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学院会计学学科创建于1988年,当年招收专科学生,2001年成为莆田学院首批本科专业,招生本科学生。办学25年来,已形成一支结构基本合理、业务素质较好、团结协作、人心稳定并与学科建设、教学、科研工作基本适应的19人的师资队伍。其中,高级职称9人,中级职称8人,初级职称2人;博士2人,硕士16人,本科学历1人,研究生以上学历者在整个学历结构中所占比例为94%。年龄结构中,40岁以下12人,40-50岁7人, 40岁以下者在整个年龄结构中所占的比例为63%。此外,会计学科常年聘请美国、加拿大的专家学者担任本专业海外班相关课程的教学工作,并参与学科建设。“十一五”期间,先后承担了科研课题13项,其中省级项目1项,地厅级项目2项,校级课题10项,校外经费达5万元;先后发表了84篇学术论文,其中,权威刊物3篇,核心刊物19篇,大学学报32篇,一般刊物30篇,出版了专著3部。2003年以来,《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学》、《高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会计电算化》5门课程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建设了2个总价值100余万元、功能齐全、硬软件设施较全的专业实验室—会计电算化实验室和会计手工模拟实验室,建成了5个校外实习基地。先后培养了七届1100人左右的本科毕业生。
工商管理学科整合会计学学科与旅游管理学科资源,于2013年申报省级重点学科并获得批准。学科坚持并贯彻“突出重点、强化优势、培育特色、融合学科、提升水平、服务社会”的思想。以学校的“十二五”学科发展规划为指导,以工商管理一级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完善二级学科为重点,以学术梯队建设为关键,以人才培养为基础,以专业硕士学位点建设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育学科特色,营造学术氛围,提升教学和科研水平,促进人才培育,服务社会经济,争取成为省内外较有影响力的省级重点学科。
会计学学科从面向地方、面向应用、面向教学的指导思想出发,已形成了“财务会计”、“ 财务成本管理” 2个研究方向。这些研究方向以经济学和管理学为支柱,以我校具有的相关工商管理学专业为依托,共同构成了学科研究基础较为厚实,研究成果互补性强,有一定自身特色的学科体系。
1、财务会计研究方向
根据国内外对中小企业会计研究前沿领域的研究成果,在分析和把握自身优势的基础上,结合中小企业会计管理现状,对中小企业的财务会计与内部控制问题进行研究,并强调研究成果的针对性、实践性和应用性。目前该方向的研究特色主要体现在中小企业的财务会计理论与方法运用、公司治理与会计控制、财务预警、公司绩效评价、资本市场财务与会计、会计信息系统、财务报告与信息披露、法务会计与内部会计控制等方面的研究。
2、财务成本管理方向
财务成本管理是一种价值管理,主要运用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运算、成本控制、财务分析等手段来组织企业中价值的形成,是关于企业投资、筹资、营运资金以及利润分配的管理。目前该方向的的研究特色主要体现在有效资本市场与理财行为问题研究、中小企业财务成本管理与控制问题研究、财务约束软化成因及对策研究、资本预算与财务预算问题研究、中小企业理财问题研究等方面。
通过学科建设,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主动适应莆田市和海峡西岸经济区相关产业发展对会计学人才的需要,加强会计学特色专业建设,深化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改革,提升专业水平,凝练专业特色。遵循会计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自身规律,融入莆田区域地方特色,强化实践,突出应用,培养适应莆田市、福建省相关产业需要,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文化内涵的应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