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继续开通爱如生系列数据库的试用,此次开通:《爱如生—中国基本古籍库》、《爱如生—中国方志库》、《爱如生—中国近代报刊库》、《爱如生—晚清民国大报库》,试用期至2016年11月30日。
数据库地址:http://db.ersjk.com
使用方法:选择左边的产品,然后点击登录。其中方志库是从网页左面”爱如生古籍数据库“中即可进入。
爱如生—中国基本古籍库介绍
中国基本古籍库是综合性的全文检索版大型古籍数据库,列为北京大学重点科研项目、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工作委员会重点项目、国家重点电子出版物。由北京大学教授刘俊文总纂,北京爱如生数字化技术研究中心研制。
中国基本古籍库分为4个子库、20个大类、100个细目,精选先秦至民国的历代重要典籍,包括流传千古的名著、各学科基本文献以及拾遗补缺的特殊著作等。各据通行善本,采用爱如生独有之数字化技术制成数码全文,另附1-2个珍贵版本的原版影像。总计收书10,000种、17万卷;版本12,500个、20万卷;全文17亿字、影像1200万页,数据总量350G。其收录范围涵盖全部中国历史与文化,其内容总量相当于3部《四库全书》。不但是全球目前最大的中文古籍数字出版物,也是中国有史以来最大的历代典籍总汇。
中国基本古籍库可从多条路径和可用多种方法进行海量全文检索,检索速率快至毫秒;同时拥有10项基本功能和2个辅助工具,可轻松实现从研读、批注到下载、打印的一站式整理研究作业,从而帮助使用者在获得空前广阔学术视野的同时,极大提高研究工作的效率。
爱如生—中国方志库介绍
中国方志库是专门收录历代地方志类典籍的全文检索版大型古籍数据库,由北京大学教授刘俊文总纂,北京爱如生数字化技术研究中心开发制作。
地方志类典籍,包括全国地理总志(如方舆志、一统志等),各地方志(如省通志、府州志、县厅志等),各类专志(如山川志、边防志、都城志、宫殿志、苑囿志、祠墓志、寺观志、书院志等),各种杂志(如乡土志、物产志、风俗志、民族志、文献志、考古志、游历志等),以及外志(如环球志、一国志、多国志等)。所记大至一国一省一州一府,小至一山一水一丘一墟,举凡历史沿革、地理形势、行政建置、财赋收入、物产资源、人文景观、灾异祸乱、乡土风俗,靡不详尽。至今从事地区开发和学术研究,仍须从中汲取丰富的信息。
中国方志库网罗广博,所收汉魏至民国地方志达1万种。宋元明清及民国各级善本1万个,采用爱如生独有之数字再造技术制作,还原式页面,左图右文逐页对照,眉批、夹注、图表、标记等无障碍录入和非嵌入式显示。总计全文超过20亿字,影像超过1000万页,数据总量约400G。同时配备强大的检索系统和完备的功能平台,可进行毫秒级快速海量全文检索和一站式整理研究作业,堪称地方志类数字化的空前巨献。
中国方志库受到国内外学术文化界的热烈欢迎,全球数十家顶级用户,如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国家博物馆、台湾中央研究院、德国柏林国立图书馆、法国国家科学研究院、北京大学、台湾大学、日本早稻田大学、法国法兰西学院、英国牛津大学、美国哈佛大学等。
中国方志库分为五集,现已出版:
1、中国方志库初集(收录历代省通志及府州县厅志2000种)
2、中国方志库二集(收录历代省通志及府州县厅志2000种)
爱如生—中国近代报刊库介绍
中国近代报刊库是精选晚清和民国期间重要报刊类出版物的全文检索版大型历史文献数据库,分为大报编(收录大型报纸)和要刊编(收录重要期刊)。由北京大学教授刘俊文总纂,北京爱如生数字化技术研究中心开发制作。
中国近代报刊库·大报编收录自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至中华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共七十余年间,存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史料价值高的大型报纸20种,包括上海申报、新闻报、时报、时事新报、神州日报,天津益世报、大公报、庸报,北京晨钟报晨报、京报、世界日报,南京新民报,国民党办民国日报、中央日报、扫荡报,共产党办红色中华新中华报、新华日报、解放日报,以及日系顺天时报、盛京时报等,总约20万个期号。从不同立场、不同视角和不同层次,全面反映十九世纪后半叶、二十世纪前半叶波澜壮阔的中国近代史,忠实保存近百年间中国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的珍贵史料,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中国近代报刊库·大报编所收20种大报除少数残损外,基本完整;有些据胶片还原,有些据权威影本扫描,精度均在300DPI以上;采用爱如生独有的数字化技术制作,双窗点选式全图页面,影像和录文逐页对照,时间与区位自由切换。总计全文约150亿字,影像约1000万页,数据总量约2TB。同时配备强大的检索系统和完备的功能平台,可进行毫秒级全文检索和一站式整理研究作业,使20种纷纭散乱之大报、百余年风雷激荡之历史,如指诸掌。
