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校园规划 >> 校本部 >> 正文

十二五规划

2011年05月18日 00:00 管理员 点击:[]

莆田学院文件

莆院综[2011]30号
莆田学院关于印发“十二五”校园建设规划的通知
本校各单位:
现将《莆田学院“十二五”校园建设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0一一年六月三十日
主题词:基建 校园建设 十二五 规划 通知

抄送:校领导

莆田学院“十二五”校园建设规划
为实现学校“十二五”发展目标,根据《莆田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结合校园建设现状,特制定本规划。
一、校园基本建设现状
我校现有校园总面积1150亩,位于学园路、东园路、东圳路、荔城大道、梅园路所围合的范围内。莆田学院成立后通过对教学资源整合、校舍功能定位调整和扩建工程建设,校舍利用状况得到较大的改善。“十一五”期间,累计投入近4亿元用于校园基本建设和土地征用,扩建和义楼,建成金荣教学楼、国际学术交流中心、北区学生公寓、中区公寓等约11万平方米的建筑物,征用了31公顷校园规划用地,完成中北区通道跨东园路桥梁工程建设。目前,校舍面积达到403977平方米。参照教育部要求的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教室、校行政用房、校舍总面积、校园占地面积均达到或超过教育部基本办学条件指标,但实验室、图书馆、行政用房面积未能满足指标要求。现有的学生宿舍面积虽然达到了教育部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要求,但为了向学生提供更为优越的住宿条件,还需进一步加大学生宿舍建设力度。
二、校园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功能区划有待于进一步理顺。目前校内中北区通道建设尚未完成,造成教学资源配置和结构性分布相对不合理,使新建的基础设施资源不能最大化共享。
(二)校舍功能配置不均衡。校舍总面积已达到教育部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要求,但实验室、图书馆、系部行政用房、食堂面积与指标要求尚有一定差距。
(三)旧建筑改造力度不够。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建设的旧建筑物在校舍中占有一定比重,这些建筑规模、单间面积偏小,使用功能单一,综合利用率低。
(四)现有校园建设规模不能满足学校今后发展需要。根据“十二五”发展规划,2015年,全日制在校生将达到15000人,现有的校园建设不能满足办学规模扩大和教学、科研发展需要。
三、校园建设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服务学校总体发展目标,围绕培养应用型人才和有特色上水平的地方性、教学型、多科性大学的办学定位,以“统一规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滚动开发”为指导思想,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优先建设教学、实验、实习场地,努力拓展发展空间,逐步建成功能齐全、区划清晰、布局合理的智能化、生态型、充满人文气息的现代化校园,为实现学校总体发展目标提供硬件支持。
(二)校园建设规划原则
1、明确功能区划,优化资源配置。对学校的教学区、行政区、运动区、生活区作适当调整,重新定位部分建筑使用功能,科学整合资源,避免重复建设。
2、注重校园建设与自然环境的有机统一。在规划设计中把握校园空间环境的本质和特点,建筑的单体设计既要突出标志性建筑的宏伟、大气,又要充分考虑建筑群体的和谐与错落有致,把校园建筑和人文景观有机地融于自然环境中,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3、建筑风格要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在建筑外形及内外公共区间设计中,要结合校史、校情、校貌以及莆田历史文化、经济社会发展等突出特点,融入地方文化、校园文化符号元素,丰富校园景观文化内涵,从整体风貌上凸显、传承莆田学院的地方性和独特个性,形成有自身特色的校园环境文化,凸显环境育人的理念。
