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务处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喜报:我校在福建省第九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取得佳绩

【来源: | 发布日期:2023-09-04 】

莆田学院新闻网讯 日前,福建省教育厅公示了第九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福建省赛获奖名单,莆田学院参赛团队捷报频传获得佳绩,多项成果取得突破。

据悉,我校参赛团队在今年省赛共计获得2金4银7铜的成绩,其中红旅赛道1金3银1铜、高教主赛道1金1银6铜,金牌数和奖牌数都位居全省同类高校前列,并有3个项目获全国总决赛资格。莆田学院荣获本届大赛主赛道、红旅赛道、产业赛道高校优秀组织奖。潮起莆仙团队指导老师、音乐学院副院长林赛君获颁红旅赛道优秀创新创业导师,米塔数聚团队指导老师、新工科产业学院团委书记王莹莹获颁高教主赛道优秀创新创业导师。

                               第九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福建省赛莆田学院获奖名单

赛道

项目名称

奖项

指导老师

负责人

团队成员

学院

红旅赛道

潮起莆仙:中国最古老剧种莆仙戏现代推广践行者

金奖

林赛君,林奕瑄,林萍兰,陈碧霞,李显章

陈家荣

黄佳雯,辛剑辉,蔺正阳,陈韩,李许然,龚楠灵,江钰焓,苏越,陈姝睿,DINH THI TUYET

音乐学院

红旅赛道

时光串联——华夏子女艰苦奋斗精神永存

银奖

阮榕,黄蕾,帅志强,林保成

吴黎莉

蔡炜琳,胡御泽,蔡佳欣,叶赫,甘美琪,龙佳欣,黄诗琴,黄雅灵,庄清,蔺正阳,叶伟杰,陈艳菲,梁菲菲

文化与传播学院

红旅赛道

唤新计划共享农场—闲置土地多元化利用模式

银奖

林立新,梁焜珉,张琴英,李百然

陈梓瑶

吴凯旭,余思涵,黄玉莹,薛凯业,洪思倩,范萱励,张楷斌,陈果,苏晶晶,罗千芊,周志文

体育学院

红旅赛道

珏乐文化——农产品直播带货全链路赋能

银奖

周振兴,庞国雄,郑宗武,宋毅

陈雨俐

林立,吴鑫,刘锦育,杨巧燕

基础教育学院

红旅赛道

传承弘扬妈祖文化,促进两岸民心相通

铜奖

吴阳峰,于明华,蓝绍桓,卢丽伈

邵淑婷

熊文杰,陈希洋,陈丽彬,翟欣雨,成露露,邓嘉丽,林芷伊,刘锦禾,程章,肖亦辰,陈其州,陈思霖,聂小小,陈杞亮

护理学院

高教主赛道

米塔数聚——品牌数字人IP营销全案引领者

金奖

王莹莹,林成竹,林振衡

邱梅凌

陈阳鑫,潘科铭,夏忠勇,俞嘉伟,谢佳奎,张雨时,林逸飞,俞若溪,姚梅玲,潘志杰,叶泠靓,陈锦泉,杨华

新工科产业学院

高教主赛道

全息智能-HUD人车交互领跑者

银奖

林智期,陈学军,林俊武

罗芬芬

蔡海伦,赵子翔,杨郑奕,王泽超,周慧,张雯,林嘉萌,林泽新,黄佳洁,林国锦

新工科产业学院

高教主赛道

肠音慧诊—肠鸣音无创声学评估智慧诊断

铜奖

陈群,吴敏敏,周超,陈学军

王伯达

高立新,吴婧,陈诗榕,张雅萍,王斐扬,赖佳倩,连文川,冯晓娟,张俊宁,林慧

新工科产业学院

高教主赛道

顽净师纳米抗菌新材料-赋能无菌环境新时代

铜奖

黄建辉,赵晓旭,黄靖,刘青

任静

辛雨桐,林汇,肖瑶瑶,蚁凯炜,莫雅玲,郭翰文,宋怡,苗世祥,林雨菲

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

高教主赛道

莆田智慧医疗科技

铜奖

曾建山,陈逸萍

潘颖璐

彭珂敏,何书鸿,曾宪芾

商学院

高教主赛道

免免袋-多场景智能共享环保取袋机

铜奖

陈晨

傅琼羿

王铭,陈彦,曾林,何良钰,万虹雨,林翔峰,施可蓉,曹昕,黄昕怡,沈阳滨,周煌星,陈瑶,于雅琳

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

高教主赛道

童书派——儿童阅读点灯人

铜奖

程德华,周翔华,周振兴

余菁颖

林一平,林中玮,蒲华琳,谢雨桐,林秉心,孔维宁

基础教育学院

高教主赛道

爱在莆田——妈祖文创工艺品服务商

铜奖

詹伟锋,谢钦

何阳阳

蔡晓静,兰琦,吴诗楹,黄晓珑,王苗苗,蔡嘉灵,陈烨,蔡欣怡

工艺美术学院

第九届福建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由省教育厅、省委统战部、省发改委、省工信厅等11个部门共同主办,福州大学、黎明职业大学分别承办。全省各高校分管创新创业教育的校领导、大赛负责人,全省各高校近500名师生代表、项目签约单位代表参加本次大赛。本次大赛旨在“三位一体”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工作,以创造之教育培养创造之人才,进一步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热情。

教务处副处长、省赛决赛领队陈庆堂教授表示,我校在今年的“互联网+”省赛中进步明显,获奖数量、质量皆创新高,特别是取得了省金、国赛的两大突破,填补了高校优秀组织奖的空白。接下来,学校将支持3个国赛项目进一步打磨升级,力争在国赛上取得好成绩。

近年来,莆田学院围绕福建省一流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高度重视创新创业教育,不断完善双创教育和竞赛体系,优化激励机制,全面推动“专、产、科、思、创”融合发展,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以大赛为抓手,全面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高大学生创业就业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