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莆田学院新闻网
12月27日,文化与传播学院副教授吉峰于中区图书馆五楼信息共享中心开展了“书到今生读已迟”——在阅读中寻找“为己”之道的专题讲座,吸引莆田学院众多学子前往聆听。讲座由图书馆组织,旨在引导广大学子培养阅读习惯,丰富大学生课余生活。

讲座围绕吉峰阅读过的十种不同类型的书籍展开讲解,书名分别为《庄子》、《三菩提》、《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论文化与文化自觉》《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苏东坡传》、《看见》、《幻想的图书馆》、《解忧杂货店》、《这样和世界相处》。

讲座伊始,吉峰以自身读书主张及经历,点出“书到今生读已迟”这句话的出处,并进行分析。对于《庄子》一书,他从中学到了三点知识一是要打破思维,超越现实;二是消解美的质的规定性和客观性,三是这个世界上无所谓美与丑,更无所谓垃圾和废物,关键看个人如何在有限的生命质地的基础上,发挥到与环境相匹配的状态。
在谈到费孝通的《论文化与文化自觉》一书时,他总结出自觉、自信、自强这六字为本书的学习心得,接着解读了书中的十六字箴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分解其文化内涵。随后,他重点介绍了林语堂的《苏东坡传》,从各方面分析苏轼的性格、生活处世态度,得出苏轼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这也启示众人应当积极乐观,乐于接受现实,不要一直抱怨,这种消极心态会给自己带来更不好影响。
吉峰随后讲述了《三菩提》、《幻想的图书馆》等书籍。《看见》一书中“他人经受的,我必经受”,对此话,他表示深深的赞同,尽管个体细微的经历迥异,但是人的本性是相通的、感受趋同。
“所有的阅读最后都会导向心灵,潜心凝气,激活日渐疲软的阅读兴趣,也许会在某刻怦然心动,悟出真谛。”吉峰教授如此说,给同学们在今后的阅读道路上指点迷津。
(莆田学院报见习记者 邱少云 徐婕 文化与传播学院 汤娇丹)
责任编辑:陈晓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