4、体现绿色校园建设理念,弘扬绿色文化,优化育人环境。继续坚持“以人为本”、“天人合一”的绿色校园建设理念,建筑布局要注重协调周边的生态环境,充分利用现有资源,通过每栋单体建筑物的景观设计,尽量扩大周边绿化面积,丛植不同花色、花期、观果、观叶的花灌木和景观树,构建绚丽多彩、轻松活泼的绿色环境,并结合周边自然环境增设凉亭、雕塑、建筑小品等点缀景观,营造校园的园林氛围,形成体现校园特色文化的绿化效果。
5、融入数字校园建设理念,创建智能型校园。根据学校应用型、多科性的办学特点,单栋建筑设计要充分考虑配套建设功能齐全的教学管理网络系统、教学资源共享系统、公共资源服务系统、学校公共信息系统,提供先进数字化管理手段,实现网上办公、网上管理和网上服务。通过数字化校园建设,构建技术先进、覆盖全校的校园网络环境,为培养应用型人才和服务社会搭建信息平台。
6、重视对旧建筑及基础设施的改造、扩容,为学校人才培养打造平安和谐的校园环境。在实施校园总体规划建设过程中,要统筹考虑校园消防管网、水电扩容、校内道路拓展延伸等基础设施建设。在单体建筑设计要合理设置消防通道、消防器材、消防监控、安全监控等安全系统工程,对旧建筑要进行定期检修、维护,并予以科学合理的改造,在基础硬件方面为平安和谐校园提供保障。
7、科学推进学校总体建设。校园总体建设要根据教育部基本办学指标要求和学校办学指导思想,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和提高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水平为目标,满足学校的学科建设需要,充分考虑建设项目的前瞻性、经济性,妥善处理拆除、改造与建设的关系,科学合理地安排建设项目,注重近、中、远期发展的连续性。
(三)“十二五”建设项目规划
根据学校“十二五”发展目标,2015年全日制在校生将达到15000人。参照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我校应在“十二五”期间新增教学行政用房78619平方米、学生食堂8589平方米,并增加与办学规模相适应的学校用地面积和建设其它相关的基础设施。根据学校办学实际,计划在“十二五”期间安排35000平方米图文中心大楼、10000平方米工科实训楼、9000平方米艺术中心大楼、11000平方米教学综合楼、25000平方米学生宿舍、9000平方米北区学生食堂、15000平方米国际学术交流中心二次装修工程、16500平方米田径场改造工程、7600米中区消防管网建设工程、约60000平方米非框架结构旧房改造及完成720米中北区通道工程等建设任务,增加校舍面积99000平方米,总投资33500万元(详见附表)。在此基础上,调整原有教学行政用房,使每个院系部基本上都有一栋独立的兼有教学、实验、行政办公等多功能、综合性的大楼。启动新校区规划用地征迁工作,满足学校基本办学条件需要(备注:图书馆建设按5000元/㎡、其他建筑物按2500元/㎡计算)。
四、保障措施
(一)科学规划校园总平,合理开展校舍建设。委托莆田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对校园总平规划进行重新调整设计,组织全市规划设计专家对调整后的校园总平规划进行精心论证,科学定稿。调整后的校园总平规划将成为学校未来五年开展校园基本建设的指导性依据,实现校园建设的科学布局和可持续发展。
(二)做好投资分析,拓宽引资渠道。对建设项目进行科学论证,分清轻重缓急,保证重点项目的先行实施。积极申报基本建设立项,拓宽思路,争取政府财政扶持、银行贷款和社会企业捐助,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
(三)发挥校内优势,降低运行成本。创新基本建设软硬件资源利用思路,充分利用现有校内建设资源,进一步盘活资产,加大共享、改造力度,降低校园建设投资成本。广泛利用校内软资源,加强基建队伍建设,发挥学校相关专业技术特长,群策群力,以技术创新节约建设成本,提高工程经济效益。
(四)严格基建程序,加强科学管理。做好项目投资预算分析,严格执行基建工程招投标制度和国家相关政策法规,规范程序,科学操作。进一步完善校内基建管理制度体系,加强项目进度、质量、投资及合同履行等方面的管理,保证校园建设稳步高效推进。


附表
“十二五”校园建设八大项目一览表

项 目
建筑规模(
投资概算
(万元)
竣工时间
(预计)
学生宿舍(两期)
12000
13000
3000
3250
2011年底
2014年中
学生食堂
9000
2250
2012年底
图文中心
35000
17500
2013年底
国际学术交流中心二次装修
15000
550
2011年底
艺术中心大楼
9000
2250
2013年底
工科实训楼
10000
2500
2013年底
教学实验综合楼
11000
2750
2013年底
旧房改造
60000
6000
2014年底
合计 (新增)
99000
33500

上一条:校园规划图 下一条:莆田学院校园建设详细规划总平面图

关闭