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我校荣获“全国高校学生公寓管理服务工作先进单位”称号;今年4月,我校申报的课题《高校学生宿舍文化节活动项目化管理研究》,获得首批福建省高校学生宿舍管理研究课题项目立项。这两项荣誉都和一个人的努力分不开,她就是我校学工处宿管科的曾丽青。
曾丽青谈及自己的工作时笑着说,“每年的工作都大同小异,我能做的就是在这些活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和完善。”曾丽青06年在我校中文系毕业,毕业后就应聘到我校学工处宿管科任职,分管学生公寓中心调配,起草和整理与公寓管理有关的所有文字材料,指导校自律会工作。07年她又接手了我校《社区生活报》的指导工作。
每个月到各个宿舍楼栋检查调研是曾丽青的例行工作,节假日也都要和宿管科其他工作人员一起轮流值班。曾丽青自我调侃说:“台风来了,别人都要往家里赶,我们是要抓紧赶去学生公寓。”谈起工作,曾丽青如数家珍:“我们的社区工作尽量做到人性化,如每年的毕业前夕,除了发布通知并留一周的时间让毕业生整理行李,我们还会联系快递直接到宿舍楼下,方便毕业生运送行李。”
处理学生投诉问题时,曾丽青是一位善解人意的姐姐。一次,凤达B栋某女生申请要自己装热水器,曾丽青耐心地对她讲解了这样做存在的安全隐患,但随后了解是因为热水供应出现的问题,曾丽青即刻联系凤达公司进行了协商,并在假期对热水器进行全面的修缮。
为了做到学生公寓安全的群防群治,曾丽青参与组建了学生公寓文明巡查队,其工作的出发点是防盗防火。运作成熟后,这个巡查队也成为了我校的学生公寓管理的特色之一。
除了负责起草学生公寓工作上的文件外,新生入学前的安全提示、公寓内宣传栏的更新、学生投诉等这些事情,也都是曾丽青负责的。她的工作琐碎而繁杂,如果没有对工作的热爱和责任心,是坚持不下来的。
指导校自律会的工作时,曾丽青的原则就是要“有思路、有计划”的工作。每年九月份自律会纳新,曾丽青也和自律会的成员们一起忙碌。“我尊重学生们的工作,无论如何,对学生都是以鼓励为主。”社区的很多公益活动都是学生有了想法之后向曾丽青提出的,她会与他们沟通,把可行和不可行的交代清楚。筛选出结果后,大家就一起进行活动策划,出展版,挂横幅,曾丽青也会全程关注活动的进行。自律会前主任鲍勇提起曾丽青就满心感激:“曾老师和我们相处时就像朋友一样,语言委婉,也很为我们的利益考虑。”曾丽青带领自律会的成员们,打造出了学生公寓文化活动品牌,也实现了教育与自我教育的统一,达到集体和个体共同发展的效果。
《社区生活报》作为自律会编辑部的一部分,是全省独家高校学生公寓社区信息报,也是由曾丽青负责组织编写的。她说自己的任务就是为每期的《社区生活报》把关,把报纸办得学生愿意读,也愿意投稿,让这份报纸既青春活泼,又有大学生的风度。做好这份报纸的难度并不小,因为每年固定的时间学校的社区活动都一样,所以有时候曾丽青也会感到不知所措,“做一年的报纸很容易,但是第二年、第三年……重复做一样的内容,却要写出不一样的新意。”
《社区生活报》曾经做过一期关于大学生恋爱的报纸,在做报纸之前,曾丽青就交代学生:“我们要保持中立的态度,关键是能为同学们搭建一个阅读的平台。”曾丽青期末从不联系学生做事,她希望学生们好好复习,但回家之前会开短会安排任务,将假期要做的事分配下去。《社区生活报》内部偶尔也会出现不和谐的问题,这时曾丽青会想方设法开导他们,让他们本着互助友爱的精神互相尊重,把工作放在首位。
“每年我最高兴的一天就是教师节那天,学生们都会送来真诚的祝福,让我很感动。”虽然在工作上曾丽青要求学生尽善尽美,哪怕只是小问题也要让他们引以为戒,但工作是工作,娱乐是娱乐,平时曾丽青对待学生很宽容,也积极地接受学生的新思想。“曾老师有时还会陪我们逛街,还经常和我们分享她儿子的趣事。”报社的成员显然都把曾丽青当成了最好的朋友。
曾丽青有时也会担心不能和学生很好地沟通,所以她学着用微博、QQ把自己的想法表达给学生。曾丽青怕自己掉队,也经常上网了解新鲜词汇,遇上不懂的就上网搜索,以此来拉进与学生的距离。“毕竟做到老,学到老,过去的经验只能给自己一些借鉴,还是要不断的提升自己。”曾丽青希望能和学生一同成长。 (校报记者 石天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