中国近代报刊库·要刊编以“影响范围广、存续时间长、史料价值高”为遴选标准,从现存清道光十三年(1833年)至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间数万种期刊类出版物中,精选出3,000种重要期刊,包括周刊、半月刊、月刊、双月刊、季刊、半年刊、年刊、不定期刊等出版形式,共约20万个期号,内容广及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犹如近代中国的百科全书,对于了解和研究近代中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中国近代报刊库·要刊编所收3,000种重要期刊,各据原刊或影本,采用爱如生独有的数字化技术制作,双窗点选式页面,影像和录文逐页对照,时间和区位自由切换。总计全文约50亿字,影像约1000万页,数据总量500G。同时配备强大的检索系统和完备的功能平台,可进行毫秒级全文检索和一站式整理研究作业,使3000余种纷纭散乱之期刊、一百余年风雷激荡之历史,如指诸掌。
中国近代报刊库受到国内外学术文化界的热烈欢迎,全球数十家顶级用户,如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国家博物馆、台湾国家图书馆、美国国会图书馆、台湾中央研究院、韩国国史编纂委员会、日本东洋文库、法国国家科学研究院、北京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台湾大学、日本早稻田大学、美国哈佛大学等。
中国近代报刊库大报编(又名晚清民国大报库)分为20批陆续出版,
首批:申报(自创刊至终刊共27534号),已出版
二批:红色中华新中华报(自创刊至终刊共687号),已出版
中国近代报刊库要刊编(晚清民国要刊库)分辑陆续出版,
第一辑收录点石斋画报、新青年等重要期刊100种,共6876个期号,已出版
第二辑收录东方杂志、故宫周刊等重要期刊100种,共3826个期号,已出版
第三辑收录禹贡、良友画报等重要期刊100种,共4277个期号,2016年底出版
爱如生—晚清民国大报库介绍
爱如生晚清民国大报库是汇辑晚清民国期间著名大型报纸的巨型原文影像版数据库。由北京大学教授刘俊文总纂,北京爱如生数字化技术研究中心研制。
爱如生晚清民国大报库收录自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至中华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七十余年间,存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史料价值高的大型报纸共计20种,包括上海申报、新闻报、时报、时事新报,天津益世报、大公报、庸报,北京晨报、京报,南京新民报,国民党办民国日报、中央日报、扫荡报,共产党办红色中华新中华报、新华日报、解放日报,民营神州日报、世界日报,以及日系顺天时报、盛京时报等,总约20万个期号。从不同立场、不同视角和不同层次,全面反映十九世纪后半叶、二十世纪前半叶波澜壮阔的中国近代史,忠实保存近百年间中国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的珍贵史料,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爱如生晚清民国大报库依据原报胶卷或权威影本制作,内容基本完整,扫描精度在300DPI以上;经过严密核查,纠正空号、错页和乱简,并全文录入刊名、期号、出版时间和地点、版页、栏目、标题、作者等。总计影像约500万页、录文约3亿字,数据总量约2TB。采用爱如生独有的数字化技术设计,双窗点选式全图页面,时间与区位自由切换,阅读与检索同屏操作。
爱如生晚清民国大报库检索功能强大,分为Ⅰ型和Ⅱ型,Ⅰ型为简易检索版,提供全库检索、跨报检索、单报检索,时间检索、期号检索;Ⅱ型为主题检索版,增加版页检索、标题检索、作者检索;Ⅰ型和Ⅱ型均可实现精确检索、模糊检索、关联检索,检索速率均为毫秒。
爱如生晚清民国大报库研读功能完备,可逐页阅读、放大阅读、全屏阅读,也可添加批注、添加书签、下载打印,并提供时间期号速查、常用字典等辅助工具,帮助使用者一站式完成整理研究作业。
爱如生晚清民国大报库分为两批出版,首批推出10种大报(申报、大公报、顺天时报、益世报、晨报晨钟报、京报、民国日报、中央日报、红色中华新中华报、新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