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务处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4月25日:《福建日报》报道莆田学院在地有为育英才

【来源: | 发布日期:2019-05-06 】


http://27.148.155.75/news/uppic/image/20190502/20190502234951_6200.jpg

    一所地方高校如何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自己的优势,培养地方经济社会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这个答案,正书写于处于应用型大学建设转型之期的莆田学院。

   坚持校地融合发展理念,紧跟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近年来,莆田学院探索一院一品办学特色和育人模式,围绕地方特色产业建学院,化解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困境,成为莆田的地方智库、人才高地和产业伙伴,使应用型教育驱动高质量发展。

   “这几年,具备实战经验的毕业生每年都供不应求,这足以说明我们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成效。莆田学院商学院院长林鸿熙说。

   一院一品,积极转型

   201826日,福建省示范性应用型本科高校和专业群建设名单正式公布。莆田学院作为入选的8所示范性应用型本科高校之一,将在2018年至2020年建设期内,示范引领全省应用型高校建设向体系化、内涵化发展。

   万事开头难。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大学转变,从哪里破题?

   “我们的目标,就是要培养应用型人才。莆田学院副校长李文芳说。

   服务于这一目标,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必须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由知识传授为主转向能力培养为主,重在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事实上,我们的转型突围之路贯穿于长期的办学实践中。李文芳说,莆田学院作为莆田唯一一所本科高校,在与城市、产业融合发展之中,打下了坚实的应用型基础,为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汇聚发展新动能,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2013年,莆田学院出台《关于印发四大战略实施意见的通知》,紧密对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结合高校专业特点,做好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着力打造一批在省内具有知名度的品牌专业、品牌课程、品牌教改实践,一场对于一院一品办学特色和育人模式的整体探索从此拉开了帷幕。

   全校16个二级学院纷纷行动起来。针对不同专业学生的就业去向,到行业企业调研,分析岗位能力要素,确定能力培养目标,然后根据培养目标进行具体的能力培养方案设计。

   作为莆田学院的传统学科,外国语学院从2014年开始推动商务英语专业朝跨境电商方向转型,在学校的一院一品建设中确立了自己的品牌优势,而直接受益的,还是从这里走出去的学生。近年来,跨境电商作为一种新的业态模式发展势头迅猛,人才需求大增。我们培养出来的具备跨境电商实战经验的学生每年都供不应求。外国语学院院长姚鸿琨告诉记者,从最初的人才孵化项目,到冠名班,再到跨境电商工作室和现在的课程教学模式改革,近年来,该院开展了多项校企合作项目,不断探索、创新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为学生提供多种实践平台,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上取得了显著成效。

   与此同时,工艺美术学院的新生代工艺美术师培养模式,体育学院的协同研究莆田体育特色、创新培养体育人才模式,机电学院的与企业共成长人才培养模式,音乐学院的民间音乐进课堂师徒传承模式等等,也成为莆田学院一院一品建设中的亮点品牌,实现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成功转型突围。

   外引内培,双师双能

   应用型大学建设,改到深处是教学,改到难处是教师。

   “老师们讲起理论课程很精彩,但学生到企业实习时用不到,凸显出教学内容存在短板。林鸿熙认为,莆田学院在向应用型大学转型的过程中,教师群体知识结构的转型需要先行一步。

   面对应用型大学建设所需,如何壮大、优化师资队伍,夯实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能力、质量和实效?在莆田学院,外引内培成为发力的方向。

   着力推进人才强校战略,莆田学院开展百万聘博工作,实施高端人才引培工程”“创新团队建设工程”“博士工程等,为学校向应用型大学转型注入真经活水。

   外引,还体现在双师制的探索上。一门课程,两位教师。李文芳介绍,学校通过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导师库,聘请行业专家、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校友创业导师等各行各业优秀人才,参与莆田学院双师制,夯实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础。

   外国语学院2015届毕业生黄建堂就是校友创业导师的一员。缘于在校期间参加的一场跨境电商讲座,黄建堂参加了学院和福建诺亚创梦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合作举办的跨境电商培训,从而开启了自己的跨境电商之路。因为表现出色,黄建堂当年毕业即被公司录用,第二年成为公司部门主管,第三年成为跨境电商导师,如今已经成为公司的合伙人。这一切都得益于学院前瞻性的双师制黄建堂说,所以,他也乐意将自己的技能和经验,传授给更多的学弟学妹,让他们在校时就打好从事跨境电商的实战基础,帮助他们更快地成长。

