁静,针落有声,俨然一股笃学不倦之风。

书房一侧放的皆为党史类图书,实践队员陈宏睿同学在翻阅《四库全书·莆田文献集成》时有感:“谯楼古风蔚然,也离不开刻在国人骨子里的红色印记。”队员在书房里自行阅览党史类书籍,了解发生在莆阳的那些红色故事,在谯楼上习得莆田百年党史中的浪漫诗句,对于“荧燎星火”实践队的马克思主义青年学者们而言也好是惬意。

离开古谯楼,便是闹市喧嚣;古城千年更迭,沧海桑田带走古城的辉煌,换来的是荔城的熙熙攘攘与灯火万家;实践队员走完谯楼之旅,起身迈向哲理钟楼。走入骑楼式门道,宛若走出时代的束缚回到二十世纪。

一至二楼的展厅共展示了五个阶段,像五位学识渊博的老党员在向我们娓娓道来钟楼见证的革命故事。馆内导游介绍时那陈词之激烈、那声势之浩荡,将百年来的风起云涌、百年来的岁月激荡、百年来莆田英雄那些不可磨灭的革命功绩,深深刻在那颇具穿透力的声音里,深深刻在实践队每一位马克思主义的青年学者心中。

在大致了解完五个伟大的革命阶段后,实践队员便组织起了在哔哩哔哩网络平台上的直播;洪鸿泉同学首先向直播间的观众们介绍起展馆的历史前传——那闽中革命圣火的起源,是陈国柱先生救国爱国的理想,是哲理中学中兴起的爱国主义思想,是闽中地区共产党员矢志不渝、坚不可摧的强大信念;随后,孙琰杉、魏霖、林瑛腾、郑雨婷同学先后带领观众走过充满教育意义的五个展厅,通过诵读文本宣讲红色精神的方式共同领略革命先辈们谱写的壮丽篇章,让更多网友了解闽中地区革命斗争的光辉历史。宣讲与线上平台直播、导游互动结合得相得益彰,为党史教育开辟更便捷且更符合现代教学性质特征的可行方案。

本次“荧燎星火”社会实践队将党史教育用创新性的宣讲形式,结合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成果,深入浅出地传播党史、传承红色基因,不仅能够让有莆仙甚至八闽民众更加了解闽中的革命事迹,也让实践队队员们在学习实践中用思想重温先辈们走过的漫漫革命路,进一步感受到革命历史留下的痕迹,体会那段可歌可泣的红色历史并领悟其中蕴含着的思想文化,加深马克思主义青年学者们对那些为人民解放事业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先辈们的敬仰之情。游古谯,寻哲理,“荧燎星火”实践队走进历史,宣讲传承,赓续红色革命精神,让红色文化启迪一代又一代莆阳大地上的莘莘学子。

文编:商学院“荧燎星火”实践队陈燕婷、陈宏睿

6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