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为《莆仙文化概论》封面。

图为《莆仙文化概论》新书出版座谈会现场。

图为宋建晓向市图书馆副馆长张翔赠送《莆仙文化概论》。

图为省市知名文史专家、学者在交流研讨。校融媒体中心供图
原文转自莆田学院新闻网
1月11日上午,莆田市委宣传部、莆田学院在莆田学院李文正学术交流中心举行了《莆仙文化概论》新书出版座谈会。会上,省市知名文史专家、学者就《莆仙文化概论》出版发行的历史与现实意义、莆仙文化特色优势、新书编撰的特色亮点与建议以及如何传承保护莆仙优秀传统文化等进行交流研讨。
莆田学院党委书记、莆仙文化研究院院长、《莆仙文化概论》主编宋建晓,省文史研究馆原馆长卢美松,厦门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陈支平,厦门大学民间文献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郑振满,省文物局原局长、文博研究员郑国珍,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林国平,全国知名审计史研究专家、莆田学院特聘教授方宝璋,莆田学院副院长李文芳,莆田学院原副院长、莆仙文化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宋一然,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联主席王金煌,市文旅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林新钊,市社科联副主席郭世平,福建日报驻莆田记者站站长陈荣富,及部分莆田学院莆仙文化研究学者,莆田市文史研究专家出席座谈会。座谈会由王金煌主持。
据介绍,2018年莆田学院全面启动了《莆仙文化概论》的编纂工作,组织了莆田学院十多位专家学者分别执笔撰作,字斟句酌、数易其稿,并由刘福铸教授、图书馆馆长陈春阳研究馆员总纂修改,历时近三年,最终形成了通论体《莆仙文化概论》,2020年12月由中国文史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全书史料详实,内容条分缕析、图文并茂,共有83万字,各类插图、图片300多幅。在附录中,也列出了莆仙文化大事记、《四库全书》莆仙人著述总目、莆田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莆田市文物保护单位名录、莆田市历史建筑名单等专题。本书得到莆田市委宣传部的立项资助及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的资助。
该书在深入挖掘史料内涵和整理莆仙文化记忆基础上,从家族文化、教育文化、科举文化、名臣文化、典籍文化、理学文化、宗教文化、妈祖文化、三一教文化、古代文学、戏曲、音乐舞蹈、书法篆刻艺术、绘画艺术、工艺美术、民俗文化、方言文化、商业文化、旅游景观以及科技文化等20个方面,探讨了莆仙文化的渊源、发展及其结构形态、性质特征,勾画出莆仙文化的基本框架,揭示和展现了莆仙文化的根基和底座,具有全面系统性、探索创新性和通俗普及性,是一部存史资治、以文教化的用心之作。
莆田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吴桂芳发来书面致辞。他说,《莆仙文化概论》新书出版发行,是莆田文化界的一件盛事。他代表市委、市政府,对《莆仙文化概论》的出版发行表示热烈的祝贺。向莅临参会的各位领导和专家学者、和为该书付出辛勤劳动的同志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围绕坚定文化自信、增强地方文化影响力等议题,吴桂芳提出三点意见,即要坚定文化自信,激活莆仙文化生命力;挖掘文化资源,增强莆仙文化影响力;深化文化融合,提升莆仙文化软实力。
宋建晓表示,为推动莆仙文化传承与发展,打造莆仙文化学术研究中心,服务文化莆田建设,2012年7月,莆田学院成立了莆仙文化研究院。近年来,莆田学院围绕加强莆仙文化学术研究、注重莆仙文化弘扬宣传、壮大莆仙文化研究队伍三个方面,实施推动莆仙文化品牌创设行动计划,大力加强莆仙文化基础研究,编著《莆仙文化概论》,组织实施《莆阳文献丛刊》古籍整理文化工程,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与会专家学者纷纷对该书的出版发行表示祝贺,他们认为,莆田地区尽管地域面积小,但重教尚学、名人密度、进士人数、文化典籍厚重程度名列省内前茅。这部图文并茂的《莆仙文化概论》抓住了莆仙文化的“硬核”,充满主题意识、主体理念,汇聚群硕,全景式展现了莆仙文化独特的魅力,为重教尚学的莆仙文化提供了权威资料依据,对加速“文化莆田”建设,提升莆田市文化软实力及助力创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都是一件大好事,是一部增加莆田人文化自信的力作。
座谈会上,宋建晓向市图书馆副馆长张翔赠送《莆仙文化概论》。李文芳从加强莆仙文化的学术研究、注重莆仙文化弘扬与宣传、壮大莆仙文化研究队伍、规范经费管理4大方面,介绍了莆田学院莆仙文化研究院下一步研究工作13条行动计划。
(校融媒体中心 阙丽君)
责任编辑:张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