   内培,则表现为鼓励中青年教师参加企业实践锻炼,引导他们成为具有专业知识、了解产业发展、掌握创新创业技能的双师双能型教师。

   参加兼职锻炼的老师们,不仅自身收获很大,更为大学生的毕业实习、实践铺平了道路。商学院副教授林升平前往上海艺星医疗集团挂职审计总监,后被聘为集团子公司的副总经理,同时还兼任商学院卓越人才培养项目的导师,目前带领8人的学生团队到企业参加实训。我作为大学老师,一方面通过自己的锻炼,知道了在课堂上要教给学生哪些实用的内容;另一方面凭借对企业的了解,可以给学生们安排更好的实习成长路径。林升平说,如果让学生去一个陌生的企业,那么几个月毕业实习可能只学到皮毛,但在自己兼职的公司,他为学生们安排了仓库、出纳、审计等岗位轮岗实习,把毕业实习变成新员工培训,学生的收获自然更多。

   平台赋能,在地有为

   走出大学课堂,把实训实践主战场转移到企业,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下、真实的工作项目中,实现专业理论知识和创业实践技能无缝对接,同时还能获得一定的劳动报酬。在莆田市城厢跨境电子商务中心产业园里,由商学院与福建省梦创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合作共建的电子商务专业群实践教育基地,每年都会迎来一批学生的集中实训。开办至今,这所园中校已经为莆田批量化、专业化输出不少跨境电商高素质人才。

   搭建园中校平台,是莆田学院在产教融合方面的一种尝试。

   面向地方经济社会需求和学生发展需要,地方高校要与当地特色产业对接。如何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课程建设、校外实践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处于应用型大学建设转型之期的莆田学院开创了新模式——围绕地方特色产业建学院,打造专业群。

   聚焦呼应莆田当地医疗健康、工艺美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电子商务、食品与化工等6大支柱特色产业,莆田学院成立了紧密对接地方支柱产业、新兴产业和特色产业链的6个产业学院及6个相关专业群,并以此为契机,推动学校转型发展。

   产业学院如何真正提升对地方产业的服务水平?“6个产业学院均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作为话语权最重的机构,理事会大量吸收了企业家、政府部门领导等校外代表参与。”2016年,林鸿熙接过了电子商务产业学院常务副院长和理事会副理事长的担子,在他看来,让校外力量反客为主,从原来的顾问变成决策者,是要借助他们的一线实战经验,以产业需求为导向驱动教学实践,使产业学院在制定培养方案、开发课程资源、实施培养等过程中更有针对性,更符合产业和企业需求。

   搭建应用人才培养平台,服务地方经济提质增效,成立产业学院并不是唯一途径。近年来,莆田学院与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福建华佳彩有限公司等150多个企事业单位开展政产学研合作;与莆田市5个县区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与行业、企业共建产学研合作科研平台12个;成立10个校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33支服务地方团队,积极与政府部门、行业协会、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成立莆田市经济发展研究中心、莆田市旅游发展研究中心等地方智库……同时,积极传承地方文化,深入开展妈祖文化、莆仙文化研究与传承,创新妈祖文化和莆仙文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打造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

   “坚持应用型、地方性、开放式、特色化的办学理念,我们正在积极创新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打造新时代高等教育改革新高地。李文芳说。

  记者手记

   应用型本科 走好特色路

   □本报全媒体记者 欧碧仙

   引导一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是当前国家高等教育结构调整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如何转型?围绕高校转型发展系统性不够、高校服务区域产业发展能力不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短板等普遍痛点,莆田学院的转型突围经验,给了我们两点启示:

   明特色,打造人才培养、研发服务、产教融合、文化传承的高地。地方高校的应用转型突围之路,需要紧密对接地方区域产业发展方向和需求,莆田学院结合专业特点,对接地方特色产业、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链,探索一院一品办学特色和育人模式,走出了一条特色的办学之路,也为学校发展打下了鲜明的品牌烙印。

   重应用,打出产教对接、产教合作、产教引领的组合拳。许多地方高校都意识到,只有培养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才能求得自身的发展。莆田学院抓紧能力培养这个核心,在具体办学过程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极力破解培养什么样的应用型人才”“怎样培养应用型人才等难题,最终实现了学生能力与产业需求的零适应期,同时,全面提高了学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创新驱动发展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